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杂兴原文
老屋荒寒亦自清,柴门虽设只长扃。数行古隶閒居赋,半壁行书陋室铭。
□□□□□□□,研硃滴露勘黄庭。
此生与虽无补,笔底青山到了青。
诗词问答
问:隐居杂兴的作者是谁?答:杨公远
问:隐居杂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公远的名句有哪些?答:杨公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老屋
旧屋;旧居。 宋 赵抃 《书院》诗:“久雨藏书蠧,风高老屋斜。”《花月痕》第九回:“白髮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 茅盾 《子夜》十八:“四小姐嘴里默诵那《太上感应篇》,心里便觉得已不在 上海 而在故乡老屋那书斋。” 鲁彦 《钓鱼》:“我们的老屋在这村庄的中央,一边是桥,桥的两头是街道,正是最热闹的地方。”
荒寒
既荒凉又寒冷
人马困于荒寒,死者甚众
柴门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古隶
秦 汉 隶书。与 三国 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西京杂记》卷六:“ 杜陵 秋胡 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其草书,亦復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 明 陆深 《书辑》:“自 程邈 以降,谓之 秦 隶; 贾舫 《三仓》、 蔡邕 《石经》诸作,谓之 汉 隶; 钟 王 变体,谓之今隶;合 秦 汉 谓之古隶。”
半壁
(1)
(2) 指朝东的半面山崖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半边
我那岳伯父拼身舍命与金人撕杀,才保全得半壁江山。——《说岳全传》
行书
汉字字体,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陋室铭
散文篇名。一般认为是唐代刘禹锡作,也有人因《刘禹锡集》中未收此文,疑为托名之作。篇中抒发了作者身居陋室而胸怀恬淡的感情,言少意长,文字精美。黄庭
(1).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唐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诗:“ 山阴 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復诵《黄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
(2).指 晋 王羲之 书写的《黄庭经》法帖。 宋 秦观 《春日》诗之四:“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曹娥》、《乐毅》,尚有蹊径可寻,至《兰亭》、《黄庭》,几莫知其端倪矣。”
(3).指中央。《黄庭内景经》 务成子 题解:“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方向呵,镇黄庭,通紫极,子午坤乾。”亦特指脾。一说为体中的虚拟之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人以黄庭为脾。不然也,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
此生
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无补
没有补益,无益
这样恐怕无补于事
笔底
犹笔下。 唐 刘禹锡 《答乐天见忆》诗:“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懂得他们性格中最细微的部分时,人物才能在作家笔底活起来。”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到了
到底;毕竟。 唐 吴融 《武关》诗:“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间。” 宋 袁去华 《念奴娇》词:“身外纷纷,儻来适去,到了成何事。”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你这三条计,比当日 曹公 在 灞陵桥 上三条计如何?到了出不的 关云长 之手。” 马烽 《太阳刚刚出山》:“不过,到了她还是没有拗过我去。”
精彩推荐:
- 郡城无大小,雉堞皆有楼。其间著名者,不过十数州。 * 事辽敻,仙迹难寻求。庾公在九江,缔构何风流。谢守镇宣城,叠嶂名有由。东阳敞八咏,吾闻沈隐侯。白雪架郢中,调高难和酬。黄鹤倚鄂渚,仙去事悠悠。赞皇谪滁上,作赋怀嵩丘。楼居出俗态,泽国多胜游。好景不遇人,安得名存留。齐安古郡废,移此清江头。筑城随山势,屈曲复环周。兹楼最轩豁,旷望西北陬。武昌地如掌,天末入双眸。平远无林木,一望同离娄。山形如八字,会合势相勾。三国事既远,六朝名亦休。近从唐末来,争夺互仇雠。斯楼备矢石,此地控咽喉。终朝望烽燧,连岁事戈矛。可怜好诗地,黄冈压上游。儒冠假郡印,践更若公邮。况多办职吏,谁肯恣吟讴。伊余何为者,窃慕骚人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