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冰嬉十二韵原文
顺时陈国俗,择地试雄观。
号令传河若,威仪纪水官。
光凝元玉浦,声咽碎珠滩。
散处云驰宇,纷来雪喷湍。
端因智独胜,奚必力俱殚。
疾以徐斯疾,安其危乃安。
御风列应让,逐日夸无难。
迅似岩飞电,温知犀辟寒。
超群殊闪㸌,作势更媻珊。
拟议弦催箭,形容镜舞鸾。
一时誇夺帜,独步早登坛。
妙义韬钤外,凭人著眼看。
诗词问答
问:太液冰嬉十二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太液冰嬉十二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太液冰嬉十二韵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六
参考注释
顺时
谓顺应时宜;适时。《左传·成公十六年》:“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文选·王粲<从军诗>之二》:“我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李善 注:“顺时,应秋以征也。《礼记》曰:‘举事必顺其时。’” 唐 元结 《治风诗·至慈》:“故莫由莫已,顺时而理。”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李炳彦 《三十六计新编·顺手牵羊》:“这里的‘微隙’,一般指突然新暴露出来的,‘微利’可能是原作战方案中没有具体考虑到的,具有来去顺路、夺之顺手、赢之顺时(有利于主要作战目标的完成,又出敌所料,能一举可歼)的特点,指挥员则应审时度势,灵活指挥。”
国俗
(1).一国的风俗。《孟子·告子下》:“ 华周 杞梁 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宋 苏辙 《王存磨勘改朝散郎》:“具官 王存 ,文雅足以饰吏事,靖重足以镇国俗。”
(2). 清 王朝统治者称其本族风俗为国俗,以别于 汉 人风俗。《清史稿·后妃传·皇后乌喇那拉氏》:“国俗忌剪髮,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参见“ 国字 ”。
择地
(1).选择处所。谓行动慎重。《韩诗外传》卷一:“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汉书·冯奉世冯参传赞》:“ 宜乡侯 参 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2).谓退隐。《后汉书·第五伦传》:“素性懦怯,位尊爵重,拘迫大义,思自策厉;虽遭百死,不敢择地,又况亲遇危言之世哉!”
雄观
犹壮观。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两山相对,遂为一时雄观。”
雄伟的楼观。 宋 朱熹 《行视武夷精舍作》诗:“上有苍石屏,百仞耸雄观。”
号令
(1) 指挥部队军事行动的命令和指示的统称
以出号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愬军号令。——《资治通鉴·唐纪》
传号令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发布号令
(2) 传呼命令。古代以传叫之法发布命令,故称号令
号令召三老。——《史记·陈涉世家》
号令明肃。——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号令三军
威仪
(1) 仪表威武严肃;军容整齐的
(2) 指随从
水官
(1).即水正。传说中的上古五行官之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帝 顓頊 ,其神 玄冥 ” 汉 郑玄 注:“ 玄冥 , 少皥氏 之子,曰 脩 ,曰 熙 ,为水官。”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水官夸杰黠,木气怯胚胎。”
(2).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后汉书·百官志五》:“﹝郡县﹞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渔税。”《晋书·傅玄传》:“詔曰:‘得所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此诚为国大本,当今急务也。’”
(3).道教所奉天、地、水三神官之一。《宋史·方技传上·苗守信》:“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録人之善恶。”
元玉
即玄玉,黑色的玉。《老残游记》第十回:“ 扈姑 遂从襟底取出一枝角来,光彩夺目,如元玉一般。”
散处
分散居住。 明 文徵明 《<陈氏家乘>序》:“子孙散处,莫详所终。” 清 彭绍升 《<南畇先生遗书>后序》:“譬如父子兄弟,散处异国,仓卒遇於疆场之间,以音声面貌之不相识,奋力鬭争,而不知其本一祖之系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那时,在 吴 境内居住着许多 越 人,他们散处在今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等省的山岭地区。”
必力
尽力;并力。必,通“ 毕 ”。《 * 通·谏诤》引《书》:“必力赏罚,以定厥功。”今本《书》无此文。《尚书大传》卷三作“戮力赏罚”。
御风
(1).乘风飞行。《庄子·逍遥游》:“ 列子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有时朝发 白帝 ,暮到 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粤诗》:“ 南越 轻綃似碧云,裁为 飞燕 御风裙。”
(2).借指仙家。 宋 苏轼 《和陶郭主簿》诗之二:“愿因骑鲸 李 ,追此御风 列 ,丈夫贵出世,功名岂人杰。”
逐日
(1) 一天天;每天
病情逐日好转
(2) 追赶太阳
夸父逐日
无难
没有困难;不困难。《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三国志·魏志·蒋济传》:“以陛下圣明神武之略,舍其缓者,专心讨贼,臣以为无难矣。”
没有灾祸。《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淮南子·氾论训》:“知所以免於难,而不知所以无难,论事如此,岂不惑哉!” 宋 苏轼 《洗儿》诗:“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飞电
(1).闪电。 晋 潘岳 《萤火赋》:“熲若飞电之宵逝,彗似移星之云流。” 唐 刘长卿 《宿侯尊师草堂》诗:“一从换仙骨,万里乘飞电。” 明 刘基 《书苏伯修御史断狱记后》:“阴风鸣条,飞电烁目。” 马君武 《从军行》:“北狄寇边群,飞电羽书急。”
(2).马名。 宋 苏轼 《申王画马图》诗:“当时不独玉花驄,飞电流云絶瀟洒。”《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操 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於 许田 。”
辟寒
驱除寒气。 唐 黄滔 《书崔少府君》诗:“前峯亦曾宿,知有辟寒方。”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所以擷芳林下,拾翠巖边。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彫载琢,方成瑚璉之珍。”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词:“玉鸭熏炉间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超群
超过多数人。多指人的才艺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位处于全盛时期超群的罗马艺术家的形象
作势
装出做某种动作的姿势
媻珊
亦作“媻姍”。亦作“ 媻跚 ”。1.犹蹒跚。行走艰难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媻珊勃窣,上金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媻姗”。 宋 文天祥 《赠刘矮跛相士》诗:“媻姗三尺躯,举止如不扬。” 清 林云铭 《林四娘记》:“﹝鬼﹞媻跚於地,冷气袭人。”
(2).飘动貌。 宋 黄庭坚 《满庭芳》词:“堪听。微雨过,媻姗藻荇,琐碎浮萍。”
拟议
(1) 行动之前的计划、筹划
(2) 草拟
拟议规划
形容
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独步
独自行走,亦指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独步文坛
登坛
(1).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昔 张景明 亲登坛喢血,奉辞奔走,卒使 韩牧 让印,主人得地。”《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命旅致屯云之应,登坛有降火之祥。” 李善 注:“登坛,祭天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然而杜门不用,登坛受讥。” 李善 注:“《江表传》曰:‘ 权 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 周瑜 ……’然登坛,即位之时也。”《后汉书·献帝纪》“皇帝逊位, 魏王 丕 称天子” 李贤 注引 晋 袁晔 《献帝春秋》:“乃为坛於 繁阳 故城, 魏王 登坛,受皇帝璽綬。”《晋书·谢安传》:“及 宋 受禪,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史记·淮阴侯列传》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2).走上讲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始弘就馆之礼,即受登坛之策。” 唐 杜牧 《送太昱禅师》诗:“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 阳明 登坛讲学,反復辨説良知二字。”
(3).借指某种事物开始出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人格的平等,也是一种外来的旧理想;现在‘经验’既已登坛,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
妙义
微妙的义理。 南朝 梁简文帝 《请幸同泰寺开讲》:“被微言於王舍,集妙义於寳坊。”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后王降德,於众兆民,高文象纬,妙义几神。”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稽首香花巖,妙义足今古。”
韬钤
(1).古代兵书《六韬》、《玉钤篇》的并称。后因以泛指兵书。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赵蕤 者, 梓州 盐亭县 人也,博学韜鈐,长於经世。”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宋令文 、 彭博通 徒鬭气力,而不习韜鈐。”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一班儿晓夜习韜鈐,磨新剑,著先鞭,估量着直捣到 长山 、 黑水 边。”
(2).借指用兵谋略。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礼乐逢明主,韜鈐用老臣。” 清 王韬 《拟上当事书》:“ 湘 军、 淮 军夙称劲旅,统兵大员皆身经百战之名将,久嫺行阵,深諳韜鈐。”
(3).借指武将。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凡縉绅之家,韜鈐之族……概无诛求,以示宽厚。”
眼看
(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