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静乐梅韵原文
伊祁作春私帝力,司花女课千机织。月四十五以为功,化工何尝停半息。
老梅偃蹇傲众芳,一钱轻视程不识。
和羹肯为媚灶计,望林祗笑欲炙色。
莓苔被服当文绣,冰雪定交过金石。
静乐先生大雅韵,始信清名不虚得。
政须草圣传新篇,安得张颠首濡墨。
诗词问答
问:和赵静乐梅韵的作者是谁?答:郑清之
问:和赵静乐梅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郑清之的名句有哪些?答:郑清之名句大全
郑清之和赵静乐梅韵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伊祁
(1).神名。传说善治鬼,故世人奉为门神。 唐 周繇 《梦钟馗赋》:“彼号 伊祁 ,亦名 欝垒 。”
(2).见“ 伊耆 ”。
帝力
(1).帝王的作用或恩德。《汉书·张耳传》:“且先王亡国,赖皇帝得復国,德流子孙,秋豪皆帝力也。” 唐 高适 《别杨山人》诗:“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未能忘帝力,犹待补天均。”
(2).指皇权统治。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普式庚 少时欲畔帝力,一举不成,遂以鎩羽。”
司花女
唐 颜师古 《隋遗录》卷上:“ 长安 贡御车女 袁寳儿 ,年十五,腰肢纤堕,騃冶多态。帝宠爱之特厚。时 洛阳 进合蒂迎輦花……帝命 寳儿 持之,号曰司花女。”后用以指管理百花的女神。 宋 范成大 《雪后守之家梅未开呈宗伟》诗:“定知司花女,未肯嫁娉婷。” 宋 李曾伯 《道间怀益昌总所海棠》诗:“凭谁警戒司花女,密遣轻阴谨护持。”
机织
用织机织布帛。 唐 张碧 《贫女》诗:“岂是昧容华,岂不知机织?” 宋 黄庭坚 《演雅》诗:“络纬何尝省机织,布穀未应勤种播。”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那末一定是这些机织的工作已经成了专业,用不着每家的女人都要干这项公事了。”
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化工
(1) 化学工业的简称
化工厂
(2) 化学工程的简称
化工系
(3) 自然的造化者
何尝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我何尝说过这样的话?(=我未尝说过这样的话)
历史的教训人们何尝忘记?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何尝叫过一声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没工夫)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细菌又何尝不是如此?
蹇傲
高傲;傲慢。《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初大悦,及览其表,辞颇蹇傲, 季龙 大怒,将斩 詵 。” 唐 胡璩 《谭宾录·杜审言》:“ 杜审言 初举进士,恃才蹇傲。”《隋唐演义》第八一回:“ 玄宗 因他酷妬於 梅妃 ,又见他连日意态蹇傲,心下着实有些不悦。”
众芳
(1).草木的香气。《文选·宋玉<风赋>》:“迴穴衝陵,萧条众芳。” 刘良 注:“萧条然散众芳之气也。” 汉 枚乘 《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木散百华,草列众芳。”
(2).百花。 唐 杜甫 《叹庭前甘菊花》诗:“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擷细琐升中堂。”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清 钱澄之 《梅花》诗:“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3).比喻各种贤能的人。《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王逸 注:“众芳,喻羣贤。”《楚辞·离骚》:“虽萎絶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4).比喻一般的人。《文选·宋玉<九辩>》:“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於众芳。” 吕向 注:“乃无异於众人之心。”
一钱
(1).一文钱。亦指极少的钱。《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紿为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唐 李白 《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唐 杜甫 《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2).表数量。一两的十分之一。《朱子语类》卷十六:“如秤子钉盘星上加一钱,则称一钱物,便成两钱重了。”《宋史·律历志一》:“以御书真草行三体 淳化 钱,较定实重二銖四絫为一钱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为一称之则。”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以钱代铢》:“古算法二十四銖为两……近代算家不便,乃十分其两,而有钱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钱币之钱,非数家之正名。”
(3). 清 时 吴 俗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板儿》:“今 吴 俗犹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此旧语之未泯者也。”
轻视
(1) 小看或讨厌
大学的文科院系轻视师范教育
(2) 不认真看待
他轻视通讯往来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和羹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
(2).喻宰辅之职。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媚灶
比喻阿附权贵。 汉 崔寔 《政论》:“长吏或实清廉,心平行洁,内省不疚,不肯媚灶。”《隶释·汉太尉陈球碑》 洪适 释:“ 东汉 閽寺之盛,人主拱手,君子丧气,然刚毅之士寧接踵以赴死,不詘身以媚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念吾儕势焰倾朝,那个不脂韦媚灶?”参见“ 媚奥 ”。
莓苔
青苔。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 李瀚 《光孝寺访唐佛》诗:“一径莓苔寒瑟瑟,千年灯火坐萧萧。”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被服
指被子、褥子、衣服、帽子、鞋袜等的统称
文绣
(1).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墨子·节葬下》:“文绣素练,大鞅万领。”《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废华采,去文绣,未必无美人也。” 明 唐顺之 《雁训》:“且令闻被躬,安事文绣哉?” 梁启超 《论 * 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若欲与之联结以保大局,是犹被文绣於粪壤,蒸沙而欲其成饭也。”
(2).犹刺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夫人智能通南北之俗,自文绣工巧,下至炊爨烦辱,皆身亲之。”
(3).辞藻华丽。 王国维 《文学小言》:“故文绣的文学之不足为真文学也,与餔餟的文学同。”
冰雪
比喻清纯
定交
(1).结为朋友。《东观汉记·王丹传》:“司徒 侯霸 欲与 丹 定交, 丹 被徵, 霸 遣子 昱 候, 昱 道遇 丹 ,拜於车下。” 唐 白居易 《感旧》诗:“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残身。”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某与丞相定交四十餘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昔游都下,力拯 卢柟 之难,诸縉绅多其义,相与定交。”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余在 广陵 ,偶见 成都 费密 诗,极击节…… 密 遂来定交,如平生懽。”
(2).停止;罢休。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望迢迢恨堆满西风古道,想急煎煎多情人去了,和青湛湛天有情天亦老。俺气氲氲喟然声不定交。”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 怜儿 ,且顺着虔婆,若不依他有五千塲不定交,就叫那呆汉来挤上他一塲,也絶了念头。”
金石
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的东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静乐
宁静和乐。《管子·势》:“其所处者,柔安静乐,行德而不争。”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雅韵
(1).雅正的韵律。 汉 蔡邕 《琴赋》:“指掌反覆,抑案藏摧,於是繁絃既抑,雅韵復扬。” 唐 李商隐 《高松》诗:“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 明 宋濂 《送晋王傅李君恩迪之官诗》序:“我知 李君 文且贤也,翩翩乎修辞,截截乎雅韵。”
(2).风雅的韵致。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嘲弄嗤妍,凌尚侮慢者,谓之萧豁雅韵。”《宋书·谢方明传》:“无他伎能,自然有雅韵。” 宋 叶适 《题韩尚书帖》:“当时有识者皆怪讶,谓‘此乃古人遗风,前辈雅韵,奈何反被劾也’。”
名不虚得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杜牧 ﹞问 李 云:‘闻有 紫云 者,孰是?’ 李 指示之。 杜 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 评 曰:‘ 秦主 何如人?’﹝ 琛 ﹞曰:‘明而善断。’问 王猛 ,曰:‘名不虚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倩孃 端妍絶伦, 紫云 名不虚得。”
草圣
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如 汉 代 张芝 、 唐 代 张旭 等。 晋 卫恒 《四体书势》:“ 弘农 张伯英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常曰‘怱怱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 韦仲将 谓之草圣。”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弘农 张芝 ,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絶伦……人谓为草圣。”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之七:“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清 赵翼 《稚存往宁国时曾约同游黄山迟余不到归以负约相嘲和韵报之》:“始知草圣运腕神,端仗劒娘斗眉嫵。”
新篇
(1).新的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张华 新篇,亦充庭万。” 唐 白居易 《诗解》诗:“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辞》:“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
(2).喻指历史上的新阶段。 郭小川 《忆延安》诗:“‘七大’后,上前线,在 杨家岭 礼堂中,谱写了历史新篇。”
张颠
相传 唐 著名草书家 张旭 醉后往往有颠狂之态,故人称 张颠 。 唐 李白 《草书歌行》:“ 张颠 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唐 张怀瓘 《书断·张旭》:“饮醉,輒草书,挥毫大呼,以头揾水墨中,天下呼为 张颠 。”《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旭 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 张颠 。”
濡墨
蘸润墨汁。谓用墨书写。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有妓女 谢天香 者,以裙裾濡墨,大书‘穠芳’二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公就宫门阶石上,裂生纸以唾濡墨。” 清 紫真道人 《<笠翁传奇十种·奈何天>总评》:“濡墨写嗔,挥毫洩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