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慈皇后挽词二首原文
二祧从孝祀,五典载虞嫔。显号追先志,阴功见后人。
承颜亲不待,罔极痛如新。
未有如椽笔,光容可得陈。
诗词问答
问:钦慈皇后挽词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问:钦慈皇后挽词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师道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师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二祧
指古代帝王七庙中两位功德特出而保留不迁的远祖庙。《礼记·祭法》:“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孔颖达 疏:“远庙为祧者,远庙谓 文 、 武 庙也, 文 、 武 庙在应迁之例,故云远庙也;特为功德而留,故谓为祧。祧之言超也,言其超然上去也。”《宋史·礼志九》:“ 翼祖 宣祖 在二祧之位,犹同祖禰之庙,皆月祭之,与亲庙一等,无亲疏远近之杀……请自今二祧神主,杀於亲庙,四时之祭,享尝乃止,不及大烝,不荐新物。”
孝祀
祭祀,享祭。《诗·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 郑玄 笺:“女之以孝敬享祀也。” 马瑞辰 通释:“《尔雅·释詁》:‘享,孝也。’享训为孝,故享祀亦谓之孝祀……《笺》谓‘以孝敬享祀’,失之。”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祀记》:“则俾三族之嗣人轮掌其租入,以供孝祀燕私之事。”
五典
(1).古代的五种 * 道德。《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孔 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蔡沉 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2).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传·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 少吴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书,谓之五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
(3).泛指古代典籍。 南朝 梁 萧纲 《南郊颂》:“《五典》三墨,既葳蕤于璧水;九流《八索》,亦繽纷于 石渠 。”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素志惟甘清淡,《三坟》、《五典》沉酣。”
(4).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经以纬之。”《后汉书·朱浮传》:“五典纪国家之政,《鸿范》别灾异之文。” 李贤 注引《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显号
显贵的名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终则遗显号於后世,传土地於子孙。”《隋书·经籍志一》:“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
先志
(1).先立志向。《礼记·学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孔颖达 疏:“若学为士,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
(2).乘胜之志。《后汉书·臧宫传论》:“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 李贤 注:“先志者,乘胜之志也。”
(3).先人的遗志。《魏书·高祖纪上》:“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涅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遗言,俾卜葬 青山 ,以成先志。”
阴功
(1) 不为人所知的善行
(2) 同“阴德”
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承颜
顺承尊长的颜色。谓侍奉尊长。《汉书·雋不疑传》:“闻 暴公子 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晋书·孝友传序》:“柔色承颜,怡怡尽乐。”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庆寿册宝》:“ 寿皇 圣孝,冠絶古今,承颜两宫,以天下养。”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罔极
(1).无穷尽。《诗·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视人罔极。” 郑玄 笺:“人相视无有极时,终必与女相见。”《史记·太史公自序》:“受命於穆清,流泽罔极。”《汉书·董仲舒传》:“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 颜师古 注:“罔亦无也。极,尽也。”《晋书·成公绥传》:“何滋育之罔极兮,伟造化之至神。”
(2).《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朱熹 集传:“言父母之恩,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后因以“罔极”指父母恩德无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明 沉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怙恃惟隆,乾坤罔极。” 清 杨潮观 《<寇莱公思亲罢宴>序》:“《罢宴》,思罔极也。”
(3).指人子对于父母的无穷哀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陛下圣恩齐於哲王,罔极过於 曾 閔 。”《北史·周纪下·武帝》:“衰麻之节,苫庐之礼,率遵前典,以申罔极。”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赠国子博士鞠君墓碣铭》:“岂惜一言,不慰罔极之心乎?”
(4).不正。《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罔极。” 郑玄 笺:“罔,无。极,中。无中,所行不得中正。” 汉 贾谊 《吊屈原赋》:“遭世罔极兮,乃殞厥身。”
(5).《诗·小雅·青蝇》:“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谓谗人之言不止,则二人不和。后因以“罔极”指谗言或谗人。《后汉书·李杜传赞》:“道亡时晦,终离罔极。”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罔极泰甚,古今同途。”
如新
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唐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参见“ 白头如新 ”。
未有
没有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未有以应。
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城门未有烧脱。——《广东军务记》
如椽笔
典出《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遂以“如椽笔”比喻笔力雄健。犹言大手笔。 宋 杨万里 《送罗永年归永丰》诗:“所喜如椽笔,能挥却日戈。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 明 郭贞顺 《上俞将军》诗:“欲为将军纪战绩,天家自有如椽笔。” 陈毅 《题<长征会师图>》诗:“感谢母子如椽笔,写来悬挂人民之心间。”参见“ 大手笔 ”。
容可
(1).谓态度随和,不固执己见。《新唐书·庾敬休传》:“ 敬休 夷澹,多容可,不饮酒食肉,不邇声色。”
(2).犹岂可;怎能。《后汉书·杨秉传》:“昔 懿公 刑 邴歜 之父,夺 阎职 之妻,而使二人参乘,卒有竹中之难,《春秋》书之,以为至戒。盖 郑詹 来而乱国,四佞放而众服。以此观之,容可近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九月,进军渡 渭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或疑于时九月,水未应冻。臣 松之 按《魏书》:‘公军八月至 潼关 ,闰月北渡 河 。则其年闰八月也,至此容可大寒邪!’”《新唐书·杨汉公传》:“ 汉公 既以墨败,陛下容可举剧部私贪人?”
(3).犹尚可。《旧唐书·窦建德传》:“往在泊中共为小盗,容可恣意 * ,今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何得害忠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