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慈溪张丞壁原文
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
伫看孤洁成三考,应笑愚疏舍一枝。
貌似故人心尚喜,相逢况是旧相知。
诗词问答
问:题慈溪张丞壁的作者是谁?答:方干
问:题慈溪张丞壁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题慈溪张丞壁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方干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干名句大全
方干题慈溪张丞壁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650-8
参考注释
维舟
(1).古代诸侯所乘之船。维连四船,使不动摇,故称。《尔雅·释水》:“天子造舟,诸侯维舟。” 郭璞 注:“维连四船。”
(2).泛指帝王贵族所乘之船。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六龙齐軫御朝曦,双鷁维舟下緑池。”
(3).系船停泊。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居人行转軾,客子暂维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皇舅墓》:“维舟上读半磨灭,使君乃缘戚里恩。”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望见有石壁甚峭峻,维舟登岸,寻之得一尼菴。”
红叶
(1).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唐 杜牧 《朱坡》诗:“倚川红叶岭,连寺緑杨堤。”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陈毅 《题西山红叶》诗:“ 西山 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2). 唐 代有“红叶题诗”的佳话,后因以“红叶”为传情的媒介。 宋 晏几道 《虞美人》词:“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明 沉受先 《三元记·庆缘》:“一段姻缘天上来,何须红叶良媒。” 清 龚自珍 《小重山令》词:“碧玉寒门产 丽华 。误随红叶去,到天涯。”
(3).借指媒人。 沉从文 《三三》:“那管事的先生笑着说:‘少爷欢喜,要总爷做红叶,可以去说亲。’”参见“ 红叶题诗 ”。
乡中
同乡。《水浒传》第十七回:“ 杨志 叫道:‘原来也是 关西 和尚。俺和他是乡中。’”《水浒传》第七四回:“不想路上撞见了这箇乡中亲戚。”
半面
(1).《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奉 年二十时,尝诣 彭城 相 袁贺 , 贺 时出行闭门,造车匠於内开扇出半面视 奉 , 奉 即委去。后数十年於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后因用以称瞥见一面。《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唐 钱起 《赠李十六》诗:“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2).脸面的一半或部分。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停半晌、整花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西游补》第六回:“﹝ 行者 ﹞不住的掩泪,单单露出半面,望着 项羽 ,似怨似怒。”
(3).古代遮面之具。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金罗半面》:“ 元仁宗 宴羣臣於 长春殿 ,供事内臣进饌,有咳病,帝恶其不洁,命为叠金罗半面围之,许露两眼,下垂至胸,自是进饌者以此为例。”
(4).半边,旁边。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闪出一个戴 * 的, 胡 匪排长马上也立正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那 胡 匪兵让他们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铺麦草。”
新丝
(1).当年的蚕丝。 唐 聂夷中 《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糶新穀。”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五四:“禁里春浓蝶自飞,御蚕眠处弄新丝。”
(2).比喻初生的白发。 唐 白居易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诗:“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鬢生。”
伫看
行将看到。《水浒传》第八二回:“一封恩詔出 明光 ,佇看 梁山 尽束装。” 梁启超 《中华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总论》:“天如假我数十年乎!我同胞其有联袂而起者乎!佇看近世史中,我 中华 学术思想之位置何如矣。”
孤洁
孤高清白,洁身自好。 唐 郑谷 《寄前水部贾员外嵩》诗:“白鷺同孤洁,清波共渺茫。”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上:“夫 屈子 ( 屈原 )所谓独醒者,特以为孤洁不同俗之喻耳,非真言饮酒也。”《红楼梦》第一一二回:“但是他素来孤洁的很,岂肯惜命?”
三考
(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 宋 苏轼 《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
(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三考者,试流外之官,一曰书,二曰计,三曰时务。”
(3).称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何典》第九回:“虽然不是三考里出身,也该做此官,行此礼,谁知他却一味里吃食弗管事。”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貌似
表面上很像;外表像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炒炒。——《京本通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