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彦章内翰原文
翰林名德冠銮坡,暂解尘缨逸兴多。
敢谓交游同阮谢,不妨诗句敌阴何。
耳根到处闻犍斗,心地闲来契羯磨。
此去苕溪三百里,扁舟终拟泛烟波。
诗词问答
问:寄彦章内翰的作者是谁?答:李正民
问:寄彦章内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寄彦章内翰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正民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正民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参考注释
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名德
(1).名望与德行。《后汉书·黄琬传》:“ 卓 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大觉寺》:“名德大僧,寂以遣烦。”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抑《春秋》之义,责备於贤者。如 魏公 名德之重,盖可以责备矣。”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叙》:“或藉阶经术,致身卿相,非其名德之无偶,则必世主之非圣。”
(2).指有名望德行的人。《旧唐书·昭宗纪》:“ 关东 藩镇,请除用朝廷名德为节度观察使。”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抄·经》:“先生但问 吴中 旧事与 吴中 昔日名德,絶口不及讲学。”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元祐党籍碑融县重刻本》:“ 梁 勒碑而止为 珪 一人翻案,何以解於其餘诸名德乎?”
銮坡
唐德宗 时,尝移学士院于 金銮殿 旁的 金銮坡 上,后遂以 銮坡 为翰林院的别称。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纶掖清光注,鑾坡茂渥霑。”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职居鼇禁,名重鑾坡。” 清 赵翼 《彭芸楣尚书挽诗》:“同试鑾坡赋独工,清班敭歷到司空。”参阅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尘缨
比喻尘俗之事。《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李周翰 注:“尘缨,世事也。” 唐 白居易 《长乐亭留别》诗:“尘缨世网重重缚,迴顾方知出得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罔极深恩报未能,孝思郑重利名轻,何心顾恋尘缨。”
逸兴
超逸豪放的意兴。《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湛方生 《风赋》:“轩 濠 梁之逸兴,畅方外之冥适。”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明 归有光 《洧南居士传》:“视世之规规譾譾,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人物》1985年第4期:“窗外竹影婆娑,映得室内一碧如洗,更增添了他谈话的逸兴。”
交游
亦作“ 交游 ”。1.朋友。《管子·权修》:“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郑君墓志铭》:“君天性和乐,居家事人,与待交游,初持一心,未尝变节。”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萧伯升 ﹞豪詄自喜,意气卓犖,交游满天下。”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至于地方一层,实在毫无办法想了。因为我并无交游,止认得几个学校。”
(2).交际;结交朋友。《荀子·君道》:“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列士者,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 宋 王安石 《与陈和叔内翰书》:“与 和叔 交游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 孙犁 《白洋淀纪事·走出以后》:“她却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
见“ 交游 ”。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诗句
诗的句子。亦泛指诗。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 侯生 来慰我,诗句读惊魂。” 元 萨都剌 《登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诗:“百年诗句里, 三国 酒杯间。” 郭小川 《把家乡建成天堂》诗:“我的诗句是战鼓。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
阴何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和 陈 诗人 阴铿 的并称。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熟知二 谢 将能事,颇学 阴 何 苦用心。” 唐 殷尧藩 《酬雍秀才》诗之二:“兴来聊赋咏,清婉逼 阴 何 。” 宋 辛弃疾 《西江月·和赵晋臣敷数文赋秋水瀑泉》词:“诗在 阴 何 侧畔,字居 罗 赵 前头。”
耳根
(1) 耳廓的根端
(2) 〈方〉∶耳
耳根前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心地
(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
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
(3) 心情,心境
心地轻松
(4) 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闲来
亦作“闲来”。平时。
羯磨
(1).佛教名词。梵语karman的音译。意译为“业”。指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又有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之分。业发生后不会消除,它将引起连续不断的因果报应。 梁启超 《余之死生观》:“佛説一切万象悉皆无常,刹那生灭,去而不留,独於其中有一物焉,因果连续,一能生他,他復生一,前波后波,相续不断,而此一物名曰羯磨。”
(2).佛教名词。梵语karma的音译。意译为“作法办事”。指诵经拜佛等法事。《华严经·梵行品》:“三説羯磨是戒耶?”音释:“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兹成办也。” 唐 白居易 《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领羯磨会十三,化大众万数。”
苕溪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为 东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为 西苕 。两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浅 两湖口注入 太湖 。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 苕溪 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製独茧纶。”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诗:“试选 苕溪 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羈人。”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 謫仙 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烟波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