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鸦词原文
寒鸦来时九月天,黄梁萧萧人刈田。啼声清哀晚纷泊,迭和群音和且乐。
朋飞聚噪动百千,颈腹如霜双翅玄。
风高日落田中至,部队崩腾钲鼓沸。
高林古道榆柳郊,落叶晴霜荆棘地。
志士朝闻感岁华,田家候尔知寒事。
垄头雪消牛挽犁,荡漾春风吹尔归。
投寒避暖竟何事,长伴燕鸿南北飞。
我滞穷城未知返,为尔年年悲岁晚。
扁舟东下会有期,明年见尔长淮岸。
诗词问答
问:寒鸦词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寒鸦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寒鸦
(1).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诗之三:“玉颜不及寒鵶色,犹带 昭阳 日影来。”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斜日啣山,寒鸦归渡,淹留犹滞水云乡。”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云很厚,寒鸦在槐树上打扑,仿佛要飞雪的模样。”
(2).乌鸦的一种。也称慈鸦、慈乌、孝乌、小山老鸹。形体比普通乌鸦小,叫声较尖。颈、腹、胸呈灰白色,其余部分黑色。旧传能反哺其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北人谓之寒鸦,冬月尤甚也。”
九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 第九个太阴月
(3) 九个月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刈田
收割后的田地。 唐 贾岛 《原居即事言怀赠孙员外》诗:“採菌依餘枿,拾薪逢刈田。”
清哀
清凄哀伤。《艺文类聚》卷四三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善雅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晋 夏侯湛 《夜听笳赋》:“相和兮哀谐,惨激畅兮清哀。” 唐 鲍溶 《陇头水》诗:“细响风吹草,清哀雁落云。”
纷泊
纷纷落下;飞扬。 汉 张衡 《西京赋》:“起彼集此,霍绎纷泊。”《文选·左思<蜀都赋>》:“毛羣陆离,羽族纷泊。” 刘逵 注:“纷泊,飞薄也。” 吕延济 注:“纷泊,飞扬也。”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二:“秋鹰掣断架上索,利爪一挥毛血落。可怜鸦鹊慕腥膻,犹向巢边竞纷泊。” 宋 王安石 《白日不照物》诗:“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迭和
互相唱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及与黄门鼓吹 温胡 ,迭唱迭和。” 唐 陆龟蒙 《桐江得一钓车以袭美乐烟波之思因出以为玩俄辱三篇复抒酬答》诗之二:“相呼野饭依芳草,迭和山歌逗远林。”
音和
反切的一种。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声调及韵母相同。也称“音和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所谓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切须归本母,韵须归本等。切归本母,谓之音和,如‘德红’为‘东’之类。‘德’与‘东’同一母也。”《切韵指掌图·检例下》:“凡切字,以上者为切,下者为韵,取同音、同母、同韵、同等四者皆同,谓之音和。”
百千
成百上升,极言其多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风高
(1).风大。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风高榆柳疎,霜重棃枣熟。”
(2).风仪高超。《魏书·高允传》:“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日落
太阳西沉
田中
(1).田地之中;田野之中。《韩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昔 汝南 有人於田中设绳罥以捕麞。” 宋 杨万里 《初夏即事》诗之三:“更无人惜田中水,放下清溪恣意流。” 沉从文 《牛》:“ 大牛伯 ……牵了那被教训过一顿说是‘撒娇偷懒’的小牛,到田中去做事。”
(2).指乡村。《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唐 韦应物 《答畅校书当》诗:“偶然弃官去,投跡在田中。” 宋 张仲文 《白獭髓》:“ 西湖 僧 仪 ,尝以诗上权臣云:‘我本田中一比丘,却来乘马不乘牛。如今马上风波急,不似田中得自由。’”
部队
(1) 军队。今称有番号的军队
(2) 军队的一部分
驻京部队
崩腾
(1).奔腾。 唐 张籍 《废居行》:“胡马崩腾满阡陌,都人避难唯空宅。” 宋 苏辙 《江涨》诗:“山中三日雨,江水一丈高,崩腾没州渚,淫溢侵蓬蒿。”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你道是善相持,能相竞,用不着喒军马崩腾,武艺纵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 阳 笑曰:‘海风引舟,亦可作一调否?’ 十娘 曰:‘可。’即按絃挑动,若有旧谱,意调崩腾;静会之,如身仍在舟中,为颶风所摆簸。”
(2).奔走,奔波。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且当竹柏其行,使岁寒而无改也。何有便当崩腾竞逐其闒茸之徒,以取容於若曹邪?” 唐 高适 《送蔡山人》诗:“丈夫遭遇不可知, 买臣 主父 皆如斯。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 前蜀 贯休 《题兰江言上人院》诗:“只是危吟坐翠屏,门前岐路自崩腾。”
(3).动荡,纷乱。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崩腾 永嘉 末,逼迫 太元 始。”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自天数云否,朝祸荐臻,东夏崩腾,西京荡覆。”
(4).形容杂乱之貌。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羣蛰惊春雷。”
(5).飞扬,纷飞。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林景行 《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 成连 到海滨。”
钲鼓
(1).钲和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汉书·平帝纪》:“遣执金吾候 陈茂 假以鉦鼓,募 汝南 、 南阳 勇敢吏士三百人。”《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每拜跪,节以鉦鼓……歌已,俯伏,鉦作,復揖舞。” 金 师拓 《游同乐园》诗:“可怜欢乐极,鉦鼓散云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或壮丽而为江山,或喧闐而为鉦鼓。”
(2).并称以言兵事。《汉书·东方朔传》:“十九学 孙 吴 兵法,战阵之具,鉦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古道
(1) 传统的正道。今通称不趋附流俗,守正不阿为古道
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难,亦无党也。——汉· 桓宽《盐铁论·殊路》
(2) 古朴
古道热肠
忠厚古道
(3) 古旧的路径
踏上石子铺的古道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唐· 李白《忆秦娥》
榆柳
榆树与柳树。《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剗荆棘凿做沼池,去蓬蒿广栽榆柳。”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杂物十事》:“休言磨铁输钻木,榆柳槐檀过眼泡。”
落叶
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志士
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
爱国志士
岁华
(1).时光,年华。 南朝 梁 沉约 《却东西门行》:“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髮。” 后蜀 毛熙震 《何满子》词:“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 宋 梅尧臣 《次韵任屯田感予飞内翰旧诗》:“岁华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沉亦苦多。”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赣州城内八境台》诗:“三江日夜流,八境岁华遒。”
(2).犹岁时。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 唐 白居易 《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诗:“人情依旧岁华新,今日重招往日宾。” 宋 范成大 《立秋》诗:“岁华过半休惆悵,且对西风贺立秋。”参见“ 岁时 ”。
(3).泛指草木。因其一年一枯荣,故谓。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宋 王安石 《绝句》之六:“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田家
(1) 农家
邀我到田家。——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农夫
寒事
(1).谓秋冬的物候。 南朝 梁 陆倕 《以诗代书别后寄赠》:“江关寒事早,夜露伤秋草。” 唐 王昌龄 《秋山寄陈谠言》诗:“巖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寒事 顓臾 早,征軺 沂水 初。西风正驱雁,回首益踌躇。”
(2).过冬之事。 唐 杜甫 《小园》诗:“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 仇兆鳌 注:“寒事,御寒之事。” 唐 无名氏 《朝元阁赋》:“每岁农务隙,寒事兴。”
荡漾
飘荡;起伏不定
湖水荡漾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燕鸿
(1).燕为夏候鸟,鸿为冬候鸟。因多以喻相距之远,相见之难。 唐 司空图 《歌者》诗之一:“风霜一夜燕鸿断,唱作 江 南祓禊天。” 南唐 冯延巳 《芳草渡》词:“燕鸿远, 羌 笛怨,渺渺澄波一片。” 宋 苏泂 《雨中花·怀刘改之》词:“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金 元好问 《春风来》诗:“春风去后瑶草歇,来鸿去燕遥相望。鸳鸯不得双,燕鸿天一方。” 清 厉鹗 《筠谷见和移居诗奉赠》之一:“燕鸿踪跡十霜餘,谁道今来慰索居。”
(2).指书信。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寳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燕 地的雁。泛指北雁。 唐 李白 《拟古》诗之十二:“ 越 燕喜海日, 燕 鸿思朔云。”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穷城
历尽边城。亦指边城;危城。《艺文类聚》卷五九引 汉 史岑 《出师颂》:“况我将军,穷城极边。”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愜愜穷城,气若无假。”
为尔
犹言如此。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吾至乏劣,为尔日日,力不一一。”《南史·王融传》:“为尔寂寂, 邓禹 笑人。”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东下
(1).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 常山王 背 项王 ,奉 项婴 头而窜,逃归於 汉王 。 汉王 借兵而东下,杀 成安君 泜水 之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曹操 自 江陵 将顺 江 东下。” 清 吴伟业 《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久之,有闻其復东下者,主於 海虞 一故人。”
(2).谓向东攻克。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见 高阳 酒徒起草中,长揖 山 东隆準公……东下 齐 城七十二,指挥 楚 汉 如旋蓬。”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长淮
指 淮河 。 唐 王维 《送方城韦明府》诗:“高鸟长 淮 水,平芜故 郢 城。”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长 淮 望断,关塞莽然平。” 清 顾炎武 《送归高士之淮上》诗:“送君孤棹上长 淮 ,千里谈经意不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