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净众原文
君不见昔日贵湖抛保福,苧溪溪畔曾叮嘱。汝归东海我归山,鸟道行人难措足。
又不见无隐当年隐石师,独傍岩阿烧栗皮。
尘埃扰扰未归客,四壁生涯说向谁。
我今不向石师住,贵湖亦非吾住处。
溪边流水自西东,岩畔栗皮任堆聚。
信脚来到五华峰,峰头重整旧家风。
为报漳泉诸道友,吉山元是福山翁。
诗词问答
问:送僧归净众的作者是谁?答:释慧空
问:送僧归净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慧空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慧空名句大全
释慧空送僧归净众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昔日
以前;往日
用于昔日。——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非昔日之乐。——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保福
祭神求福所供的食物。《西游记》第六回:“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 李虎 拜还的三牲, 张龙 许下的保福。”
溪畔
溪水边。 唐 李山甫 《方干隐居》诗:“溪畔印沙多鹤跡,槛前题竹有僧名。” 唐 罗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诗:“溪畔维舟问 戴星 ,此中三害有《图经》。” 清 潘高 《忆幼子》诗:“随我至溪畔,背我弄溪泉。”
叮嘱
叮咛,再三嘱咐
叮嘱再三
东海
(1) 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
(2) 泛指东方的大海
归山
(1) 回山。如:放虎归山
(2) 下山
(3) 婉辞,指人死
道行
(1) 僧道修行的功夫
(2) 比喻技能本领
措足
立足;置身。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某以用钱僦居,今移出,何以取措足之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尝论人才, 浚 剧谈 檜 善。 鼎 曰:‘此人得志,吾辈无所措足矣。’”
无隐
(1).没有隐瞒或掩饰。《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 宋 徐铉 《送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诗:“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王云锦》:“上问其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
(2).没有隐士。《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扬雄 《连珠》:“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是以巖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
(3).没有隐蔽,完全显露。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循吏》:“海边有 越王石 ,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 往观试,清彻无隐。”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石师
犹硕师,大师。石,通“ 硕 ”。 章炳麟 《訄书·订礼俗》:“夫礼以文质异时而制,制衡律者必本于石师。”
岩阿
山的曲折处。 汉 王粲 《七哀诗》:“山岗有餘映,巖阿增重阴。”《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巖阿。” 吕良 注:“巖阿,山曲也。” 宋 欧阳修 《伊川独游》诗:“巖阿谁可访,兴尽復空还。” 清 许承钦 《石竺山》诗:“坐想洪荒初,神 禹 未开凿,汎滥没巖阿,云巢栖海若。”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归客
旅居外地返回家的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 唐 李颀 《送窦参军》诗:“城南送归客,举酒对林峦。” 唐 王维 《寒食汜上作》诗:“ 广武 城边逢暮春, 汶阳 归客泪沾巾。”
四壁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
四壁皆空
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
生涯
(1)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从石磊沟回来以后, 黄老妈妈就重又过起了讨饭生涯。——《党员登记表》
(2) 指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
生涯罄尽
住处
(1).居住的处所。《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若非常公税之事,则不尝无事至 偃 住处也。” 唐 王维 《田家》诗:“住处名 愚谷 ,何烦问是非。”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完造》:“我于三周前回到原住处。”
(2).指栖身之所。《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一日走不了半站,但有个住处,便随遇而安。”
溪边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天帝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 郭璞 注:“或作谷遗。” 毕沅 曰:“草木鸟兽之名多双声,当为谷遗。”
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西东
(1).西方和东方。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兑》:“两心不同,或欲西东。明论终始,莫适所从。”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古塔认西东。”
(2).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只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
(3).泛指四方,无定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 唐 孟郊 《过分水岭》诗:“十步九举轡,迴环失西东。” 宋 范成大 《钓池口阻风》诗:“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櫓弱无适从。”
(4).指酒杯。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此去定膺先宠,且须满醉西东。”
(5).犹东西。泛指什物。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
堆聚
堆积;聚集
堆聚成山
信脚
犹信足。 唐 李涉 《长安闷作》诗:“宵分独坐到天明,又策羸驂信脚行。”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诗:“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復认邻翁。”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信脚山之下,洗耳水之涯,正失路迷踪没乱煞。”
来到
(1) 从一处移动到某一目的地
他静悄悄地来到室内
(2) 在某一时间来临或发生
防止收获季节及时来到而没有收获准备
(3) 进入一种特定状态
雨季来到了
五华
(1).五色仙花。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冠五华於仙草,超四照於灵木。”
(2).谓五色光华。 明 陶宗仪 《元氏掖庭记》:“五华兮如织,照临兮一色。”
(3).道教谓五方之气。《黄庭内景经·上有》:“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衝臚间。” 务成子 注:“五华者,五方之英华,即气也。”参见“ 五气 ”。
头重
病症名。指头部自觉重坠或如被捆裹的感觉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道友
(1).一起修道的朋友。 宋 洪迈 《夷坚支丁志·赵三翁》:“ 密县 堕门山 道友 席洞云 ,因往 独紇岭 瀑水潭 侧登翫,慕其清峭高爽,即筑室以居。”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三:“你愿意修行呢,我可以写个捐册,去找几位道友募化。”
(2).志同道合者。 唐 陈子昂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诗序:“一世之逸人,寄千里之道友。”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三:“鬱鬱苍髯真道友,丝丝红蕚是乡人。何时翠竹江村路,送我柴门月色新。”自注:“苍髯,松也;红蕚,海棠。”
(3).对走江湖的人的客气称呼。《说岳全传》第十回:“那穿白的,去身边取出银包打开来,将两锭银子递与説书的道:‘道友,我们是路过的,送轻莫怪。’”
山翁
指 晋 山简 。 唐 王维 《汉江临泛》诗:“ 襄阳 好风日,留醉与 山翁 。”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醉倒 山翁 ,但愁斜照歛。” 明 冯惟敏 《二犯傍妆台·此景亭雨酌》曲:“儿童莫笑 山翁 醉,麴米能消 杜甫 愁。”参见“ 山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