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江夏无双果无双,子云赋工未必尔。
那知一饭在家僧,真是潜山癞居士。
春湖白鸥未入手,衣冠林中作蝉蜕。
平生俯视造物儿,儿顽不省犹相戏。
罗浮旧游今再游,一念去来开眼睡。
泊舟隔岸望湘山,应爱烟霏浮幕翠。
快当著屐上千岩,要看松风迎笑齿。
公虽妍蚩付一目,定自胸中有泾渭。
我非破头山下人,闻弦赏音亦风味。
知君不传西土衣,一龙一蛇聊玩世。
诗词问答
问:《黄鲁直南迁舣舟碧湘门外半月未游湘西作此招之》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参考注释
无双
没有可相比的;独一无二
精妙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程艺天下无双。——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一饭
(1).一餐饭。《公羊传·昭公十九年》:“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復加一饭则脱然愈,復损一饭则脱然愈。”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五:“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2).以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宋 叶适 《周君南仲墓志铭》:“常以世道兴废为己重负,一饭不顾私,忧时如家,忧人如身。” 清 钱谦益 《张凤翼授文林郎制》:“其属城下邑父老子弟,皆 高帝 丰沛 故人之遗也,朕岂能一饭置之哉!”
在家僧
特指 宋 黄庭坚 。戏称持戒谨严的佛教居士。 宋 苏轼 《和黄鲁直食笋次韵》:“一饭在家僧,至乐甘不坏。” 宋 黄庭坚 《谢杨履道送银茄》诗之三:“ 戎州 夏畦少蔬供,感君来饭在家僧。” 许尹 注:“《集福德三昧经》曰:‘若有菩萨作是三昧,虽在家,当説是人名为出家。’ 山谷 持律颇严,故自谓在家僧。”
真是
确实;的确
真是松了一口气
居士
(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白鸥
(1).水鸟名。 唐 李白 《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宋 张耒 《望龟山》诗之一:“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
(2).比喻白浪。《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腾沙鬱黄雾,飜浪扬白鸥。” 刘良 注:“飜浪有似白鸥鸟也。”
未入
见“ 未入流 ”。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中作
谓工程在进行中。《汉书·沟洫志》:“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间説 秦 ,令凿 涇水 ……中作而觉。” 颜师古 注:“中作,谓用功中道,事未竟也。”
蝉蜕
(1) 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可入药
(2) 比喻从…摆脱或脱离出来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俯视
(1) 从高处往下看
从窗户可以俯视下面的院子
(2) 从高处或居高临下的地方向下看
静静地俯视他们下面的如画美景
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不省
(1).不察看。《礼记·礼器》:“礼,不可不省也。” 郑玄 注:“省,察也。”
(2).引申为不检查。《汉书·晁错传》:“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 颜师古 注:“省,视也。”
(3).不领悟;不明白。《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 ﹞为他人言,皆不省。”《新唐书·宇文士及传》:“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啗之。”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女娘每不省越着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于文襄之敏》:“一日,上召公及 梁 入,復诵天章,公目 梁 , 梁 不省。”
(4).不理会。《后汉书·翟酺传》:“书奏不省,而外戚宠臣咸畏恶之。” 宋 叶适 《王木叔诗序》:“初, 木叔 仕二十餘年,未尝觅举,予屡言於执政,不省。”《明史·王诏传》:“ 詔 上疏力諫,不省。”
(5).谓未见过。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不节约。《史记·平準书》:“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
罗浮
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旧游
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一念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 宋 陆游 《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去来
(1).往来,往返。《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魏书·礼志四》:“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所以皷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2).谓离去而又归来。《史记·孝文本纪》:“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鬚鬢旧,行藏转觉去来新。”
(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
(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寿老》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引上》:“﹝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於去来。”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
开眼
看到新奇或美好的、珍贵的事物,增长见闻
这样的好风景,来一趟真开眼
隔岸
指河的对岸。 宋 秦湛 《谒金门》词:“隔岸数声初过櫓,晚风生碧树。”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不凑巧》:“你看隔岸上的桃花也,教我怎生样去採。”
湘山
(1).山名。即 君山 。在 湖南省 岳阳市 西南 洞庭湖 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 湘君 何神?’博士对曰:‘闻之, 尧 女 舜 之妻而葬此。’於是 始皇 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湘山 树,赭其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是山,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昔 秦始皇 遭风於此。”
(2).山名。即 黄陵山 。在 湖南省 湘潭市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湘阴县 ﹞ 黄陵山 ,县北四十里,上有 舜 二妃墓。《括地志》谓之 青草山 , 孔颖达 以为 湘山 也。”
烟霏
亦作“烟霏”。1.云烟弥漫。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烟霏万雉,花明四郊;沼苹白带,山花紫苞。”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明 文徵明 《次韵吴德徵先生江南弄》:“烟霏晓色彤楼开,美人倚醉临籹臺。”
(2).烟雾云团。 唐 韩愈 《山石》诗:“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宋 朱熹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词:“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纍纍。”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晓登 泰山 道,行行入烟霏。”
快当
做事敏捷,不拖拉
她做起事来又细心又快当
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迎笑
谓以笑脸相迎。 宋 苏轼 《送杜介归扬州》诗:“归来邻里应迎笑,新长 淮南 旧桂丛。”
妍蚩
美好和丑恶。《文选·陆机<文赋>》:“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刘良 注:“妍,美;蚩,恶也。” 唐 白居易 《吴宫词》:“妍蚩各有分,谁敢妬恩多?” 元 商衟 《月照庭·问花》套曲:“万木争荣,各逞娇红嫩紫。呈浓淡,鬭妍蚩,为谁开,为谁落?”
一目
(1).一只眼睛;独眼。《晋书·殷仲堪传》:“父病积年, 仲堪 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南史·王伟传》:“ 元帝 求而视之,檄云:‘ 项羽 重瞳,尚有 乌江 之败; 湘东 一目,寧为 赤县 所归。’帝大怒。”按, 南朝 宋 刘彧 封 湘东 王,独眼。
(2).一个网眼。《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 汉 祢衡 《鹦鹉赋》:“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
(3).一眼望去。 宋 朱熹 《题翠壁》诗:“孤亭一目尽天涯,俯瞰烟村八九家。”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泾渭
(1).指 泾水 和 渭水 。《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带 涇 渭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唐 杜甫 《骢马行》:“昼洗须腾 涇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
(2).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实为 泾 清 渭 浊),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晋书·外戚传·王濛》:“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 涇 渭 混流,亏清穆之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涇 渭 一乱,莫之能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华月报》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泾 渭 。”
下人
(1).百姓;人民。《墨子·尚同中》:“天之降罸也,将以罸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后汉书·朱晖传》:“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皇武》:“ 度 拜稽首,皇祐下人。”
(2).婢仆。《宋书·二凶传·刘劭》:“ 临贺公主 南第先有一下人欲嫁,又闻此下人养他人奴为儿,而汝用为队主,抽拔何乃速。”《红楼梦》第八八回:“下人在背地里便生出许多议论来。” 曹禺 《雷雨》第二幕:“哼,让大家说吧, 周 家大少爷看上他家里面的女下人,怕什么,我喜欢她。”
(3).指下属。 明 于谦 《宣府军务疏》:“其参将 扬能 説称,尚书比时挑选军士,止是出于己见,不令询问下人,一时挑选不精。”
(4).才能庸劣或行为卑下的人。《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 颜师古 注:“言曾孙之身於帝为近亲,纵其人材下劣,尚作关内侯。”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凡此诸行,了无一然,而不躋善人之迹者,下人也。” 明 王世贞 《凤洲杂编·书与太师也先》:“比先朝廷与太师处皆因下人之言,彼此都动军马。”
居于人之后;对人谦让。《易·繫辞上》:“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孔颖达 疏:“能以有功卑下於人者也。”《汉书·司马迁传》:“僕观其为人……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四句诗,奉劝世人虚己下人,勿得自满。” 黄远庸 《外交总长宅中之茶会》:“ 陆君 恂恂下人,出言有章,盖一绝好欧西绅士风度。”
赏音
知音。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之一:“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 金 段成己 《望月婆罗门引》词:“风流已置,抚遗编,三叹赏音稀。” 清 赵翼 《王梦楼挽诗》之二:“黠痴各半无真癖,谤誉相兼有赏音。”
风味
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不传
不移动。《礼记·内则》:“父母舅姑之衣、衾、簟、蓆、枕、几不传。” 郑玄 注:“传,移也。”
不传习。《史记·五帝纪论》:“ 孔子 所传 宰予 问《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传。” 司马贞 索隐:“二者皆非正经,故 汉 时儒者以为非圣人之言多不传学也。”
西土
(1).指 周 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 陕西省 。《书·泰誓中》:“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 孔 传:“ 武王 在西,故称西土。”《左传·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辞於 晋 曰:‘我自 夏 以 后稷 , 魏 、 駘 、 芮 、 岐 、 毕 ,吾西土也。’” 杜预 注:“在 夏 世以 后稷 功,受此五国为西土之长。”
(2).指 长安 。《文选·班固<西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 李善 注:“ 长安 在西,故曰西土。”
(3).指 蜀 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於是西土宅心,莫不鳬藻。”《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方之於 秀 ,殆无以过,于今西土,以为美谈。” 李善 注:“西土, 蜀 也。”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诗:“北都覆没,西土沦亡。”
(4).指佛教发源地 印度 。古人以 印度 在 中国 之西,故称。 宋 秦观 《坤成节功德文疏》:“致上方香积之饭,閲西土贝多之文。”
(5).泛指西方国家。 清 薛福成 《变法》:“算学肇自 中华 ,而精于西土。”
一龙一蛇
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管子·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尹知章 注:“一则为龙,一则为蛇,喻人行藏。”《庄子·山水》:“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至道无为,一龙一蛇,盈缩卷舒,与时变化。”《后汉书·冯衍传下》:“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
玩世
(1).以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汉书·东方朔传赞》:“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依违朝隐,乐玩其身於一世也。”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丹》:“先生不作金椎袖,玩世徜徉隐屠酒。” 朱自清 《怀魏握青君》:“他的玩世,在有些事情上,也许太随便些。”参见“ 玩世不恭 ”。
(2).游乐于人间。 明 唐寅 《荷花仙子》诗:“不教轻踏莲花去,谁识仙娥玩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