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梵劫扶皇历,高才会圣门。五天真释种,三国旧王孙。
译诂生知慧。
卿联万户恩。
斋熏光汉邸,结集盛秦园。
交照无殊俗,多闻属上根。
学徒纷雾委,经録燦星繁。
妙义观心德,华音置使翻。
祝场千偈出,空境一灯存。
列圣文垂象,旁行笔记源。
院碑鳌抃岛,御榜鷲巢轩。
地倚区中胜,人缘物外尊。
十年参净职,于此愧忘言。
诗词问答
问:《赠传法光梵二大卿兼述译场之盛》的作者是谁?答:宋庠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庠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皇历
历书,也叫“黄历”
高才
(1) 才能高超
(2) 才能不同凡响的人
这工作我实在不能胜任,另请高才吧
会圣
有超人的本领;有神通。 宋 曹组 《忆瑶姬》词:“恁时节、若要眼儿廝覷,除非会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欲要成 秦 晋 ,天,天,除会圣!”
五天
(1).见“ 五天竺 ”。
(2).天。古代谓天有皇天、昊天、旻天、上天、苍天等五种别号,故称。 明 方孝孺 《观乐生传》:“五天朗洁时,纤滓不敢留。”
(3).指五种天色。《医宗金鉴·运气要诀·客运歌》:“五天苍丹黅玄素,天气天干合化临。”注:“五天者,苍天,天之色青者也;丹天,天之色赤者也;黅天,天之色黄者也;玄天,天之色黑者也;素天,天之色白者也。”
(4).五种中药的合称。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药有五天;决明为肝天,紫苑为肺天,神麯为脾天,远志为心天,蓯蓉为肾天。”
真释
真实、正确的解释
三国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公元222—280)
王孙
(1) 王爵的子孙
(2) 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知慧
亦作“ 知惠 ”。聪明,才智。《庄子·列御寇》:“知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责。”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荀子·君道》:“其知惠足使规物,其端诚足使定物。”《孔子家语·执辔》:“食气者神明而寿,食穀者知慧而巧。”一本作“ 知惠 ”。
万户
(1).一万户。《史记·高祖本纪》:“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亦指万人。 宋 陈师道 《赠魏衍》诗之二:“寧须万户权轻重,不待千篇一已多。”
(2).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汉 班固 《西都赋》:“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闔。”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3).官名。 金 初设置, 元 代相沿,为世袭官职。万户为“万夫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驻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设万户府以统领千户所,诸路万户府各设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又有海道运粮万户府,设官与诸路万户府同。参阅《元史·百官志七》。
斋熏
同“斋薰”。
斋戒熏香。
结集
(1).佛教名词。梵文的意译。 释迦牟尼 生时随机说法,无文字记载。涅槃后,弟子们集会,各诵所闻,汇集成为法藏,故称。相传现有佛经经过四次结集:(1)佛灭后不久,以 大迦叶 为首的五百比丘在 王舍城 结集;(2)佛灭后百年,以 耶舍 为首的七百比丘在 毘舍离 结集;(3) 阿育王 时代,公元前三世纪顷,以 目犍连子帝须 为首的一千比丘在 华氏城 结集;(4) 迦腻色迦王 时代,公元二世纪顷,以 胁比丘 为首的五百比丘在 迦湿弥罗 结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大竹林中,有大石室,是尊者 摩訶迦叶波 於此与九百九十九大阿罗汉,以如来涅槃后,结集三藏。” 明 李贽 《释迦佛后》:“ 迦叶 无故翻令 阿难 结集,遂成三藏教语,流毒万世。”
(2).结合聚集。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官吏拱手坐视人死,而山海之间,接连 甌 闽 ,盗贼结集,或生意外之患。” 梁启超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近年以来,各地学生咸不满於专制之政,屡屡结集,有所要求。”
(3).特指军队在某地聚集。《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结集狂兵侵 汉 土,边方未免动灰尘。” 吴组缃 《山洪》三十:“目前 芜湖 、 南陵 那面他们也正结集骑炮兵,准备进犯,战事早晚要爆发。”
(4).将单篇诗文编成集子。 鲁迅 《<二心集>序言》:“这里是一九三○年与三一年两年间的杂文的结集。” 吴晗 《<学习集>自序》:“所引用的例子都是我比较熟悉的,但是在结集的时候,重读一遍,却不免感得有些重复了。”
殊俗
(1).风俗、习俗不同。《<诗>大序》:“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五方殊俗,同事异号。” 胡惠生 《南游吟》:“蛮语生乡感,殊俗惹客愁。”
(2).指风俗不同的远方。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始皇 既没,餘威振於殊俗。” 唐 岑参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诗:“坐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宋 陈与义 《舟行遣兴》诗:“殊俗问津言语异,长年为客路歧难。”
(3).异于流俗。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空语同知有达人而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宋书·郭启玄传》:“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
多闻
见多识广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上根
(1).佛家语。上等根器。指对佛法的领悟程度属于上等。《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韩文公与大颠论佛法》:“今 大颠 与首座侍者三人,互相引发,皆迥絶言议之表,所谓为上根者説大乘法因果报应,文字语言固不论也。”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二出:“下方有个 金婴 ,虽在尘世,却有上根,他妻子 钟氏 ,原是 灵山 上一个比丘尼。”
(2).指具有上等根器的人。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就三周而论,为上根説法,授上根记,初善也。”
学徒
从师受业的人
雾委
(1).沛然四塞;充盛貌。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感降参差,云霏雾委。”《宋史·文苑传一·朱昂》:“蓄为志兮璞藏,发为文兮雾委。”
(2).聚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风趋 洛 邑,雾委 咸 京。”
星繁
(1).星多。 唐 元稹 《秋夕远怀》诗:“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 前蜀 韦庄 《夏夜》诗:“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2).如天星繁密。形容多。 晋 张协 《七命》:“千鐘电釂,万燧星繁。” 唐 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士马云集,军务星繁。”
(3).谓如繁星明丽。 晋 左思 《蜀都赋》:“贿货山积,纤丽星繁。”
妙义
微妙的义理。 南朝 梁简文帝 《请幸同泰寺开讲》:“被微言於王舍,集妙义於寳坊。”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后王降德,於众兆民,高文象纬,妙义几神。”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稽首香花巖,妙义足今古。”
观心
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十不二门指要钞》上:“盖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 唐 施肩吾 《题景上人山门》诗:“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於此独观心。” 宋 苏辙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诗之三:“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五曰还,此门还是裂小网,开佛知见曰裂大网,还者非他,《觉意三昧》之观,观心是也。”
列圣
(1).指历代帝王;诸皇帝。《文选·左思<魏都赋>》:“且 魏 地者……列圣之遗尘。” 李善 注:“ 魏 地,毕昴之分野, 虞舜 及 禹 所都之地。” 唐 元稹 《颜岘右赞善大夫》:“列圣念功,访求太师之后。”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简庵词翰品行》:“早年与兄 自乐学士 同在翰林,遭际列圣,荣遇罕比。”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前殿、后殿均九间,中为穿堂以联前后,繚以周垣,供奉列圣、列后神牌。”
(2).谓历代圣人。 康有为 《礼运注叙》:“天爱群生,赖以不泯,列圣呵护,幸以流传二千五百年。”
垂象
显示征兆。古人迷信,把某些自然现象附会人事,认为是预示人间祸福吉凶的迹象。《易·繫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唐 丁泽 《龟负图》诗:“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水浒传》第十六回:“ 保正 梦见北斗七星坠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义举事,岂不应天垂象!”
行笔
(1). 中国 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 汉 蔡邕 《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笔墨》:“ 王右军 少年多用紫纸,中年用麻纸,又用 张永义 制纸,取其流丽便於行笔。”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以考证入文》:“字体结密,行笔有法,非今吏书所及。”
(2).指行文。 宋 邵雍 《无苦吟》诗:“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参见“ 行文 ”。
鳌抃
《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鼇抃”形容欢欣鼓舞。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虽代积峥嶸,而声稜悠久,沧溟鼇抃,日观可危。”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盈万井,山呼鼇抃。” 宋 陆游 《瑞庆节贺表》:“虹流电绕,适当圣作之辰;鼇抃嵩呼,共效寿祺之祝。”
巢轩
指 巢父 与 轩辕 。借指上古之世。 明 黄周星 《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渺峰放歌》:“叟童鷄犬寂无喧,别有天地疑 巢 轩 ;世人不信桃源记,谁知此是真桃源。”
区中
人世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迫区中之隘陜兮,舒节出乎北垠。” 唐 王昌龄 《裴六书堂》诗:“窗下长啸客,区中无遗想。”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圣人之道也,无幽不通,一则致霖雨於天下,一则宣教化於区中。” 清 魏源 《杂诗》之四:“寧知区中士,中有百年恨。维帝高冥冥,安闻下土怨。”
人缘
(1).犹尘缘。指与尘世的缘分。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到得 庐山 ,幸遇 腾空尊师 。他许我道骨可成,人缘未断,且暂回家,潜修密諦,后会有期。”
(2).指与别人的关系。 郑振铎 《漩涡》七:“他的前一班的同学 陈士章 ,那一位老实头,他人缘不坏,却也不能出来做事,虽然托过许许多多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平 * 的人缘太坏了,所以全局里的人都乘着换局长之际,一致的攻击他。”
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