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过白沙渡得长句呈澹庵先生原文 诗词名句

过白沙渡得长句呈澹庵先生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过白沙渡得长句呈澹庵先生原文

收红拾紫消几许,也费一春强半雨。
不辞长江万波阻,来听先生夜深语。
尚忆向来待樽俎,微雪斜飞小梅吐。
先生半酣染霜免,金章玉句空万古。
今年寒食还相聚,明年寒食知何处?只道先生押班去,不道门生折腰苦。

诗词问答

问:过白沙渡得长句呈澹庵先生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过白沙渡得长句呈澹庵先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拾紫

见“ 拾青紫 ”。

几许

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强半

过半;大半:去者强半|浮生满百今强半|民强半饿死。

不辞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流入东海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深语

犹深谈。谓布诚相谈。《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 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 唐 周贺 《春喜友人至山舍》诗:“更欲留深语,重城暮色催。” 宋 叶适 《周君南仲墓志铭》:“老校小吏,引坐深语,所知往往非人所能知也。”

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樽俎

(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 法聪 ,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

(2).指宴席。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 仲尼 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谓也,可谓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小梅

见“ 小梅花 ”。

半酣

指已喝了一半程度,还未尽酒兴的样子

酒至半酣,越发想喝

染霜

形容变白。 徐怀中 《西线轶事》:“﹝ 曾方 ﹞看到了一张忧伤苍老的面容,看到了那染霜的鬓发。”

金章玉句

指华丽的诗文。 宋 杨万里 《过白沙渡得长句呈澹庵先生》诗:“先生半酣染霜兔,金章玉句空万吉。” 宋 杨万里 《谢胡子远郎中惠蒲大韶墨报以龙涎心字香》诗:“我无鹊返鸞回字,我无金章玉句子。”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还相

轮流;递相。《礼记·礼运》:“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 孔颖达 疏:“犹若孟春则建寅之月为诸月之本,仲春则以建卯之月为诸月之本,是还迴迭相为本也。”《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叡 大兴众役,还相攻伐。”《魏书·杨津传》:“ 洛周 脱 津 衣服,置地牢下,数日,欲将烹之,诸贼还相諫止,遂得免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竇儼 ﹞判太常寺,校管籥鐘磬,辨清浊上下之数,分律吕还相之法,去 京房 清宫一筦,调之二年,方合大律。”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只道

只说;只以为。 宋 杨万里 《秋雨叹》诗:“居人只道秋霖苦,不道行人坭更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料那人争知我,如今病未愈,只道把他孤负。”《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

押班

(1).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 唐 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 宋 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新唐书·百官志三》:“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於两观,监察御史二人押班,侍御史顓举不如法者。” 唐 李洞 《题刘相公光德里新构茅亭》诗:“野色迷亭晓,龙墀待押班。”《宋史·吕端传》:“﹝ 端 ﹞虑与 寇準 同列,先居相位,恐 準 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太宗 从之。”《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奏道:‘臣前入试春闈,被 杨太师 批落, 高太尉 赶逐,今日见二人押班,臣之神气不旺。’”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卷二七:“ 韩魏公 荐 王陶 ,而 陶 劾 魏公 不押班以为跋扈。”

(2).内宫女官的首领。《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四年》:“冬,十月,丁酉,立贵妃 郑氏 为皇后。后, 开封 人,本 钦圣殿 押班。”

(3).伶人的领班。《隋唐演义》第八六回:“ 玄宗 喜其聪慧知音,遂命为押班梨园之长,时常得供奉左右……自此 李謩 更得尽传内府新声,其技愈加精妙。”

道门

(1).入道的门径。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上士闻道》:“静为虚户,虚为道门,泊为神本,寂为和根。”

(2).指道家或道教。 汉 焦赣 《易林·夬之巽》:“恬淡无患,游戏道门,与神来往,长乐以安。” 唐 王维 《过太乙观贾生房》诗:“谬以道门子,徵为驂御臣。”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二:“道士 李寿仪 , 卭州 人,宗 张简卿 笔法,多画道门尊像。” 李叔还 《<道教大词典>编纂说明》:“然至今日,道门人士,对於教义旨要,道学名词,道教玄理,事物名称等,多尚不解其义。”

(3).指寺观。 明 张羽 《僧居寒夜》诗之一:“山木萧条啼鸟歇,道门清浄俗人稀。”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望道门而询远近,入精舍而叹清修。”

(4).旧时的一些封建迷信组织。 周立波 《诸葛亮会》:“ 小刘 忙说道:‘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