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古原文
碧城楼角重凝眸,迤逦平原接古丘。七国战争人不见,六朝兴废水长流。
远烟芳草年年事,明月清天夜夜愁。
范蠡功成在何处,五湖波上一扁舟。
诗词问答
问:悼古的作者是谁?答:陈襄
问:悼古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襄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襄名句大全
陈襄悼古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城楼
建筑在城门上供远望用的楼
晚间小东门自不戒慎,引着火药,延烧城外桥边一带,城楼不能见保。——《广东军务记》
凝眸
定睛去看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李商隐《闻歌》
凝眸远望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平原
广阔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七国
(1).指 战国 时 秦 、 楚 、 燕 、 齐 、 韩 、 赵 、 魏 七国。《史记·苏秦列传》:“凡天下战国七。”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征,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 春秋 则二百餘国, 战国 为七国。”
(2).指 汉景帝 时 吴 、 楚 、 赵 、 胶西 、 济南 、 菑川 、 胶东 七个诸侯国。因于公元前一四五年同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史记·袁盎晁错传列》:“ 吴 楚 七国果反,以诛 错 为名。”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太慰帅师,甫下 滎阳 ,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晋 潘岳 《西征赋》:“成七国之称乱,飜助逆以诛 错 。”
战争
为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战争罪行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六朝
(1)
(2) 六个朝代
(3) 合称中国历史上均以建康(南京)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和陈
(4) 南北朝
六朝法典
废水
(1) 用过的水(如在制造过程中)
(2) 作为废物而排出的水(如工业生产流程中排放的水)——亦称“污水”
长流
(1).长长的流水。 汉 张衡 《归田赋》:“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三国 魏 曹植 《赠王粲》诗:“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晋 卢谌 《赠崔温》诗:“平陆引长流,冈峦挺茂树。”
(2).远途流放;长期流放。 唐 赵璘 《因话录·宫》:“及知其母年高,乃免死,杖一百,长流 康州 。”《新五代史·唐臣传·毛璋》:“ 璋 坐长流 儒州 ,已而令所在赐自尽。”《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因初修臺时,为吾慢功,故罚吾为长流百姓。”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长流远指 夜郎 西,瘴雨蛮烟迢递。”
(3).指治狱参军。也称长流参军。司禁防。《宋书·百官志上》:“其后又有直兵、长流、刑狱、城局、水曹、右户、墨曹七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曰:‘何故名治狱参军为长流乎?’答曰:‘《帝王世纪》云:“帝 少昊 崩,其神降于 长流 之山,於祀主秋。”案:《周礼·秋官》,司寇主刑罚、长流之职, 汉 魏 捕贼掾耳。 晋 宋 以来,始为参军,上属司寇,故取秋帝所居为嘉名焉。’”《隋书·百官志中》:“上 上州 刺史,置府。属官有……外兵、骑兵、长流、城局、刑狱等参军事及掾史。”
远烟
(1).远处的云烟。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作》诗:“絶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一种制墨用的原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买烟印号》:“ 黄山 张处厚 、 高景修 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其用远烟、鱼胶所製佳者,不减 沉珪 。”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清天
(1) 清澈的天空
(2) 清官(常指旧中国能秉公行事的执法官)
夜夜
(1) 每夜
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这里纳凉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
夜夜不得息。
范蠡
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微贱。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他与文种协助勾践着手重建国家。经过长期准备,逐步为灭吴作好准备。前484年,吴王已杀谋臣伍子胥,勾践欲发兵攻吴,为他劝止。次年,吴王夫差率国精锐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国争霸,只留老弱残兵与太子在国看守,他认为是进攻吴国良机,便与勾践率师伐吴,大获全胜。后游齐国。至陶,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爱好养鱼。著《计然篇》、《养鱼经》。其言论还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等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