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原文
气象殊朝夕,兴居错晦月。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
垫隘宁天意,咨嗟固物情。
晏{温氵换日}方有望,蔚荟已随生。
杲杲升还隐,凄凄断复行。
乱莎长被径,荒藓绿缘甍。
辙迹康庄绝,潢污垅亩平。
茅茨不足庇,禾黍若为成。
蟋蟀颓墙泣,伊威坏灶盈。
乘时众鸥舞,得意怒蛙鸣。
牛马谁分异,萧兰已混并。
居闲犹叵度,负重况遐征。
舟泊种无渚,轮摧路有坑。
轑羹愁病妇,炀灶拥寒婴。
灾不妨明德,神应格到诚。
淳光终下烛,时藿久心倾。
诗词问答
问: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问: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司马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马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气象
(1)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6) 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气象
(7) 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朝夕
(1) 时时;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汝朝夕待母。——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史朝夕狱门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时间
只争朝夕
兴居
指日常生活。犹言起居。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食饮有度,兴居有节。” 宋 秦观 《与苏公先生简》:“去冬伏奉所赐教,旋又 李献甫 过此,甚得兴居之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 封 亦惻惻,讯 十一娘 兴居。”
混元
(1).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九:“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璣。”《后汉书·班固传》:“厥道至乎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外运混元,内浸豪芒。” 李贤 注:“混元,天地之总名。” 唐 方干 《处州洞溪》诗:“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 宋 司马光 《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封神演义》第八二回:“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2).谓开天辟地之时。形容极古远的时代。 唐 白居易 《卯时酒》诗:“似游 华胥国 ,疑反混元代。”《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
不宰
不主宰。《老子》:“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唐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不宰神功运,无为大象悬。” 宋 苏轼 《代普宁王贺冬表》:“俾物类以昭苏,受福无穷,成功不宰。”
霪雨
久雨。《淮南子·修务训》:“ 禹 沐浴霪雨,櫛扶风。” 高诱 注:“ 禹 劳力天下,不避风雨,以久雨为沐浴。”《旧唐书·辛替否传》:“顷自夏已来,霪雨不解。” 清 唐孙华 《大雨叹》诗之二:“三月至五月,霪雨无时无。”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土围墙有的地方在秋天的霪雨中垮了,光棍主人没心思去修补它。”
垫隘
羸弱困苦。《左传·成公六年》:“ 郇 、 瑕氏 土薄水浅,其恶易覯。易覯 * 愁,民愁则垫隘,於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预 注:“垫隘,羸困也。” 孔颖达 疏引《方言》:“地之下湿狭隘,犹人之羸瘦困苦。” 宋 司马光 《晋祠谢晴文》:“久雨不止,涉於积旬,污邪既瀦,平原将溢,田恐芜秽,民忧垫隘。”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七章:“人民辛苦垫隘,亟待拯援。”
天意
(1) 上天的意旨
(2) 帝王的心意
咨嗟
(1).赞叹。《楚辞·天问》:“何亲揆 发 ,定 周 之命以咨嗟?” 王逸 注:“咨嗟,叹而美之也。”《南史·张绪传》:“ 刘悛 之为 益州 ,献 蜀 柳数枝…… 武帝 以植於 太昌 灵和殿 前,常赏玩咨嗟。” 宋 欧阳修 《赠无为军李道士》诗:“ 李师 琴纹如卧蛇,一弹使我三咨嗟。” 王闿运 《曾孝子碑文》:“学士大夫高尚其道,负贩佣嫗咨嗟其行。”
(2).叹息。 汉 焦赣 《易林·离之升》:“车伤牛罢,日暮咨嗟。”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雁门太守行》:“﹝ 王涣 ﹞病卒,老少咨嗟,奠酬以千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正监蒙难纪实》:“是时, 高公 已居林下,颇为咨嗟,然已无可奈何。”
物情
(1) 情理
物情世态
(2) 人情
(3) 人心
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有望
有可能性,有希望
胜利有望
蔚荟
云雾弥漫貌。语出《诗·曹风·候人》:“薈兮蔚兮, 南山 朝隮。” 毛 传:“薈蔚,云兴貌。” 汉 焦赣 《易林·履之恒》:“潼滃蔚薈,肤寸来会,津液下降,流潦滂沛。” 南朝 陈 张正见 《石赋》:“上云兴而蔚薈,下激水而推移。”
杲杲
明亮的样子
其(表祈求语气)雨其雨,杲杲日出。——《诗·卫风·伯兮》
杲杲为日出之容,灑灑拟雨雪之状。——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还隐
归隐。 南朝 梁 何逊 《登石头城》诗:“愿乘觳觫牛,还隐蒙笼室。”
凄断
谓极其凄凉或伤心。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风流响和韵,哀怨声悽断。”《南史·王神念传》:“﹝ 杨白花 ﹞改名 华 ,来降。 胡太后 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蹄歌之,声甚悽断。” 宋 刘过 《念奴娇·七夕》词:“老怀悽断,夜凉知共谁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夜阑秉烛,方復悽断。”
犹凄绝。 宋 苏舜钦 《尹子渐哀辞》序:“与之剧饮,则必作《薤露》长歌,举音凄断,坐中不忍闻。” 金 元好问 《洛阳古城晞阳门早出》诗:“微吟诉行役,凄断不成章。”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字字凄断,却浑雅不激烈。”
犹凄绝。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午醉西桥夕未醒,雨花凄断不堪听,归时应减鬢边青。” 宋 毛滂 《烛影摇红·送会宗》词:“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 西湖 畔。”
辙迹
亦作“ 辙跡 ”。1.车子行驶的痕迹。《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晋 枣据 《船赋》:“且其行无辙跡,止无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驰奔。”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跨中州之辙迹,穷神行之轨躅。” 唐 白居易 《人之穷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渔之乐,疲辙跡之游。” 清 马维翰 《泸定桥》诗:“人影漾惊波,行空无辙跡。” 艾青 《手推车》诗:“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2).痕迹。《老子》:“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讁。” 南朝 梁 任昉 《答刘居士》诗:“行无辙跡,理絶心机。”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篇三》:“ 颜子 则去一分私,显一分公,除彼己之辙迹,而显其和平。”
(3).犹途径。《淮南子·主术训》:“今治乱之机,辙跡可见也。” 明 方孝孺 《任重斋记》:“他如七十子之徒,虽其才各殊,至於辙迹亦一而已,盖自任之道同也。”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辙迹各殊。”
见“ 辙迹 ”。
康庄
(1).四通八达的大道。 唐 白居易 《和松树》诗:“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2).谓宽阔平坦。《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如 淳于髠 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恨海》第五回:“原来是一条康庄大道,那逃难的人马络绎不絶。”
(3).喻指心胸宽广。 唐 权德舆 《送别沅汎》诗:“徇吾刺促心,婉尔康庄姿。”
潢污
(1).聚积不流之水。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潢污流藻,充金鼎之实。” 唐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诗:“潢污三逕絶,砧杵四邻稀。” 唐 刘禹锡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诗:“扫开云雾呈光景,流尽潢污见路岐。” 明 何景明 《石矶赋》:“彼执笱繫竹,操绳逝梁,较获易捕,乃潢污之陋渔。”
(2).《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意谓只要诚信,即使潢污中的水也可以用来祭祀鬼神。后因以“潢污”谓诚信。 前蜀 杜光庭 《醮名山灵化词》:“爰择良日,仰报威灵,远中昭告之诚,輒罄潢污之荐。” 明 李东阳 《与潘南屏纳徵启》:“詎云筐篚之多仪,少效潢污之可荐。”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诗:“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禾黍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若为
(1).怎样;怎样的。《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 唐 萧意 《长门失宠》诗:“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宋 苏轼 《和沉立之留别诗》之二:“试问别来秋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宁调元 《燕京杂诗》:“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2).怎堪。 唐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 衡山 与 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唐 白居易 《重到华阳观旧居》诗:“若为重入 华阳观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隔谷歌一》:“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书事》诗:“耳边情话少,笑口若为开?”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边柳》诗:“若为丝不断,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诗:“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蟋蟀
蟋蟀科的跳跃昆虫的通称,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发出唧唧声而著称。触角较身躯为长
颓墙
倒塌的墙垣。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空山寒白骨,落日照頽墻。”
伊威
虫名。《诗·豳风·东山》:“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陆璣 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妇,在壁根下瓮底土中生,似白鱼者也。”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暮堂蝙蝠沸,破灶伊威盈。” 明 高启 《送林谟秀才东归谒松江守》诗:“长年旅舍破氊冷,坐厌蟋蟀愁伊威。” 清 黄遵宪 《小女》诗:“欲展地球图指看,夜灯风幔落伊威。”
乘时
乘机;趁势。 晋 左思 《吴都赋》:“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宋史·王晏传》:“今 契丹 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 鲁迅 《三闲集·“皇汉医学”》:“ 日本 人 汤本求真 做的《皇汉医学》译本也将乘时出版。”
得意
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
得意的男孩
十二分得意
怒蛙
亦作“ 怒鼃 ”。1.鼓足气的蛙。《韩非子·内储说上》:“ 越王 勾践 见怒鼃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鼃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鼃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有勇者乎?’”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昔 勾践 式怒蛙,戎卒争蹈火。” 宋 司马光 《乞开言路状》:“臣谓羣臣苟有肯进言者,陛下必加褒擢,以劝来者,此乃古人市骏骨、式怒蛙之意也。”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诗之七:“勇於公战非私鬦,奬励还应式怒蛙。”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之四:“忍教 庄 蝶去,其奈怒蛙何。”
(2).大鸣或瞋目的蛙。 唐 柳宗元 《同刘禹锡述旧言怀感事》诗:“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 元 周霆震 《犬鸡叹》诗:“雄鸡奋翼衔怒蛙,蛙被啄取声咿哑。”
牛马
比喻做苦工的人
谁分
(1).谁料。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仇兆鳌 注:“谁分,犹云谁料。”
(2).谁肯;谁会。 宋 南山居士 《永遇乐·客答梅》词:“公子豪华,贪红恋紫,谁分怜孤萼。”
混并
(1).合并;统一。《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华夏乐化,戎狄混并。”《太平御览》卷一引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濛鸿,兆朕未形。”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当分裂之时,则必思混并。”
(2).杂乱;混杂。 晋 左思 《蜀都赋》:“舆輦杂沓,冠带混并。”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时当无事则鸡犬混并,运属有戎则豺狼密邇。”
居闲
亦作“ 居閒 ”。1.平居无事。 唐 韩愈 《画记》:“居闲处独时,往来余怀也。”《明史·傅珪传》:“ 珪 居閒类木訥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倖去。”
(2).赋闲。指失去官职。 唐 韩愈 《从仕》诗:“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越旬申言之, 张 辞以居閒之久,旧部曲不相闻,未有可荐者。” 明 归有光 《<山斋先生文集>序》:“公父子皆以失 张公 意,先后罢去,居閒以诗文自娱。”
见“ 居闲 ”。
见“ 居间 ”。
负重
肩负重荷
负重泅渡
遐征
(1).远行;远游。 汉 繁钦 《与魏文帝笺》:“咏北 狄 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 宋 陆游 《夜闻湖中渔歌》:“峡猿失侣方独宿,沙雁垂翅犹遐征。” 明 刘基 《述志赋》:“清都不可以久留兮,忽乘云而遐征。” 清 吴敏树 《吴云台哀辞》:“谓君之必速飞兮,翔天路以遐征。”
(2).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 三国 魏 曹丕 《黎阳作》诗:“奉辞罸罪遐征,晨过 黎山 巉峥。”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吞九皇而上运,控八圣而遐征。” 明 冯梦龙 《双雄记·兄弟从军》:“从此去渡 鸭緑 ,万里遐征,秋蒿满目。”
遐徵:谓对远处或以往的事物加以考察。 唐 周鍼 《登吴岳赋》:“遐徵众岳,式并嶐崇。” 唐 张叔良 《五星同色赋》:“逖览传记,遐徵休咎。”
炀灶
《战国策·赵策三》:“ 卫灵公 近 雍疸 、 弥子瑕 。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 復涂侦 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説则可,无説则死。’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煬,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之有煬於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君曰:‘善。’”谓在灶前向火,则蔽其光。后因以“煬灶”喻佞幸专权,蒙蔽国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怕依丛煬灶出廷间,难免诛夷。”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凛乎有煬灶之惧,而又不敢尽其词也。”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明德
美德
明德茂亲。——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神应
谓神灵感应。《淮南子·原道训》:“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神应休臻,屡获嘉祥。”《北史·齐纪上·高祖》:“﹝ 神武皇帝 ﹞尝乘驛过 建兴 ,云雾昼晦,雷声随之,半日乃絶,若有神应者。”
淳光
光华,精华。 唐 杨炯 《庭菊赋》:“含天地之精气,吸日月之淳光。”
心倾
(1).心术不正。 汉 扬雄 《太玄·戾》:“虚邪心倾,不可辅也。”
(2).心相倾慕。 唐 李峤 《楚望赋》:“既情招而思引,亦目受而心倾。” 宋 梅尧臣 《花娘歌》:“去春送客出东城,舟中接膝已心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