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篱何处酒,此日恰登山。
双屐涛烟湿,孤筇柿叶斑。
逐臣天地阔,胜会壑云閒。
学道他年事,萧骚澹客颜。
诗词问答
问:《九日过滁囧卿洧盘先生招饮阳明先生祠》的作者是谁?答:申佳允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申佳允的名句有哪些?答:申佳允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参考注释
东篱
(1).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 唐 杨炯 《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2).园圃名。 宋 陆游 《东篱记》:“ 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 宋 陆游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 镜湖 上,日日醉 东篱 。”自注:“ 东篱 ,予小圃名。”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登山
徒步爬山;体育运动的一种
它的计划包括几次登山
孤筇
一柄手杖。谓独自步行。 清 汤潜 《衲子道明云渎川陶古石家菊甚好》诗:“闻道 陶 家菊已开,乘闲踏过野桥来。秋山一路惟红叶,古逕孤筇半緑苔。” 清 龚自珍 《附录某生与友人书》诗:“拟策孤筇避冶游, 上方 一塔俯清秋。”
柿叶
(1).柿树的叶子。经霜即红。诗文中常用以渲染秋色。 唐 白居易 《寄内》诗:“桑条初緑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 宋 苏轼 《睡起》诗:“柿叶满庭红颗秋,薰炉沉水度春篝。”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2).《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虔 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於是 慈恩寺 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后常用“书柿叶”为勤苦习字的典故。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三:“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宋 杨万里 《食鸡头子》诗之二:“却忆吾庐野塘味,满山柿叶正堪书。”
(3).绫名。《事物异名录布帛·绫》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柿叶,今时綾名。”
逐臣
被朝廷放逐的官吏。《战国策·秦策五》:“ 太公望 , 齐 之逐夫, 朝歌 之废屠, 子良 之逐臣, 棘津 之讎不庸, 文王 用之而王。” 南朝 梁 王僧孺 《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二十:“憔悴异 灵均 ,非谗作逐臣。” 宋 苏轼 《儋耳》诗:“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坡公 ( 苏軾 )不过逐臣, 遗山 ( 元遗山 )则遗臣孤臣也。”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胜会
(1) 盛大的集体活动;盛会
端午龙舟胜会
(2) ∶雅致、不庸俗的兴趣
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萧骚
(1) 形容风吹树叶等的声音
秋风萧骚
(2) 形容景色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