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玉云龙如意原文
九家传说卦,为玉复为龙。
合德于斯见,成形宛相从。
健行玩不息,敷泽体无封。
如意珠常守,纬萧煅岂容。
诗词问答
问:题白玉云龙如意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白玉云龙如意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白玉云龙如意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二
2. 荀
参考注释
九家
指 战国 时法、道、儒、阴阳、名、墨、纵横、杂、农九个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清 钱谦益 《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九家陈篋衍,七略奏笙箎。” 章炳麟 《秦献记》:“诸子之术,分流至于九家,游説乞贷,人善其私。”
传说
(1) 据别人说
(2) 谈论;散布,传播
巴黎都在传说,他对那些贵族已感到厌倦了
合德
(1).犹同德。 汉 王充 《论衡·谴告》:“天人同道,大人与天合德。”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乾坤与之而合德,夷夏有之而一贯。”参见“ 合 ”。
(2). 汉 代美女。 赵飞燕 之妹。相传其肤滑体香,性醇粹,善音辞。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后为 成帝 所幸,谓为温柔乡。见《赵飞燕外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飞燕 掌上可舞, 合德 肤滑不濡, 文君 眉若远山, 丽华 名动人主。” 清 朱锡 《幽梦续影》:“水仙……以 西子 为色,以 合德 为香,以 飞燕 为态,以 宓妃 为名,花中无第二品矣。”
于斯
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成形
(1) 形成
正在成形的思想之新奇简直使他大吃一惊
(2)
(3) 排列成一定形式或形状
使玻璃成形
(4) 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
大便成形
(5) 医学上指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
成形外科
骨成形术
相从
(1).跟随,在一起。《史记·日者列传》:“ 宋中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汉书·食货志上》:“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相从结茆舍,曝背谈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狸》:“弟与之相从半年,且赖渠拯恤,义均伉儷,难诬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苏轼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
不息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国次》:“天地无私,四时不息。”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诗》:“用不息的斗争排除了种种干扰。”
(2).不用呼吸。《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大戴礼记·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3).不灭。《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盗跖 吟口,名声若日月,与 舜 、 禹 俱传而不息。”
无封
没有界限。《鹖冠子· * 》:“宇宙无封,谓之皇天地。” 陆佃 解:“无封,无畛域也。”
如意珠
(1).佛珠。梵语“真多摩尼”的意译。相传用佛舍利(佛骨)制成。《智度论》:“此宝珠名如意,无有定色,清彻微妙,四天下物,皆悉照现,是宝常能出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随意所欲,尽能与之。”《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大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明 徐士俊 《春波影》第二出:“彼冥曹姻缘簿,非吾如意珠,徒供羣口画描耳。”
(2).道教的还丹。《云笈七籤》卷七二:“夫还丹者……或号如意珠。”参见“ 还丹 ”。
常守
(1).谓固定职位。《后汉书·百官志一》:“ 明帝 初置度 辽 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官有常守谓之职,施有先后谓之序。”
(2).日常的职掌。《隋书·经籍志二》:“ 灵 献 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絶,各记闻见,以备遗亡。”
(3).谓素常遵行。《隋书·房陵王勇传》:“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新唐书·刑法志》:“ 唐 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
纬萧
编织蒿草。萧,蒿类,可以织为帘箔。语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於渊,得千金之珠。” 郭庆藩 集释:“萧,蒿也,织缉蒿为薄帘也。”后用为安贫或安贫乐道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九:“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清 金农 《遣闷》诗之二:“莫哂长贫河上客,纬萧自可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