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借宿营录隐翌旦晓粥后步游上竺原文 诗词名句

借宿营录隐翌旦晓粥后步游上竺

作者:程公许 朝代:宋代

原文

华鲸吼粥月朦胧,满意枝筇落手中。
金碧三分录鹫岭,烟云高峙补陀峰。
一贫未辦壮大严供,九品坚持忆念功。
欲问耳极参透处,晓寒山静数声钟。

诗词问答

问:《借宿营录隐翌旦晓粥后步游上竺》的作者是谁?答:程公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程公许的名句有哪些?答:程公许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程公许借宿营录隐翌旦晓粥后步游上竺书法作品欣赏
借宿营录隐翌旦晓粥后步游上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华鲸

钟和刻绘鲸鱼形状的撞钟之木。亦泛指钟。 宋 黄庭坚 《题净因壁》诗之二:“履声如渡薄冰过,催粥华鲸吼夜阑。” 宋 陆游 《秋兴》诗之十二:“鼉鼓华鲸响寺廊,残芜落叶弄秋光。”参见参见“华鐘”。

朦胧

(1) 月光不明;看不清

朦胧的月色

(2)

(3) 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朦胧景色

(4) 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

朦胧的意识

满意

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

一切都使他不满意

金碧

(1).金和玉。《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

(2).金黄和碧绿的颜色。 唐 罗邺 《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宋 苏轼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

(3).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 刘孝标 注引《汉书》:“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碧鸡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陈子昂 《送殷大入蜀》诗:“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饶英灵。”参见“ 金马碧鸡 ”。

(4).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三分

(1).谓一分为三。《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孙华 《涿州怀古》诗:“三分 巴蜀 功成后,魂魄犹应恋故都。”

(2).指 三国 史话。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卖《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盘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话,不肯全抛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们是不肯随便放过的,况又有三分酒遮了脸。”

十份中的三份。《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七兮” 唐 孔颖达 疏:“此梅虽落,其实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鹫岭

(1). 鹫山 。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 雪山 罗汉之论, 鷲岭 菩提之法,本无极际,何可胜言。” 倪璠 注:“ 鷲岭 在 王舍城 ,梵云 耆闍崛山 是也。”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 尼邱 啟於 夫子 , 鷲岭 保於 释迦 。” 清 张芳 《黛史》:“ 鷲岭 之言,有色诸天,兼乎粗妙,形坠即欲,情超即禪,分界有三,本一境耳。”

(2).借指佛寺。 宋 苏轼 《海会殿上梁文》:“庶几 鷲岭 之雄,岂特 鵞湖 之冠。” 明 夏完淳 《题昆山水月殿》诗:“ 鷲岭 岧嶢 谷水 阴, 崑山 迢递快登临。” 清 纳兰性德 《桂》诗:“露铸鸞釵色,风薰 鷲岭 香。”

(3).指 杭州 灵隐寺 前 飞来峰 。 飞来峰 又名 灵鹫 ,故称。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 鷲岭 鬱岧嶢,龙宫隐寂寥。”

烟云

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高峙

(1).高高耸立。 晋 潘岳 《闲居赋》:“浮梁黝以径度, 灵臺 杰其高峙。”

(2).比喻出类拔萃。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近 魏叔英 秀出高峙,著名海内。”《世说新语·赏誉》“若 周子居 者” 刘孝标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周乘 ,字 子居 , 汝南 安城 人,天资聪明,高峙岳立。”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羣中。”

补陀

见“ 补陁落迦 ”。

壮大

(1) 长大成人

诸子壮大,未能以有室家。——王安石《上执政书》

(2) 变得强大;使强大

壮大队伍

(3) 庞大;宏伟

其体壮大,不辨其面。——《北齐书》

(4) 粗大;粗壮结实

生得壮大高粗

九品

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 *

坚持

坚决保持住或进行下去

坚持己见

忆念

(1).记忆。《 * 严经》卷一:“何故忆而不忘失?答曰:以有念觉与心相应,便能忆念三世之事而不忘失。” 宋 叶适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鸡鸣挟书,尽夜分,皆忆念上口。”

(2).回忆。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忆念 凤翔 都,聚散俄十春。” 茅盾 《过年》一:“他木然又望着那旗竿上面的天空,刚才那忆念便又立刻退去。”

(3).思念。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初, 秦国夫人 生公而终,忆念至老,常涕泣。”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我直到揭席时来到家时,我又索趲下些工夫忆念尔。” 鲁迅 《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请他们不要惜别,请他们不要忆念。”

(4).纪念。《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小姐立在帘内,只责备小人来迟悮事,莫説婚姻,连金帛也不能相赠了,这金釵鈿权留箇忆念。”

参透

彻底领悟;识破;看透

参透个中玄妙

参透诡计

寒山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傅察,朝代:宋代
    皎皎虚堂带月清,金风入律露华明。潘郎寓直生秋兴,韩子长歌忆短檠,惊鹊绕枝巢未稳,幽虫临砌隐馀声。却嫌诗思撩归梦,数尽高城长短更。
  • 作者:仇远,朝代:宋代
    金渊多宝地,此地殊幽深。一锡得安稳,岂必栖山林。临池照佛面,见竹空人心。江枫千百年,时作海潮音。
  • 作者:戴炳,朝代:宋代

    去年已作填沟计,谁料今年见有秋。

    天意乘除元自定,人生伏腊谩多忧。

    满盆淅玉休论价,成斛量金不计筹。

    最是野夫欢喜处,春风百瓮绕床头。

  • 作者:李时勉,朝代:明代

    几年种桃李,日望成大树。

    结实未堪尝,争来摘将去。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孺子风流,孟尝门地,合下相当。俏似年时,送他织女,来嫁牛郎。满堂珠履飞觞。看花烛、迎归洞房。海誓山盟,从今结了,永效鸾凰。
  • 作者:江源,朝代:明代

    已惊新夏燕巢梁,远目非春亦自伤。

    暗室有蝇污白璧,虚桥无雀寄流黄。

    风随玉辇笙歌迥,水滴铜龙昼漏长。

    错把黄金买词赋,静消心火梦魂凉。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就燥者火流湿水,同气相求必其理。

    郭隗重燕乐毅来,无知升朝曲逆偕。

    伤胎毁卵凤不仪,北寺几见慈鸟栖。

    仲尼回车戮鸣犊,袁闳佯狂李杜覆。

    一堂两琴宫商应,薰莸臭味各本性。

    咸博结绶萧男登,牛李何怪互炭冰。

    其实难副忌盛名,操戈同室非人情。

    顾厨清流祸自取,程苏何事相尔汝。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山堂倚石壁,凿石佛貌古。

    颜之曰咏素,觅素亦无所。

    所既不可得,咏能作何语。

    忽尔视已躬,素服释弗睹。

    幻景若是哉,悽然意为怃。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死欲千秋万岁,生须四海九州。人里封胡羯末,诗中沈谢曹刘。
  • 作者:孔武仲,朝代:宋代
    我出乱山来,兄入乱山去。出山何必佳,匹马红尘路。入山勿辞勤,崎岖与天邻。天门西北去,石眼行车轮。落尽江南柳,寒榆应知在。去去何时归。天涯可寄衣。霜高鸿雁还,无使信音稀。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