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舟行原文 诗词名句

舟行

作者:徐似道 朝代:宋代

舟行原文

大官连樯十万艘,小官仅得一叶如渔舠。
其中何所有,白发翁媪并儿曹。
赤脚婢三后执爨,苍头奴二前操篙。
玄真笔床间茶灶,吏部酒杯兼蟹螯。
书缄一箱半鱼蠹,一束百轴成牛腰。
平铺藁告荐猫犬,剩买枣栗供猨猱。
新花郁屈作萎木,清酒荡摇成濁醪。
篷低日觉牛角折,灶近时闻羹釜轑。
高骧正难望鷁首,缓进岂敢争龙标。
全家窘拘叹蹐跼,长物屏当随周遭。
桑枢驷马各是累,人肝薇蕨俱成饕。
不须彼此更相笑,未必郁林之石贤胡椒。

诗词问答

问:舟行的作者是谁?答:徐似道
问:舟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徐似道的名句有哪些?答:徐似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大官

(1) 职位高的官

(2) 古时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子的尊称

李大官不知,这时西去一里有余,乃是 定山堡内 段家庄。——《水浒传》

连樯

桅杆相连。形容船多。 晋 郭璞 《江赋》:“舳艫相属,万里连檣。” 唐 杜甫 《舟中》诗:“结缆排鱼网,连檣并米船。” 清 谢元淮 《盐筴》诗:“连檣大艑来,探丸衝波起。”

十万

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渔阳》诗:“繫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陆游 《好事近》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小官

(1).职位低的官。《孟子·公孙丑上》:“ 柳下惠 不羞污君,不卑小官。”《宋史·曹辅传》:“太宰 余深 曰:‘ 辅 小官,何敢论大事?’ 辅 曰:‘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

(2).旧时官吏对己的谦称。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学士今日请小官来,有何事商议?”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四折:“小官姓 张 ,名 孝祥 ,字 安国 ,道号 于湖居士 。”

(3).旧时店里的年轻伙计。犹言小店倌。《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那些当铺里的小官,看见主人这般举动,都説他有些呆气。”

(4).犹 * 。《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闹西阁》:“男子偷了妇人、小官,并无踪影可以查来,所以他敢於作怪放肆,恣意胡为。”

(5).旧时用以称一般男青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他原是个老实的小官,不知有烟花行径。”

(6).称男孩子。《水浒后传》第十七回:“某日 * 某家妇女,某日拐某小官。”《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几个小老妈抱着小官在大墙门口同看门的管家説笑话。”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王弼 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吕氏春秋·论人》:“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 高诱 注:“一,道也。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楚辞·远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羡 韩众 之得一。” 王逸 注:“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万斯寧。”

(2).天的代称。 唐 无名氏 《鸿庆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众生。”

渔舠

一种刀形的小渔船。 唐 陆龟蒙 《秋赋有期因寄袭美》诗:“烟霞鹿弁聊悬著,邻里渔舠暂解还。”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诗:“晴沟涨春緑周遭,俯视红影移渔舠。” 清 黄景仁 《湖楼夜起》诗:“渔舠歌舫寂无踪,梦醒湖云第几重?”

其中

那里面;那中间

乐在其中

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翁媪

老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梁书·武帝纪上》:“遂使阉尹有翁媪之称, 高安 有法 尧 之旨。” 宋 陆游 《道上见村民聚饮》诗:“家家了租税,春酒寿翁媪。”《人民文学》1976年第9期:“阴险狡猾的 白骨精 ,先是变成天真的少女,后又扮做可怜的翁媪。”

儿曹

泛指晚辈的孩子们

赤脚婢

见“ 赤脚婢 ”。

唐 韩愈 《寄卢仝》诗:“一奴长鬚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后因称婢女为“赤脚婢”。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长文内翰遗石器八十八件》:“唯应赤脚婢,收拾怨常酷。”亦作“ 赤脚婢 ”。 清 陈寅 《驭仆篇》:“半饱当门黄脸童,敝衣行市赤脚婢。”亦省称“ 赤脚 ”。 宋 陆游 《农家》诗:“苍头供井臼,赤脚解缝纫。”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杨诚斋 自秘书监将漕 江 东,年未七十,退休 南溪 之上,老屋一区,仅庇风雨,长鬚、赤脚纔三四人。”

三后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 禹 、 汤 、 文王 。《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王逸 注:“后,君也,谓 禹汤 文王 也。”(2)指 太王 、 王季 、 文王 。《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 毛 传:“三后, 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 、 夏 、 商 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为庶。” 杜预 注:“三后, 虞 、 夏 、 商 。”(4)指 禹 、 契 、 后稷 。《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 禹 凿龙门,辟 伊闕 ,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 契 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 后稷 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穀,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5)指 周公 、 君陈 、 毕公 。《书·毕命》:“惟 周公 克慎厥始,惟 君陈 克和厥中,惟 公 ( 毕公 )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6)指 伯夷 、 禹 、 后稷 。《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 伯夷 降典,折民惟刑; 禹 平水土,主名山川; 稷 降播种,农植嘉穀。”(7)指 夏桀 、 殷辛 、 周幽王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及三后,媱妃乱主。” 张载 注:“三后, 夏 、 殷 、 周 也。” 刘良 注:“三后, 桀 、 紂 、 幽王 。”(8)指 汉 之 宣帝 、 景帝 、 文帝 。《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后始基,世武丕承。” 李善 注:“三后,谓 宣 、 景 、 文 也。”

(2).指 汉 代的三个皇后。《后汉书·王畅传》:“三后生自 新野 。” 李贤 注:“ 光烈皇后 、 和帝 阴后 、 邓后 ,并 新野 人。”

执爨

司炊事。《诗·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 宋 秦观 《眇倡传》:“明日復来,因大嬖,取置别第中,谢絶姻党,身执爨以奉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二女微笑,转身向灶,析薪溲米,为生执爨。”

苍头

(1).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 婴 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诗:“萑苻未扫一年迟,特起苍头又几支。”

(2).指奴仆。《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汉 名奴为苍头,非纯黑,以别於良人也。” 前蜀 贯休 《少年行》:“却捉苍头奴,玉鞭打一百。”《老残游记》第九回:“话言未了,苍头送上茶来。”

(3).言头发斑白。指年老的人。 唐 王维 《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苍头老将,持 汉 节以临戎;白面书生,坐胡床而破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苍头稚子毕集,祖送出村。”

玄真

(1).道家称妙道、精气等。语本《老子》:“此两者(常有、常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又:“道之为物……其精甚真。”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彼玄真之所宝兮,乐寂寞之无知。”《黄庭内景经·五行》:“能存玄真万事毕。”

(2).淳朴;天然。 汉 蔡邕 《盘铭》:“华盖就用,以享嘉賔;内纳其实,外若玄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愉,淑穆玄真。” 晋 江统 《函谷关赋》:“覩浮伪於末俗,思玄真乎大庭。”

(3).玉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玉经》﹞又曰:‘服玄真者,其命不极。’玄真者,玉之别名也。服之令人身飞轻举。”

(4).即 玄真子 。 清 钱谦益 《邹孟阳六十序》:“子将买舟湖上,弋风钓月,与 玄真 、 天随 为侣。” 清 曹寅 《渔湾》诗:“ 玄真 倘来游,留此待晨晞。”详“ 玄真子 ”。

笔床

亦作“ 笔床 ”。卧置毛笔的器具。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翡翠笔牀,无时离手。” 唐 岑参 《山房春事》诗之一:“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牀。”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亭中棐几湘帘,笔床砚匣,位置楚楚。”

茶灶

烹茶的小炉灶。《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不乘马,升舟设篷席,齎束书、茶灶、笔牀、钓具往来。” 元 萨都剌 《白云答》诗:“石田紫芝老,茶灶碧蘚斑。”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寄严荪友》词:“ 藕荡桥 边理钓筩, 苧萝 西去五湖东。笔牀茶灶太从容。”

吏部

(1)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吏部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

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酒杯

见“ 酒杯 ”。

亦作“ 酒盃 ”。亦作“ 酒柸 ”。喝酒用的杯子。 宋 沉遘 《次韵和少述秋兴》:“胜事祇随诗句尽,壮怀犹向酒柸舒。” 金 元好问 《庚子三月十日作》诗:“残梦忘书帙,餘香殢酒杯。” 元 揭傒斯 《四友》诗之三:“青天入酒盃,歌笑中夜激。” 明 张茅亭 《一封书·闺怨用<断肠集>结尾》曲:“残灯对酒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后来 小云 输了拳,他伸手取了酒杯代吃。”

蟹螯

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 韩翃 《题张逸人园林》诗:“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宋 梅尧臣 《凝碧堂》诗:“可以持蟹螯,逍遥此居室。”

书缄

书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 荆 閫 吕武忠 文德 ,平时事公谨,书缄往来,必称恩府,而自书为门下使臣。”《水浒传》第四七回:“ 李应 教请门馆先生来商议,修了一封书缄。”

鱼蠹

亦作“鱼蠧”。1.见“ 鱼蠹 ”。 宋 陆游 《题<明皇幸蜀图>》诗:“老臣 九龄 不可作,鱼蠹蛛丝《金鉴篇》。”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芸叶分香走鱼蠹,芙蓉藏粉养龙宾。”

(2).即蠹鱼。 宋 陆游 《题<明皇幸蜀图>》诗:“老臣 九龄 不可作,鱼蠹蛛丝《金鉴篇》。”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芸叶分香走鱼蠹,芙蓉藏粉养龙宾。”

(3).借指书卷。 明 彭宗孟 《江上杂疏·江上》:“欲将鱼蠧掷,长此付渔磯。”

一束

(1).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大主考便打开那一束备中的卷子。” 柔石 《摧残》:“没有办法了,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

(2).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郑玄 注:“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五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参见“ 束帛 ”。

(3).数量词。箭十二支。《淮南子·氾论训》:“ 齐 桓公 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高诱 注:“箭十二为束也。”

(4).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唐 薛能 《赠欢娘》诗:“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唐 王轂 《吹笙引》:“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

牛腰

牛的腰部。喻诗文数量之大。 唐 李白 《醉后赠王历阳》诗:“书秃千兔笔,诗裁两牛腰。” 王琦 注:“言其卷大如牛腰也。” 宋 周孚 《赠萧光祖》诗:“之子固絶俗,少年甘寂寥。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 元 张可久 《水仙子·和逍遥韵》曲:“新诗装卷束牛腰,大字钞书损兔毫。” 清 赵翼 《题程前川三百首梅花诗本》诗:“由来诗人争大名,必创奇观世无偶。叩门示我牛腰卷,万丈瑶光溢户牖。”

平铺

(1).平着铺展开。 唐 白居易 《南湖早春》诗:“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緑水苹生。” 宋 陆游 《晨起坐南堂书触目》诗:“奇峰角立千螺晓,远水平铺匹练秋。” 鲁迅 《书信集·致颜黎民》:“ 北京 的房屋是平铺的,院子大, 上海 的房屋却是直迭的,连泥土也不容易看见。”

(2).谓说话或写文章平直地叙述出来。《朱子全书》卷十:“圣贤言语平铺地説在那里,如夫子説‘学而时习之’,自家是学何事,便须著时习。” 明 李东阳 《杂记·诗话》:“长篇中须有节奏,有操有纵,有正有变,若平铺稳布,虽多无益。” 明 朱国祯 《高先生墓志铭》:“工夫喫紧沉著,岂可平铺轻説。”

枣栗

(1).枣树与栗树。亦指枣子与栗子。《战国策·燕策一》:“南有 碣石 、 雁门 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於民,此所谓天府也。”《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既至 安邑 ,御服穿敝,惟以枣栗为食。”

(2).古时妇女早间拜见长辈时常献的果品。《仪礼·士昏礼》:“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 贾公彦 疏:“枣栗,取其早自谨敬。”《国语·鲁语上》:“夫妇贄不过枣栗,以告虔也。” 韦昭 注:“枣,取蚤起,栗,取敬肃。”

郁屈

(1).盘屈。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开笼听其去,鬱屈尚不平。”后以称代蛇。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诗:“几欲烹鬱屈,固尝饌鉤輈。”

(2).屈曲貌。 宋 苏轼 《怀贤阁》诗:“西观 五丈原 ,鬱屈如长虵。”

(3).形容攒聚之状。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正阳门庙》:“ 正阳门 庙者,祀 汉 前将军 关侯 …… 焦太史 竑 铭其庙碑曰:‘蒸哉 文皇 ,鹰扬启土。奠鼎 幽 燕 ,飞龙九五。鬱屈觚稜,穹窿禁籞。’”

(4).郁积,郁结。 清 唐孙华 《小病柬松》诗之一:“填膺鬱屈非能语,不遇 长桑 那得知?”

清酒

(1) 古代指祭祀用的陈酒

(2) 清醇的酒;美酒

(3) 醒酒

食之可以清酒。——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牛角

牛的角,也指用其做成的号角

近时

(1).最近一段时期;近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近时 戚将军 筑 蓟镇 边墙,不僇一人,期月而功就。”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然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时人未必能若是也。”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现在沉默的原因……单就近时而言,则大原因之一,是:我恐怖了。”

(2).谓及时。 宋 褚澄 《褚氏遗书》:“羸女宜近时而嫁,弱男宜待壮而婚。”

高骧

腾越;腾飞。 汉 班固 《西都赋》:“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袁宏 发軫以高驤,故卓出而多偏。” 詹鍈 义证:“直解为‘开篇如驾轻就熟,昂首腾驤,故其气势拔卓特出,但多偏宕激越之处’。”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时万机之餘暇,顿六轡以高驤。”

岂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谦逊或讥讽的意思

我岂敢单独行动

(2) 怎敢

他岂敢欺骗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称赞。谦辞

岂敢,岂敢!

龙标

(1).地名。即今 湖南省 黔阳县 。 南朝 梁 为 龙檦县 , 隋 属 沅陵郡 , 唐 武德 七年改名 龙标县 ,因 龙标山 得名。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别亲知,走天涯,过 龙标 、 五溪 ,我怎顾得路崎嶇。”

(2).指 唐 代诗人 王昌龄 。 王 曾左迁 龙标 ,为 龙标 尉,因称。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 清 吴伟业 《九峰草堂歌》:“痛饮恕人容 水部 ,长吟怀古继 龙标 。”

(3).犹龙榜、龙虎榜。 宋 张先 《天仙子·郑毅夫移青社》词:“龙标名第凤池身,堂阜远,江桥晚,一见湖山看未徧。”

(4).龙船竞渡时争夺的锦标。 清 陈梦雷 《吴门观竞渡》诗:“龙标摇落日,鼉鼓逐风湍。”

全家

整个家庭;全家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 闞德润 以全家保卿,孤亦素知卿才。”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在租界上租了一层屋,装了全家,既不阔绰,也非精穷的。”

蹐跼

局促;拘束。 南朝 梁 刘潜 《为安成王让江州表》:“六轡沃若,不策玄黄之马;九成轮奂,无求拥肿之材。何则,蹐跼之路已穷,梁栋之用斯闕。”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自愧山野不文,颇形蹐跼。”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 如姬 愈平淡自若, 信陵君 仍蹐跼无言。”

长物

原指多余的东西,后来也指象样的东西

别无长物

屏当

收拾;整理。《晋书·阮孚传》:“有诣 约 ,见正料财物,客至,屏当不尽,餘两小簏,以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第三书》:“虽无帝主师相之权,而进退百王,屏当千古,是亦足以豪而乐矣。”

周遭

周围;四周

她对周遭的环境抱着疑惧的态度

桑枢

以桑木为门的转轴。借指贫寒之家。语出《庄子·让王》:“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原宪 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故有蓬户编氓,桑枢贱士,膾鳞为羞,采薇代旨。” 清 黄宗羲 《吴处士墓碣铭》:“君奋桑枢褐塞之下,而急人之急。”

驷马

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薇蕨

薇和蕨。嫩叶皆可作蔬,为贫苦者所常食。 汉 张衡 《西京赋》:“草则葴莎菅蒯,薇蕨荔苀。” 唐 孟郊 《长安羁旅》诗:“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清 方文 《访姚若侯山中不值留此》诗:“知君秉性甘薇蕨,暇日相思还杖藜。”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彼此

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更相

相继;相互。《史记·张丞相列传》:“ 田文 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其后三人竟更相代为丞相。”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 清 王士禎 《池北偶谈·谈异七·两五鬼》:“ 五代 时, 南唐 冯延巳 及弟 延鲁 ,与 魏岑 、 陈觉 、 查文徽 等更相推唱,时人谓之五鬼。”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郁林

古仙人名。《文选·宋玉<高唐赋>》:“有方之士, 羡门 高谿 , 上成 鬱林 ,公乐聚穀。” 李善 注:“盖亦方士也。”

胡椒

(1)

(2) 一种木质藤( Piper nigrum ),有卵圆形叶,穗状花,原产于东方热带地区,但其他热带地区亦广泛种植,用其红浆果做胡椒粉

(3) 取自东印度植物胡椒( Piper nigrum )的果实,制成一种刺激性的产品,用作调味料,有时也用作通气药或刺激剂

(4) 胡椒属某些植物的泛称

华南胡椒

竹叶胡椒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黄景说,朝代:宋代
    谁与诗人管醉魂。
  • 作者:李石,朝代:宋代
    三丈为树八尺行,花艳桃李叶柘桑。元龙自是湖海客,师德去寻田舍郎。
  • 作者:戴复古,朝代:宋代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龙母龙相依,风云随所变。舟人请予往,出庙旗脚转。旗指西南归,飞帆疾流电。长芦江口发平明,白鹭洲前已朝膳。竹根杯珓不欺人,世间然诺空当面。
  • 作者:李频,朝代:唐代
    吾君设礼闱,谁合学忘机。却是高人起,难为下第归。出关心纵野,避世事终稀。莫更今秋夕,相思望少微。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墙角篱边种瓠蔬,霜迟又卜穫丰馀。

    悟无别术安黎庶,祇有祈年益廑予。

  • 作者:何吾驺,朝代:明代

    天表危楼控瀑泉,我来初月照峰巅。

    披襟陟磴流云处,度曲挥杯咽溜边。

    石势桥联千尺蝀,象林墟合万家烟。

    卧龙不出堪高枕,其奈滔滔有巨川。

  • 作者:释了惠,朝代:宋代
    圣者圣何从,空中柳絮踪。猪头不得吃,遍地扇腥风。
  • 作者:李嘉祐,朝代:唐代
    艰难只用武,归向浙河东。松雪千山暮,林泉一水通。乡心缘绿草,野思看青枫。春日偏相忆,裁书寄剡中。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