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赠鹤林原文 诗词名句

赠鹤林

作者:白玉蟾 朝代:宋代

赠鹤林原文

骨气秋江月,文章春苑花。
片心穷万法,半语辩千邪。
朝罢鸡司晓,醉酣蜂报衙。
未为三岛客,笑指五云家。
骑月游沧海,鞭霆步太霞。
鬼神私侧目,袖里一青蛇。

诗词问答

问:赠鹤林的作者是谁?答:白玉蟾
问:赠鹤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赠鹤林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白玉蟾的名句有哪些?答:白玉蟾名句大全

白玉蟾赠鹤林书法欣赏

白玉蟾赠鹤林书法作品欣赏
赠鹤林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骨气

(1) 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

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骨气》

(2) 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

字写得很有骨气

江月

(1).江面上空的月亮。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唐 张说 《赠赵侍御》诗:“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捲。” 明 周致尧 《西津夜泊》诗:“卧听海 * 地转,起看江月向人低。” 清 马士成 《虞美人·月下闻雁》词:“碧空江月明如昼,北雁征霜候。”

(2).江中的月影。 唐 杜甫 《漫成》诗:“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宋 赵汝愚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诗:“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清 许廷鑅 《湘帆图》诗:“醉来长啸 湘 云飞,一笑停帆弄江月。”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万法

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 佛印 是也。”

报衙

(1).旧时官吏升堂治事时,官衙鸣鼓以告众,谓“报衙”。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蹀躞騶先驾,笼铜鼓报衙。”《金史·宣宗纪上》:“今旦视朝,百官既拜之后,始闻 开封府 报衙声。” 元 方回 《早起》诗:“牕曙书灯暗,閒居免报衙。”

(2).蜜蜂聚集于蜂王周围。 明 高启 《题许澜伯三虫图》诗:“蜜脾未满报衙频,蠹化初成傅粉新。”参见“ 蜂衙 ”。

三岛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五云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月游

见“ 月游 ”。

亦作“ 月游 ”。谓每月奉帝王衣冠出游。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陛下何自筑复道 高寝 ,衣冠月出游 高庙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月出 高帝 衣冠,备法驾,名曰游衣冠。” 清 顾炎武 《恭谒孝陵》诗:“衣冠天象远,法驾月游新。” 清 顾炎武 《闰五月十日恭谒孝陵》诗:“寥落存王事,依稀奉月游。”

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太霞

高空的云霞。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太霞鬱紫盖,景风飘羽轮。”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一:“逍遥太霞上,真鉴靡不通。”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侧目

(1) 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童区寄传》

一青

犹纯青。《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唐 孔颖达 疏:“衿、领一物,色虽一青,而重言青青者,古人之復言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蒲道源,朝代:元代
    冷落寒芳一径幽。无诗无酒若为酬。一生几得花前醉,两鬓难禁客里秋。思往事,泪盈眸。共嗟日月去如流。短歌谩寄乡邻友,写入新笺字字
  •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标签:月亮怀才不遇孤独抒情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穷销壮岁功名志,病过新秋赏咏时。自古世间如意少,天公宁肯为君私?
  • 作者:罗公升,朝代:宋代
    风雨千山落叶秋,不知当岁泣尼丘。仲由有勇休凭虎,宁戚虽贤且饭牛。史笔谩贻来世恨,书生空替古人愁。凭君局外留高着,莫道乾坤只麽休。
  • 作者:邓宾子,朝代:元代
    标签:元曲三百首

     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万里玉门关,七里钓鱼滩。晓日长安近,秋风蜀道难。休干,误杀英雄汉。看看,星星两鬓斑。

  • 作者:李复,朝代:宋代
    万里飞香入晋山,高真 * 露谈端。春雷发地岩惊绿,夜鹤飞坛鼎转丹。仙桂清风生两腋,玉壶五色抱神丸。虚谈论罢无尘事,林外娟娟月半残。
  • 作者:李曾伯,朝代:宋代
    君见淮头尚可为,勿言蚌鹬正相持。再三国计当加备,第一人材最切时。而目山林还尔我,精神帷幄舍渠谁。登楼若也披舆地,为借前筹试及之。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隐书不厌千回读,大药何时九转成?孤坐月魂寒彻骨,安眠龟息浩无声。剩分松屑为山信,明日青城有使行。
  • 作者:释原妙,朝代:宋代
    弓弦走马蓦相逢,觌面全提未见功。拈出轮王三寸铁,直教血溅梵天红。
  • 作者:张元干,朝代:宋代
    花恨雨,柳嫌风。客愁浓。坐久霜刀飞碎雪,一尊同。劳烦玉指春葱。未放箸、金盘已空。更与个中寻尺素,两情通。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