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恭读御制丁未长至日诗敬依原韵原文 诗词名句

恭读御制丁未长至日诗敬依原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鸿钧气转中黄钟,六出飘飘喜应农。

台上云霞看纪瑞,天中颛顼正司冬。

阳迎葭管方萌动,礼荐萧馨倍祗庸。

知是履端逢景运,太平天子福重重。

诗词问答

问:《恭读御制丁未长至日诗敬依原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六

参考注释

鸿钧

(1).大钧。指天或大自然。《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鸿钧广运,嘉节良辰。” 元 吴澄 《咏雪》:“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三》:“岁月更新于凤歷,气机初转于鸿钧。” 郭沫若 《湖心亭》:“明年鸿钧运转,四十六岁交大运。”

(2).比喻国柄;朝政。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之十:“八十聪明强健身,况从壮岁秉鸿钧。” 宋 秦观 《代贺蔡相公启》:“ 姚元崇 入赞鸿钧,初闻远略; 霍子孟 建承顾命,益见忠谋。”亦指执掌国柄的大臣。 唐 李商隐 《为绛郡公上李相国启》:“仰台曜以瞻辉,望鸿钧而竚惠。”

(3).指鸿恩。 唐 苏颋 《代家君让左仆射表》:“非臣微命,能答鸿钧。” 宋 陆游 《上王宣抚启》:“伤弱植之易摇,悼鸿钧之难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臣等袜线才微,愧无裨於龙袞;涓埃念切,期仰答乎鸿钧。”

黄钟

亦作“黄鐘”。1.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撞黄钟,歌大吕,开閶闔,与天语。”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 濂 闻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黄钟乃乐之所自出,而景钟又为黄钟之本。所谓景钟,大钟也。” 清 龚自珍 《臣里》:“麟、凤、狗不并续,不知动类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珠玉、黄鐘、虎子、威窬不并寿,不知古器之賾。”参见“ 黄钟毁弃 ”。

(2).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黄帝 ,其神 后土 ,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孔颖达 疏:“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主。”《吕氏春秋·适音》:“黄鐘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 陈奇猷 校释:“黄鐘即今所谓标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黄鐘是所有乐律之标準……黄鐘既是标準音,则自黄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黄鐘是清浊之衷。” 汉 马融 《长笛赋》:“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羽越清脆,黄钟最浊,正宫雄壮,商角冷落,这其间就里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韩愈 《芍药赋》:“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注:“《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黄钟。’按:黄钟,宫音,君也。句言不属,当谓 王司马 本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为司马。”参见“ 十二律 ”。

(4).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聊即便安之所,奏黄钟而歌大成,行咏文明之章,荐英祖而享神考。”

(5).敬称他人之诗文。 宋 陆游 《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诗:“尚想来游时,黄钟賡大吕。”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6).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鐘。” 高诱 注:“黄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阳气聚於黄泉之下也。” 汉 蔡邕 《独断》:“ 周 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黄钟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7).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算家又言黄钟为万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黄钟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万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鐘》和《白紵》。” 陈铁民 等校注:“《黄鐘》,曲名,即《黄鐘乐》,参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见“ 黄钟 ”。

六出

雪花的别称

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宋书·符瑞志下》

飘飘

(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埜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

(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宋 王安石 《春从沙碛底》诗:“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4).轻盈舒缓,超尘脱俗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

(5).形容动荡不安、不平静。《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澜飘飘,风雨任运推转,何必越性干祈。”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无定。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唐 刘长卿 《睢阳赠李司仓》诗:“飘飘 洛阳 客,惆悵 梁园 秋。” 明 王云凤 《送客》诗:“云气溟濛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训》:“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飘飘四季过,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诗:“飘飘岁月此双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志飘飘焉,嶢嶢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9).形容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徐干 《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诗之二:“賔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云霞

彩云和彩霞

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中

(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颛顼

(公元前2513—2435)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之孙,年十岁,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在位七十八年

正司

正职长官。《后汉书·荀彧传》:“又欲授以正司, 彧 使 荀攸 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李贤 注:“ 彧 先守尚书令,今欲正除也。”

葭管

装有葭莩灰的玉管。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緹室葭琯以候气,多为管以参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运机发纵,可以意推,葭琯浑仪,递相祖述。”参见“ 葭灰 ”。

萌动

草木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

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礼记·月令》

祗庸

敬而有常。《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郑玄 注:“祗,敬。庸,有常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春诵夏絃,服祗庸于胄子。”

履端

(1).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 杜预 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 孔颖达 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於前更无餘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於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 晋 张华 《食举东西厢乐诗》:“履端承元吉,介福御万邦。” 北周 庾信 《宫调曲》:“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明史·魏良弼传》:“明年元日,副都御史 王应鹏 坐事下詔狱。 良弼 言履端之始,不宜以微过繫大臣。” 清 钱谦益 《毛母戈孺人六十序》:“ 毛生 子晋 之母 戈孺人 ,年六十矣,诞辰在今年孟秋,而称庆以履端之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传制官高声背诵:‘履端之庆,与卿等共之!’”

(2).指帝王初即位改元。《晋书·景帝纪》:“履端初政,宜崇玄朴。”

(3).泛指事物的开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履端於始,则设情以位体。”

景运

好时运。《周书·独孤信传》:“今景运初开,椒闈肃建。”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 景祐 元年所赐诗末句曰:‘寒儒逢景运,报国合如何?’” 李大钊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在此一大横的联合中,各个性都得自由,都是平等,就是大同的景运。”

太平天子

谓能治国平天下的皇帝。 唐 郑棨 《天开传信记》:“上为皇孙时,风表瓌异,神彩英迈,尝於朝堂叱 武攸暨 曰:‘朝堂我家朝堂,汝得姿蜂蠆而狼顾耶!’ 则天 闻而惊异之,再三顾曰:‘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也。’”《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老者道:‘老汉见天下分崩,要保佑太平天子早出,扫荡烟尘,救民于涂炭。’”

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晏殊,朝代:宋代
    玉籥秋初半,冰轮岁有期。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烘帘频卷押,温酎旋凝澌。皎外蟾生滴,寒中桂有枝。星文藏熠燿,露彩见华滋。苑静疏萤湿,巢空惊鹤移。渐穿鸣瑟幌,偏鉴读书帷。濛谷徒催晓,纖阿莫放亏。陈王收妙舞,疑待仲宣辞。
  •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綎。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女复知女功,婉嫕有典刑。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既嫁可愿怀,孰知汝所丁。而吾与汝母,汤熨幸小停。丘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汝何思而忧,书每说涕零。吾庐所封殖,岁久愈华菁。岂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芰荷美花实,弥漫争沟泾。诸孙肯来游,谁谓川无舲。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垌。末有拟寒山,觉汝耳目荧。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灵。
  • 作者:岑徵,朝代:明代

    瘴雨沉佳气,黄尘暗翠微。

    龙蛇无处所,弓剑欲何依。

    白日残金碗,西风脆宝衣。

    陇头啼望帝,昨夜七盘归。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诗吸三江卷五湖,雕琼为句字为珠。前身谢守吟澄练,今代世南行秘书。獬豸峨冠久尘醭,星辰听履郎须臾。夜来飞入东园去,梦里分明觉后虚。
  • 作者:陈供,朝代:宋代
    一望天涯万里舟,波涛如掌见安流。霜威清逼珠光夜,海怪寒惊剑气秋。人在西风何处梦,书回南雁隔年愁。政成载月归来后,须到沧洲访白头。
  • 作者:王建,朝代:唐代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恨不生前识,今朝礼画身。
  • 作者:释慧空,朝代:宋代
    我行台雁之中途,一年两憩安公庐。不知昔人去此远,但见水石清而虚。向来破读有则语,悬水潇潇日夜举。道人似欲暗投明,故立此亭名听雨。客如镜清老更痴,入流截流谁得知。愿公竹扉且常启,我或发兴来无时。
  • 作者:姜特立,朝代:宋代
    梅山老人头雪白,摸索曹刘还认得。平生鹿鹿视余子,谁是诗中真巨擘。踵门忽得天下士,慕我虚声远相觅。袖中磊磈出奇语,和璧随珠暗相射。对之坐久神气定,言下分明箭锋直。傍观如堵相骇愕,颇复见我有此客。雄篇累日费酬答,但怪笔端飞霹雳。君才自是千里驹,鞭影不摇何待策。古人妙处应自知,悟解多端难指画。请君更去勘诸方,莫道梅山得消息。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油泥方滑道,返照隔楼明。年已如秋老,心犹爱晚晴。鼓刀宁异遇,带索定徒行。倚遍阑干夜,寒砧处处声。
  • 作者:元稹,朝代:唐代
    古寺春馀日半斜,竹风萧爽胜人家。花时不到有花院,意在寻僧不在花。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