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山原文
我生事幽诗刊,尘埃良独难。朅来舒蕲游,登临每长叹。
如何胜绝境,佛屋多所安。
大哉慈悲力,神功助劖刓。
住处未易言,小道亦可观。
五祖古名刹,楼台倚巑屼。
崎岖六七里,萦纡三百盘。
悬崖擢青士,夹道罗苍官。
飞泉响环玦,幽芳馥沉檀。
我来及新霁,千峰碧玉攒。
忽闻杞犬吠,旋觉壶天宽。
水声濯午暑,岚气生晚寒。
心目快开豁,腰脚嗟蹒跚。
看云更搘筇,披风少凭栏。
欲营五亩宫,它年寄衰残。
试烦问祖师,莫作非意干。
诗词问答
问:五祖山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问:五祖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朅来
(1).犹言去。《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李贤 注:“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 嵩 峯,羽客何双双。”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诗:“ 长陵 朅来见大姊, 仲孺 岂意逢将军?”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长叹
悠长的叹气
长叹一声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绝境
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
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慈悲
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神功
(1).神一般的功绩。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晋书·赫连勃勃载记》:“鸿绩侔于天地,神功迈于造化。”《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神功无纪,作物何称。” 吕延济 注:“谓 高祖 神妙之功无能记述。”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窃仰鸿施,有如神功。”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
(2).神灵的功力。《南史·谢惠连传》:“﹝ 灵运 ﹞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 仲氏 司徒自 清源 闻而感,铸而资,虽从人力,悉类神功。”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紫府真人,黑头元宰,收敛神功寂似无。”《水浒传》第一○五回:“ 宋江 以下众人,十分欢喜,称谢 公孙胜 神功道德。”
住处
(1).居住的处所。《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若非常公税之事,则不尝无事至 偃 住处也。” 唐 王维 《田家》诗:“住处名 愚谷 ,何烦问是非。”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完造》:“我于三周前回到原住处。”
(2).指栖身之所。《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一日走不了半站,但有个住处,便随遇而安。”
未易
不易;难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 昌黎 与 东野 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小道
(1) 由人或动物经常或习惯性地走动而形成的小路
羊肠小道
(2) 儒家对宣扬礼教以外的学说、技艺的贬称
可观
(1) 值得看;可以看
凡物皆可观
(2) 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程度
可观的收入
(3) 优美好看
这孩子仪容可观,说话伶俐
五祖
佛教禅宗指“东土第五祖” 唐 代 弘忍 禅师。 弘忍 俗姓 周 ,七岁出家,改用《金刚经》传法,开“东山法门”。下传 慧能 、 神秀 ,衍生南、北二宗。 宋 赞宁 《宋高僧传·神秀传论》:“昔者 达磨 没而微言絶 五祖 丧而大义乖。” 刘师培 《文说》:“因一己之私心,作万世之法程,由是 五祖 传灯, 灵素 受籙,师承所在,罔敢或遗,可谓文章之桎梏矣。”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崎岖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萦纡
盘旋弯曲;回旋曲折;萦回
云栈萦纡
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悬崖
陡峭山崖
悬崖之颠。——明· 顾炎武《复庵记》
青士
竹的代称。竹色青,故称。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有柏,苍官青士拥列,与槐朋友。”
夹道
(1) 两侧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
(2) 排列在道路两侧
夹道欢迎
苍官
松或柏的别称。 清 曹寅 《戏题》诗之三:“生小苍官豁眼青,可堪丹粉上银屏。”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树木·柏》:“《经外杂抄》、 樊宗师 《絳守园亭记》、《后山栢诗》,皆以栢为苍官。又《表异録》以松为苍官。”
飞泉
(1).谷名。《楚辞·远游》:“吸 飞泉 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引 张揖 曰:“ 飞泉 , 飞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汉 王褒 《九怀·通路》:“北饮兮 飞泉 ,南采兮芝英。”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 飞泉 以正东。”
(2).喷泉。《后汉书·耿恭传》:“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南史·何胤传》:“ 胤 以 若邪 势处迫隘,不容学徒,乃迁 秦望山 ,山有飞泉,迺起学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流水周於舍下,飞泉落於簷间。”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乡 *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飞泉。” 陈毅 《题<长征会师图>》诗:“上有无尽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飞泉。”
响环
乐器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武舞,一手执短矟,一手执小牌,比文舞加数人,击铜鐃响环,又击如铜灶突者。”
幽芳
(1).清香。亦指香花。 唐 张九龄 《南还赠京都旧僚》诗:“欲赠幽芳歇,行悲旧赏移。” 唐 李商隐 《赠从兄阆之》诗:“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日与 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朱丹 《高加索大道上》诗:“泉水在山谷里鸣唱,野花放散着幽芳。”
(2).比喻高洁的德行。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惧老且死,不能振幽芳,昭遗绪,岂惟不肖又抱不孝之罪以殞!”
新霁
雨雪后初晴。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 宋 苏轼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寒更报新霽,皎月悬半破。” 郁达夫 《薄奠》下:“起床后第三天的午后,我看看久雨新霁,天气很好,就拿了一根手杖,踏出门去。”
碧玉
一种不透明隐晶质石英,常见有几种颜色(如红色、褐色、绿色、黄色)
犬吠
狗叫。喻小的惊扰。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一军无主,仅一月日,曾无犬吠,况於他谋。”参见“ 犬吠之警 ”。
壶天
(1).传说 东汉 费长房 为市掾时,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跳入壶中。 长房 于楼上见之,知为非常人。次日复诣翁,翁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即以“壶天”谓仙境;胜境。 唐 张乔 《题古观》诗:“洞水流花早,壶天闭雪春。”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别开閶闔壶天外,特起 蓬莱 陆海中。”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一折:“尚兀自嫌他拘倦,向御园中别是一壶天。”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李雪木 ﹞自到 杜曲 ,神隐壶天者,数晨夕矣。”亦作“ 壶中天 ”。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 唐 白居易 《酬吴七见寄》诗:“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宋 陆游 《壶天阁》诗:“乃知壶中天,端胜缩地脉。”
(2).传说仙人 施存 有一壶,中有天地日月,自号“壶天”,人称“壶公”。参见“ 壶公 ”。
午暑
夏季中午的暑热、炎气。 宋 范成大 《慈姥岩与送客酌别风雨大至》诗:“山灵知我厌尘土,唤起蛰雷鏖午暑。” 宋 陆游 《残暑得小雨颇凉》诗:“午暑不可触,忽惊如许凉。”
岚气
(1).山中雾气。 晋 夏侯湛 《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气清。” 唐 岑参 《寄青城龙溪奂道人》诗:“絶顶小兰若,四时嵐气凝。”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林间残雨滴衣,嵐气烟霏,交走横騖。” 郁达夫 《沉沦》一:“山的周围酝酿成一层朦朦胧胧的岚气,反射出一种紫不紫红不红的颜色来。”
(2).指瘴气。《明史·许贵传》:“ 贵 亦感嵐气,未至 松潘 卒。”
晚寒
(1).傍晚的寒气。 唐 刘长卿 《使还七里滩上逢薛承规赴江西贬官》诗:“迁客归人醉晚寒,孤舟暂泊 子陵滩 。”
(2).谓寒冷的时间长。《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 毛 传:“三之日, 夏 正月也, 豳 土晚寒。” 孔颖达 疏:“寒晚,温亦晚。”
(3).馀寒。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虽是 俄国 诗人的‘五月天气’,晚寒还暗袭行人的衣袂。”
心目
(1) 内心
吾心目中。——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想法和看法
开豁
(1).形容思想或胸怀开阔。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夫其明济开豁,包含弘大,陵轢卿相,謿哂豪杰。”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红楼梦》第一二○回:“太太这么一想,心里便开豁了。”
(2).解除;消除。 唐 李白 《赠别从甥高五》诗:“积蓄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3).形容空间开阔明朗。 宋 范成大 《早发周平驿过清烈祠下》诗:“登岭既开豁,入林更清凉。” 元 迺贤 《李老谷》诗:“峯迴稍开豁,夕阳散微影。”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二计划》:“自 襄阳 以上,皆为山国;其下以至 沙洋 ,则为广大开豁之谷地。”
(4).谓使思想、胸怀开阔。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
(5).通晓明白。 宋 韩维 《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疑怀滞义一开豁,有如暗室来明缸。”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邻有一染匠,常往听讲,久之,忽大悟曰:‘元来世间道理如此。’自是聪明开豁,遂能诗文,不復为匠。” 明 张居正 《进讲章疏》:“皇上万几有暇,时加温习,庶旧闻不至遗忘,新知日益开豁。”
(6).谓对他人的罪名或过失予以开脱并宽免。《水浒传》第三六回:“知县自心里也有八分开豁他,当时依准了供状,免上长枷手杻,只散禁在牢里。”《荡寇志》第八九回:“如今他已不敢强了,姊姊开豁了他罢。”《清史稿·食货志一》:“又以 徽州 、 寧国 、 池州 三府世僕捐监应考,常为地方所訐控,上諭:‘此等名分,总以现在是否服役为断。如年远文契无考,著即开豁。’”
腰脚
腰与脚。常表示人的体力。《梁书·处士传·何胤》:“昔荷圣王眄识,今又蒙旌賁,甚愿诣闕谢恩,但比腰脚大恶,此心不遂耳。” 唐 杜甫 《寄赞上人》诗:“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宋 苏轼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诗:“为话腰脚轻,犹堪踏泉石。”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腰脚渐不胜,维时日亭午。”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千级石磴试腰脚,百寻涧底望高楼。天外云自流。”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天禄行蹒跚。——皮日休《上真观》。天禄,兽名。
一个喝醉酒的驾驶员在他的车周围蹒跚
披风
穿在其他衣服之上的无袖的宽松外衣。亦称“斗篷”
凭栏
身倚栏杆
凭栏远眺
它年
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秦併六国平话》卷上:“讲武储粮图再举,它年六国一齐休。” 明 高启 《九日与客登虎丘》诗:“它年何必问谁健,但令不负持螯手。”
衰残
残败
春事衰残
祖师
(1) 学术或技艺上创立派别的人
(2) 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
意干
犹才能。《宋书·褚湛之传》:“ 湛之 谨实有意干,故为 太祖 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