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原文
画图省识金山面,短褐风吹入画图。玉镜台空螺髻直,海潮音散蜃楼孤。
归田拟共江神约,鼓枻容追越相逋。
百一十城才发轫,指南端不负文书。
诗词问答
问:金山寺的作者是谁?答:程公许
问:金山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程公许的名句有哪些?答:程公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画图
图画(多用于比喻)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省识
犹认识。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汗漫不省识,怳如乘桴浮。”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弟子出遗像,乃一老僧。使今见其人,亦不復省识矣。”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再赠梁汾》词:“多少殷勤红叶句,御沟深不似天河浅。空省识,画图展。” 郁达夫 《毁家诗纪》七:“省识 三郎 肠断意, 马嵬 风雨葬花魁。”
金山
(1).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 * 於金山。” 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获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时 裴头陀 获金于江边,因改名。 南宋 韩世忠 败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千重 铁瓮 成银瓮,一夜 金山 换玉山。” 清 陈维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一点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附近海中。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华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与 惠山 相埒。”
短褐
古代平民穿的粗布短衣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入画
纳入画中,形容景色的美丽
小山村的一草一木都可入画
玉镜台
(1).玉制的镜台。 唐 杨炯 《梅花落》诗:“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臺。” 宋 葛立方 《满庭芳·簪梅》词:“玉镜臺边试看,相宜是浅笑轻顰。”《群音类选·京兆记》:“青鸞何事飞难至,却教我玉镜臺前懒画眉。”
(2).指 晋 温峤 之玉镜台。 温峤 北征 刘聪 ,获玉镜台一枚。从姑有女,嘱代觅婿, 温 有自婚意,因下玉镜台为定。事见《世说新语·假谲》。后引申作婚娶聘礼的代称。 唐 张紘 《行路难》诗:“君不见 温 家玉镜臺,提携抱握九重来。”《群音类选·犀珮记·势逼改嫁》:“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 温郎 玉镜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外家纪闻》:“ 北江 与其内姊适 程氏 者,幼相亲爱,颇有玉镜臺之慕,而姻事不谐。” 郁达夫 《无题》诗之二:“玉镜臺边笑老奴,何年归去长 西湖 ?”
螺髻
形状像螺壳的发髻
螺髻翘然
海潮音
(1).佛教语。海潮按时而至,其音宏大,故以喻佛、菩萨应时适机说法的声音。《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2).指僧众诵经的声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来时只识菩提路,去时还听海潮音。”
蜃楼
古人谓蜃气变幻成的楼阁。 宋 陈允平 《渡江云·三潭印月》词:“烟沉雾迴,怪蜃楼飞入清虚。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出云衢。”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游鳞恨落他人后,桃花流水半含愁。今夜呵,怨气冲冲结蜃楼。” 艾青 《年轻的城》诗:“不是瀚海蜃楼,不是 蓬莱 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参见“ 蜃气 ”。
归田
(1) 指辞官归里,退隐
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晋书·李密传》
解甲归田
(2) 归还田地;旧指归还耕种的公田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汉书·食货志上》
江神
传说中的江水之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作三石人立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 宋 杨万里 《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清泥》诗之三:“江神风伯战方酣,北浪吹翻总向南。”
鼓枻
亦作“ 鼓栧 ”。划桨。谓泛舟。《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晋书·文苑传·庾阐》:“中兴二十三载,余忝守 衡 南,鼓栧三江,路次 巴陵 。” 唐 杜甫 《幽人》诗:“洪涛隐笑语,鼓枻 蓬莱池 。”《花月痕》第四八回:“陆兵纵马,水师鼓枻。”
越相
指 春秋 时 越 大夫 范蠡 。他曾辅助 越王 勾践 灭 吴 雪耻。功成后以一叶扁舟逸去,经商致富。 唐 许浑 《贺少师相公致政》诗:“门临二室 留侯 隐,櫂倚三川 越 相归。” 宋 范仲淹 《苏州十咏·灵岩寺》:“ 越 相烟波空去雁, 吴王 宫闕半啼猿。”
百一
(1).百中之一。言极难得。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下士边远,能诣闕者,万无数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郡县负其如此也。” 唐 韩愈 《别知赋》:“惟知心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 宋 秦观 《奇兵策》:“提百一之士,力扛鼎而射命中者,縋山航海。” 清 王夫之 《绎思》:“固殫心竭虑而不宣其百一,抑亦盍各舒情以詔方将。”
(2).古代言灾变运数者,以阴阳代表对立面,阴为六,阳为一,互为消长。百一为阳数极点,百六为阴数极点。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七三:“未知百一穷阳数,略请先生止的看。”
(3).见“ 百一诗 ”。
发轫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 * ,长愿存心在 * 。”参见“ 发迹 ”。
南端
(1).南方;南边。 汉 王逸 《九思·守志》:“绕曲阿兮北次,造我车兮南端。”《元史·天文志一》:“表长五十尺,广二尺四寸,厚减广之半,植於圭之南端圭石座中,入地及座中一丈四尺,上高三十六尺。”
(2).南边正门。《文选·张衡<东京赋>》:“啟南端之特闈,立应门之将将。” 薛综 注:“端门,南方正门。”《文选·左思<魏都赋>》:“巖巖北闕,南端攸遵。” 李善 注:“凡南方正门,皆谓之端。”
文书
(1) 指公文、书信、契约等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文书下行直省。——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3) 文字书籍
精彩推荐:
- 客从南县来,浩荡无与适。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高斋坐林杪,信宿游衍阒。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崇冈相枕带,旷野怀咫尺。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危阶根青冥,曾冰生淅沥。上有无心云,下有欲落石。泉声闻复急,动静随所击。鸟呼藏其身,有似惧弹射。吏隐道性情,兹焉其窟宅。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杖藜长松阴,作尉穷谷僻。为我炊雕胡,逍遥展良觌。坐久风颇愁,晚来山更碧。相对十丈蛟,欻翻盘涡坼。何得空里雷,殷殷寻地脉。烟氛蔼崷崒,魍魉森惨戚。昆仑崆峒颠,回首如不隔。前轩颓反照,巉绝华岳赤。兵气涨林峦,川光杂锋镝。知是相公军,铁马云雾积。玉觞淡无味,胡羯岂强敌。长歌激屋梁,泪下流衽席。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