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十四吟十首原文
黠儿蒙蔽聚群阴,岂料云收杲日临。坏证遗忧与宗社,捷书分喜到山林。
擎天毕竟还高手,偃月从初谬用心。
客自京师传吉语,放歌不觉有和音。
诗词问答
问:上十四吟十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上十四吟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刘克庄上十四吟十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黠儿
聪慧的儿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齐武成帝 子 琅邪王 ,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金 元好问 《杨叔能<小亨集>引》:“无为黠卒醉横,无为黠儿白捻。”
蒙蔽
隐瞒真相,欺骗人
蒙蔽群众
蒙蔽舆论
群阴
(1).各种阴象。《吕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羣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羣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羣阴亏。夫月形乎天而羣阴化乎渊。” 宋 黄庭坚 《岁寒知松柏》诗:“羣阴彫品物,松柏尚桓桓。”
(2).众奸小。《宋史·乐志七》:“羣阴犹黷,一戎大定。” 梁启超 《祭海珠三烈士》:“当 粤 局煎急,军师首鼠,君当机一断而慑羣阴。”
坏证
顽症,重病。证,通“ 症 ”。 宋 崔与之 《送聂侍郎子述》诗:“要得处方医坏证,便须投矢负全筹。”
遗忧
(1).谓留下忧虑。《史记·韩长孺列传》:“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 元 刘元 《丞相史天泽赠谥制》:“方就佚于遵罍,復遗忧于边閫。”
(2).指遗留后世的忧患。《晋书·刘颂传》:“愿陛下善当今之政,树不拔之势,则天下无遗忧矣。”
(3).忘忧;去忧。《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文多故不载”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乐酒酣讌,高谈大噱,亦足遗忧而忘老。”《宋书·周朗传》:“捐慕遗忧,夷毁销誉。”
宗社
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
捷书
军事捷报。《梁书·蔡道恭传》:“寇贼凭陵,竭诚守御,奇谋间出,捷书日至。” 唐 杜甫 《洗兵行》:“中兴诸将收 山 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 江 南平,览捷书而泣曰:‘师征不义,而顾令吾民死兵,彼何负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食鱼羹》:“ 金川 用兵时,累岁未得进,至乙未冬,始克 勒乌围 。 阿文成公 桂 以捷书进。”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擎天
(1).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 唐 孟郊 《怀南岳隐士》诗:“见説 祝融峯 ,擎天势似腾。”《宋史·外戚传·刘永年》:“生四岁…… 仁宗 使赋《小山诗》,有‘一柱擎天’之语。”《水浒传》第十七回:“ 梁山泊 中,聚一伙擎天好汉。” 王西彦 《寻常事》:“几株擎天老樟树,矗立在路边。”
(2).形容重大。 清 无名氏 《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自古大道属 文宣 ,他把那擎天担子一肩担。”
毕竟
(1) 终归;终究;到底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亚洲毕竟是原料丰富的大陆
(2) 坚持
卜良毕竟要说明, 赵尼姑便附耳低言。——《初刻拍案惊奇》
高手
在某方面技能突出的人
晋黄门郎 张协诗…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 南朝梁· 钟嵘《诗品上》
偃月
(1).横卧形的半弦月。《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 京房 《易飞候》:“正月有偃月,必有嘉主。”
(2).泛称半月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寒兰荡》:“田畛细流,入池如偃月。”
(3).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战国策·中山策》:“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絶人矣;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鲍彪 注:“偃月,额骨。”《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相工 茅通 见后,惊,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
(4).营阵名。《新唐书·突厥传上》:“大将将兵,柄不得专,一曰为偃月,一曰为鱼丽,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愰骇之间,虏骑乘之。” 唐 方干 《狂寇后上刘尚书》诗:“纔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参见“ 偃月营 ”、“ 偃月阵 ”。
(5).指 唐 李林甫 的 偃月堂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虽怀 子仪 贯日之忠,曾无其福;卒堕 林甫 偃月 之计,孰拯其寃!” 宋 林景熙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之十:“权臣坐 偃月 ,弃官如飘蓬。”参见“ 偃月堂 ”。
从初
当初。 宋 欧阳修 《鹧鸪天》词:“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宋 司马光 《奏为乞不将米折青苗钱状》:“窃惟朝廷从初散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抑其豪夺。” 宋 王安石 《韩信》诗:“搏兵击 楚 潍 半涉,从初 龙且 闻 信 怯。”
用心
想法;居心
别有用心
师传
老师之传授;师承。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东坡宸奎阁碑铭》:“巍巍仁皇,体合自然,神曜得道,非有师传。”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而 游夏 独以文学见称,盖其学有师传,代相祖述。”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是 小夏侯 求异於 大夏侯 , 大夏侯 又求异於 欧阳 ,不守师传。”
吉语
好消息;吉祥的言辞。《汉书·陈汤传》:“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闻子高第日,正从相公丧。哀情逢吉语,惝怳难为双。” 宋 陆游 《古别离》诗:“ 紫姑 吉语元无据,况凭瓦兆占归日。” 清 沉初 《西清笔记·记职志》:“一屏拟吉语四字为题,又作四言八句颂,署名题其上。” 韦君宜 《牺牲者的自白》:“按照卜来的吉语,他一两个月就会回来。”
放歌
放声歌唱
放歌一曲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和音
(1).平和之音;和谐之音。《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渥恩颁春禄,《咸》《护》听和音。”《旧唐书·音乐志三》:“筵辉丽璧,乐畅和音。” 清 张炳璿 《拟庭中有奇树》诗:“比翼刷文翰,间关鸣和音。”
(2).音乐术语。同时发响的若干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