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诗其二农原文
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国俗俭且淳,人足而家给。
九载襄陵祸,比户犹安辑。
何人变清风,骄奢日相袭。
製度非唐虞,赋斂由呼和浩特吸。
伤哉田桑人,常悲大弦急。
一夫耕几垅,游堕如云集。
一蚕吐几丝,罗绮如山入。
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
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诗词问答
问:四民诗其二农的作者是谁?答:范仲淹
问:四民诗其二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仲淹的名句有哪些?答:范仲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耒耜
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苍民
百姓。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太子重云殿受戒》:“小乘开治道,大觉拯苍民。”
国俗
(1).一国的风俗。《孟子·告子下》:“ 华周 杞梁 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宋 苏辙 《王存磨勘改朝散郎》:“具官 王存 ,文雅足以饰吏事,靖重足以镇国俗。”
(2). 清 王朝统治者称其本族风俗为国俗,以别于 汉 人风俗。《清史稿·后妃传·皇后乌喇那拉氏》:“国俗忌剪髮,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参见“ 国字 ”。
家给
家家生活富足。《汉书·昭帝纪》:“ 元平 元年春二月,詔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繇,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 颜师古 注:“给,足也,家家自给足,是为家给也。”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民有家给之饶。”《旧唐书·代宗纪》:“虽属此人和,近於家给,而边穀未实,戎备犹虚。”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方天下太平,家给食足,有桃实则餽贫人,故曰:‘高秋总餽贫人实。’”
襄陵
谓大水漫上丘陵。《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 孔 传:“襄,上也。” 明 何景明 《水车赋》:“过顙类激,襄陵乃害。” 清 龚自珍 《非五行传》:“ 河 决 瓠子 ,决 酸枣 ,乃至 尧 时怀山而襄陵,水润下如故。”
比户
(1).家家户户。《魏书·李安世传》:“无私之泽,乃播均於兆庶;如阜如山,可月积於比户矣。” 五代 李中 《献乔侍郎》诗:“九霄恩復降,比户意皆忻。”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祇为着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试游于都会,入於閭井,听乡謡,比户可忧焉:老妇隆冬无被,乃典衣而疗子孙之疾;老翁白首无裤,乃力作而偿子孙之负。”
(2).形容人多而普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泉近体》:“何以效 苏 陆 者比户,谈 王 李 者塞途也?”
(3).一户挨着一户。 清 唐甄 《潜书·远谏》:“比户延烧,必罪失火之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邻里乡党,比户而居。”
安辑
(1).犹安抚。《汉书·西域传序》:“都护督察 乌孙 、 康居 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 唐 李德裕 《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专往慰问,仍賑米粟二万石,俾其安辑离散,渐就漠南,再復旧疆。” 金 王若虚 《千户侯父墓铭》:“当 贞祐 兵火之餘,城邑几废,遗黎无依,侯以完復安辑之功,为众所推,由本县尉至为州刺史。”《儒林外史》第八回:“务在安辑,与民休息。” 沉从文 《边城》三:“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
(2).安定;使安定。《汉书·王莽传上》:“居摄之义,所以统立天功,兴崇帝道,成就法度,安辑海内也。” 宋 曾巩 《救灾议》:“疆内安辑,里无嚣声。”《明史·凌云翼传》:“ 成化 中 韩雍 经略西山颇安辑,惟东山 瑶 阻深箐剽掠,有司岁发卒戍守。”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骄奢
骄横奢侈。《战国策·齐策四》:“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名者,必以骄奢为行。”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富贵有极,当知足,骄奢益为观听所议。” 明 何景明 《长安大道行》:“富贵谁言福作门,骄奢终与祸为邻。” 梁启超 《欧洲地理大势论》:“上流社会满盈骄奢,寖成浮华轻薄之风。”
相袭
(1).因循;先后沿袭。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圣帝明王,累起相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虽復道极数殫,终然相袭,而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辙焉。” 元 陈栎 《勤有堂随笔》:“世俗相袭称 朱子 为 文公先生 ,繆甚。”《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世衰俗敝,淫风相袭。 齐公 乱妹, 新臺 娶媳。”
(2).相连;重迭。 晋 潘岳 《西征赋》:“街衢如一,庭宇相袭。” 明 皇甫冲 《于岩石上眺东西两湖》诗:“倚策眺两湖,波光涣相袭。”
唐虞
唐尧 与 虞舜 的并称。亦指 尧 与 舜 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 唐 虞 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 伊 吕 ,世似 唐 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时代以前。”
呼和浩特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自治区中部,市区面积206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5万。在京包线上,是自治区政治、文化中心及中部物资集散地
田桑
(1).种田和养蚕。泛指农事。《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三国志·吴志·孙休传》:“田桑已至,不可后时。” 晋 陶潜 《杂诗》之七:“代耕非本望,所业在田桑。”
(2).在田园中栽种整齐的桑树,与散种的“树桑”相对。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近日山阳桲欏树几伐尽,育蚕者甚少,亦间有种桑者,惟不知种植之法,只有树桑,并无田桑。”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予以南方田桑之法告之,其父老甚喜。”
弦急
喻性情急躁。《元史·黄溍传》:“然刚中少容,触物或弦急霆震,若未易涯涘,一旋踵间,煦如阳春。”
一夫
(1).一人。指男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孔颖达 疏:“无求备于一人。”《汉书·谷永传》:“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一夫进退何足道。”
(2).特指一个农夫。《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魏书·高祖纪》:“ 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 宋 欧阳修 《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诗:“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
(3).犹言 * 。指众叛亲离的人,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 紂 矣,未闻弑君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一夫从横,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 李善 注:“一夫谓 董卓 也。”
(4).借指地积,方百步或百亩。《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郑玄 注:“方各百步。” 贾公彦 疏:“盖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处与天子二朝,皆居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也。”《新唐书·食货志二》:“古者百亩地号一夫,盖一夫授田不得过百亩。”
游堕
见“ 游惰 ”。
如云
(1).形容盛多。《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毛 传:“如云,众多也。”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唐 白居易 《轻肥》诗:“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2).发美长貌。《诗·鄘风·君子偕老》:“鬒髮如云,不屑髢也。” 毛 传:“如云,言美长也。”
(3).比喻德化广大。《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罗绮
(1).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 汉 张衡 《西京赋》:“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綺。”
(2).指衣着华贵的女子。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綺三千。” 宋 柳永 《迎新春》词:“徧九陌罗綺,香风微度。”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看罗綺千行,列成屏架。”
(3).喻繁华。 明 夏完淳 《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到今罗綺古 扬州 ,不辨 秦 灰十二楼。” 黄小配 《<廿载繁华梦>序二》:“最怜罗綺地,回首已荒烟。”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自存
(1).自谋生计。《汉书·成帝纪》:“遣光禄大夫博士 嘉 等十一人,行举濒 河 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振贷。” 南朝 梁 沉约 《改天监元年赦诏》:“鰥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穀五斛。” 唐 韩愈 《马君墓志》:“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
(2).自察;自思。《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宋 苏辙 《闭门》诗:“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
(3).保全自己。《商君书·慎法》:“千乘能以守者,自存;万乘能以战者,自完也。” 宋 杨万里 《国势》卷中:“奄是数者而有之,而日夕惴焉不能以自存,常若敌人之制其命,是挟千金而忧贫,有 孟賁 之力而忧弱者也。” 明 周履靖 《咏竹》:“自存君子操,不向俗人看。”
凶荒
荒灾。《周礼·地官·遗人》:“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 贾公彦 疏:“凶荒,谓年穀不熟。”《晋书·食货志》:“夫百姓年丰则用奢,凶荒则穷匱,是相报之理也。”《旧唐书·黄巢传》:“ 乾符 中,仍岁凶荒,人飢为盗, 河南 尤甚。”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 陕西 西安 等处地方,连岁凶荒,继以瘟疫,因而閭阎失业,渐致流移。”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神农
中国上古传说中教人农耕,亲尝百草的人物;农业、医药由他开始
后稷
(1). 周 之先祖。相传 姜嫄 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 弃 ”。 虞舜 命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 后稷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 ……载生载育,时维 后稷 。”《韩诗外传》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决江疏河者 禹 也,听狱执中者 皋陶 也。” 唐 韩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无灾。”
(2).古代农官名。《国语·周语上》:“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灵应
灵验。《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地祇灵应而朱草萌生。” 宋 苏轼 《密州祭常山文》之三:“五日不雨,民在坑谷,猗嗟我侯,灵应响速。”《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他并不信灶王爷与财神爷真有什么灵应,但是他愿屋中有点光亮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