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原文
不随织女渡银河,每到秋来几度歌。
岁岁为君身上服,丝丝是妾手中梭。
剪刀未动心先碎,针线才缝泪已多。
长短只依元式样,不知肥瘦近如何。
诗词问答
问:寄衣的作者是谁?答:叶正甫妻镏氏
问:寄衣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寄衣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歌韵
2. 正甫,洞庭人,久留都门,其妻镏氏,寄衣作诗
参考注释
织女
(1) 织女星的古俗称
(2) 从事纺织的女子
银河
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亮的不规则光带,看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
上服
(1).古五刑中之施于面部的刑罚。《周礼·秋官·小司寇》:“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郑玄 注:“上服,劓墨也;下服,宫刖也。” 贾公彦 疏:“墨劓施於面,故为上服;宫刖施於 * ,故为下服。”
(2).指服上刑。《书·吕刑》:“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 蔡沉 集传:“事在下刑,而情适重,则服上刑。”
(3).礼服,上等服装。《仪礼·士虞礼》:“尸服卒者之上服。” 郑玄 注:“上服者,如《特牲》‘士玄端’也。” 贾公彦 疏:“玄端即是卒者生时所著之祭服,故尸还服之。”《魏书·契丹传》:“ 熙平 中, 契丹 使人 祖真 等三十人还, 灵太后 以其俗嫁娶之际,以青氊为上服,人给青氊两匹,赏其诚款之心。”《元史·塔出传》:“入朝, 世祖 嘉其功,眷遇弥渥,復赐珍珠上服,拜荣禄大夫、 辽阳 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4).上衣。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
丝丝
(1).形容纤细之物。犹言一丝一丝。 唐 司空图 《灯花》诗之一:“ 蜀 柳丝丝羃画楼,窗尘满镜不梳头。”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三:“鬱鬱苍髯真道友,丝丝红蕚是乡人。” 明 文徵明 《素发》诗:“素髮丝丝不满梳,衰容览镜已非吾。”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月儿初还在池下丝丝柳影后窥看,像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
(2).形容细微的感觉。犹一些、一点。 宋 苏轼 《江上值雪效欧阳体》诗:“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 刘半农 《静》诗:“他俩已经麻木,不再觉得两边肋胁下一丝丝的噏着痛了。”
(3).象声词。 茅盾 《子夜》七:“车子已经开进他家的大门,车轮在柏油路上丝丝地撒娇。” 管桦 《二十八宿》:“油灯丝丝地烧着,灯光里飘动着抽烟的烟雾。”
剪刀
切断布、纸、绳等东西用的铁制用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
动心
指思想情感发生变化;意志动摇
针线
(1) 针和线
针线包
(2) 缝纫刺绣等工作
做针线
长短
(1) 〈方〉
(2) 不管怎么样;好歹
莫恨东西沟水别,沧溟长短拟同归。——白居易《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
(3) 一定
你长短等我,不见不散
式样
形状;样子;格式
式样齐全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肥瘦
(1).胖瘦。《素问·三部九候论》:“ 岐伯 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南史·王玄谟传》:“ 孝武 狎侮羣臣,各有称目,多鬚者谓之羊,短长肥瘦皆有比拟。”
(2).特指字体笔画的肥壮与瘦劲。 宋 黄庭坚 《又跋<兰亭>》:“《兰亭叙》草, 王右军 平生得意书也。反復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妍,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仙篆》:“余得其拓本,字之大小疏密肥瘦不一。”
(3).指衣服和鞋子等的宽窄。如:你看这件衣裳的肥瘦怎么样?如:本店设有加工定做特殊肥瘦布鞋的服务项目。
(4).指职务的工资待遇和额外收入等的多少。 老舍 《蜕》第三:“论实力,论收入,三个教育局局长也抵不住他一个。阶级尽管相同,可是身份的高低还到底在‘缺’的肥瘦冷热上去分。”
(5).方言。半肥半瘦的肉。如:我在东来顺买了两斤肉片,一斤黄瓜条儿,一斤肥瘦儿,晚上请你来吃涮羊肉。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