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因果息争十首·其十原文
不学之人无心照,见说何方笑。
学者专加女角心。
钦敬重如金。
多饶不共人争竞,忍辱修心性。
万般千种发狂心。
收在总持林。
诗词问答
问:求因果息争十首·其十的作者是谁?答:敦煌曲子
问:求因果息争十首·其十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参考注释
不学
(1).不学习;不求学。《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知不学之弊,硕儒之贵。”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歟?”
(2).谓没有学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以《文选》 李善 注在五臣后,其疏浅不学,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老残游记》第三回:“兄弟以不学之资,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
心照
心里知道
邻里人自有心照,晓得巢大郎是明做好人之言。——《二刻拍案惊奇》
见说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学者
(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诚 《太学创置石经》诗:“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者当知所尚,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説,盖是学人之所好。”《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説,躬自执卷受业焉。”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见他几首新诗,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
角心
典型角(如牛角)的骨质内轴
敬重
恭敬尊重
士兵列队向他们的长官表示敬重
共人
(1).指敬谨供职的同僚。共,通“ 恭 ”。《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朱熹 集传:“共人,僚友之处者也。” 胡承珙 后笺:“此共人,后儒多指在朝僚友言之。”
(2).指 吴 越 之人。《逸周书·王会》:“共人玄贝。” 孔晁 注:“共人, 吴 越 之蛮。”
争竞
〈方〉∶计较;争辩
与人未尝有争竞
修心
修养心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魏书·释老志》:“故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 唐 崔涂 《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诗:“失计方期隐,修心未到僧。” 冰心 《寄小读者·通讯十一》:“我纵欲修心养性,哪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
万般
(1) 各种各样;多种多样
(2) 极其;非常
我感到万般快慰
种发
短少的头发。 明 唐顺之 《岁暮有怀诸子》诗:“樗材在野大何用,种髮经年短不梳。”
狂心
(1).狂妄或放荡的念头。《后汉书·隗嚣传》:“既乱诸夏,狂心益悖,北攻强胡,南扰劲 越 。”《东周列国志》第九回:“ 齐 世子 诸儿 闻 文姜 将嫁他国,从前狂心,不觉復萌。”
(2).强烈的愿望。 唐 白居易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诗:“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衰翁厚幸怀双璧,更起狂心慕荐贤。”
总持
(1).佛教语。梵语陀罗尼的意译。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具备众德。亦指咒语。《维摩经·佛国品》:“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景德传灯录·阿难尊者》:“多闻博达,知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尝所讚叹。”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2).总地掌握。 宋 曾巩 《中书令制》:“朕参於古义,质以今宜,以右省典正於钧衡,以中臺总持於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