原文
一泓渌水也成溪,屧步通桥雁齿低。
阿那堤杨虽未绿,柔条拂处已生稊。
诗词问答
问:《景州行馆八咏·其三·通渌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四
2. 板桥宛转渌水斜通步屧往来俨然江乡图画
参考注释
一泓
(1).清水一片或一道。 唐 李贺 《梦天》诗:“遥望 齐州 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京师园亭》:“一泓清池,茅檐数椽,水木明瑟,地颇雅洁。” 徐迟 《火中的凤凰》:“就在万顷良田之间,一泓流水前面,一座拱形石桥,通往私人藏书最大的一家--铁琴铜剑楼。”
(2).犹言一汪。 宋 陆游 《龟堂避暑》诗:“砚池湛湛一泓墨,衣焙霏霏半篆香。”
渌水
(1).清澈的水。 汉 张衡 《东京赋》:“於东则洪池清籞,渌水澹澹。”《南史·庾杲之传》:“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 宋 苏轼 《送孔郎中赴陕郊》诗:“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飜动蒲萄酒。”
(2).古曲名。《文选·马融<长笛赋>》:“中取度於《白雪》、《渌水》。” 李周翰 注:“《白雪》、《渌水》,雅曲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口吐《採菱》、《延露》之曲,足躡《渌水》、《七槃》之节。”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击青鐘,歌《渌水》。”
雁齿
亦作“鴈齿”。1.比喻排列整齐之物。 北周 庾信 《温汤碑》:“ 秦皇 餘石,仍为雁齿之阶。” 倪璠 注:“雁齿,阶级也。《白帖》:‘桥有雁齿。’” 唐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诗:“大屋詹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2).常比喻桥的台阶。 唐 白居易 《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诗:“虹梁雁齿随年换,素板朱栏逐日修。” 宋 张先 《破阵乐·钱塘》词:“雁齿桥红,裙腰草緑,云际寺、林下路。” 清 金农 《十五夜对月有怀淮上旧游》诗:“西风一桁秋河路,凉笛三更鴈齿阶。”
(3).草名。《尔雅·释草》“绵马,羊齿” 晋 郭璞 注:“草细叶,叶罗生而毛,有似羊齿,今 江 东人呼为雁齿。”《梁书·沉约传》:“雁齿麋古,牛唇彘首。”
阿那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 婀 ”。《文选·张衡<南都赋>》:“阿那蓊茸,风靡云披。” 李善 注:“阿那,柔弱之貌。”一本作“ 阿郍 ”。 明 徐渭 《题<折花美人图>》诗:“高髻阿那长袖垂,玉釵彷彿挂罗衣。”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身娇阿那,非关 石尉 之珠;颊薄分明,略比 萧宫 之醉。”
(2).舒徐貌。阿,通“ 婀 ”。《文选·王褒<洞箫赋>》:“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也。” 李善 注:“阿那腲腇,舒迟貌。”
(3).茂盛貌。阿,通“ 婀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鯈於南北,兰芝阿那於东西。” 张载 注:“黝鯈、阿那,皆茂盛之貌。” 三国 魏 曹植 《社颂》:“灵稼阿那,一禾千茎。”
(4). 唐 代乐曲名。 明 杨慎 《艺林伐山·阿那纥那曲名》:“ 李郢 《上元日寄胡杭二从事》诗曰:‘恋别山登忆水登,山光水焰百千层。 谢公 留赏 山公 唤,知入笙歌《阿那》朋。’ 刘禹锡 《夔州竹枝词》云:‘ 楚 水 巴山 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紇那》披緑萝。’《阿那》、《紇那》,皆当时曲名。 李郢 诗言变梵唄为艷歌, 刘禹锡 诗言翻南调为北曲也。‘阿那’皆叶上声,‘紇那’皆叶平声,此又随方音而转也。”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 唐 李白 《相逢行》:“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宋 杨万里 《过南荡》诗:“垂杨一径深深去,阿那人家住得奇!” 周汝昌 注:“阿那,阿读入声如‘屋’,发语词,无义。阿那,亦作‘兀那’, 元 曲中多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九》:“﹝阿那﹞ 李白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阿那,犹言若个也。”
鲜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见《周书·杨宽传》。
柔条
(1).嫩枝;柔软的枝条。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宋 陈亮 《贺新郎·同刘元实唐与正陪叶丞相饮》词:“手弄柔条人健否?犹忆当时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断了那柔条。”
(2).特指垂柳的枝条。 唐 李白 《惜馀春赋》:“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 宋 沉遘 《发瓦桥十里而河梁败还坐客亭复上马戏咏道旁垂柳》:“柔条秀絶向人甚,忍不从容折一枝。”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臺 舞细腰,行人几度折柔条。”
生稊
(1).草木再发新芽。《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王弼 注:“稊者,杨之秀也。” 唐 李白 《雉朝飞》诗:“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2).借以喻老年而有婚娶之事。 清 钱谦益 《<李梅公唱和初集>序》:“伊余生稊之年,爰有齐牢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