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道宗弟兄东游原文
王谢江东推世胄,机云洛下振才名。忽思油幕從知去,便挈縢囊冒暑行。
高第自须求甲乙,嘉招未用赴弓旌。
待看万里抟羊角,即是三秋听鹿鸣。
朝彦赋诗争送别,藩侯置驿定相迎。
不知谁啖牛心炙,又见清谈一座倾。
诗词问答
问:元道宗弟兄东游的作者是谁?答:杨亿
问:元道宗弟兄东游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亿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亿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王谢
(1).六朝望族 王 氏、 谢 氏的并称。《南史·侯景传》:“ 景 请娶於 王 谢 , 帝 曰:‘ 王谢 门高非偶,可於 朱张 以下访之。’”后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娄芳华》:“我家小娘子,出身矜贵,门楣 王 谢 ,甲第 金 张 。” 王闿运 《上征赋》:“仰 王 谢 之高风兮,夕余宿乎汝左。”
(2).指 晋 王坦之 与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桓公 伏甲设饌,广延朝士,因此欲诛 谢安 、 王坦之 …… 王 之恐状,转见於色。 谢 之宽容,愈表於貌。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桓 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 谢 旧齐名,於此始判优劣。”
江东
古时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据有江东。——《三国志·诸葛亮传》
避乱江东。——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起兵江东。
割据江东。
世胄
世家子弟;贵族后裔。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旧唐书·高祖记》:“ 隋 右驍卫大将军 李金才 、左光禄大夫 李敏 ,并鼎族高门,元功世胄,横受 * ,朝野称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何 大姓,世胄也,豪纵好客,灯火达旦。”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 中夏 共主,非 仲尼 之世胄则谁乎?”
机云
晋 陆机 、 陆云 两兄弟的并称。亦借称两位杰出的兄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岳湛 曜联璧之华, 机 云 标二俊之采。” 唐 杜牧 《怀钟陵旧游》诗之一:“ 陆 公餘德 机云 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清 吴伟业 《九峰草堂歌》:“勋业将衰文字兴,江山秀弱 机 云 出。” 郁达夫 《寄曼兄》诗:“谁从乱世识 机 云 ,兄弟飘零几处分。”
洛下
(1).指 洛阳 城。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悱文》:“调逸 许 中,声高 洛 下。”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山西 老将诗无敌, 洛 下书生语更妍。” 明 王世贞 《明佐游梁无资作歌见援聊此奉复》诗:“吾家弱弟惭小落, 洛 下东西两间屋。”
(2).复姓。 汉 代有 洛下閎 。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才名
(1).才华与名望。《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是时, 文帝 为五官将,而 临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 宋 陆游 《读李杜诗》:“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 清 黄景仁 《夜坐述怀呈思復》诗:“似水才名难疗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华与名望。《北齐书·文襄纪》:“至於才名之士,咸被荐擢。”
油幕
亦作“ 油幙 ”。涂油的帐幕。《宋书·刘瑀传》:“ 朱脩之 三世叛兵,一旦居 荆州 ,青油幙下,作 谢宣明 面见向,使斋师以长刀引吾下席。” 唐 司空曙 《送人归黔府》诗:“油幕晓开飞鸟絶,翩翩上将独趋风。”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油幕》:“ 长安 贵家子弟每至春时游宴,供帐於园圃中,随行载以油幕,或遇阴雨,以幕覆之,尽欢而归。”旧时亦借指将帅的幕府。 唐 刘禹锡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几年油幕佐征东,却泛沧浪狎钓童。” 宋 陆游 《上王宣抚启》:“昨属元臣,暂临西鄙,获厠油幕众贤之后。”
縢囊
囊,袋子。《后汉书·儒林传序》:“其縑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 李贤 注:“縢亦幐也。音徒恆反。《説文》曰:‘幐,囊也。’”
高第
(1).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史记·儒林列传》:“一岁皆輒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
(2).常指科举中式。 唐 贾岛 《送陈商》诗:“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儘有贫苦的书生向富贵人家求婚,便笑他阴沟洞里思量天鹅肉吃。忽然青年高第,然后大家懊悔起来,不怨悵自己没有眼睛,便嗟叹女儿无福消受。”
(3).指科举中式者。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四:“如此高材胜高第,头衔追赠薄三 唐 。”
(4).指官吏的考绩优等。《汉书·儒林传·严彭祖》:“ 彭祖 为 宣帝 博士,至 河南 、 东郡 太守。以高第入为左冯翊。”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或疑‘天子圣德方日新,公少年论諫,盍顺导婉达’,由是不得高第。”
(5).指学习成绩优异。 汉 赵岐 《<孟子>题辞》:“於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 公孙丑 、 万章 之徒难疑答问。”
(6).指高材生。《北齐书·儒林传·李铉》:“ 鉉 以乡里无可师者,遂与州里 杨元懿 、 河间 宗惠振 等结侣诣大儒 徐遵明 受业,居 徐 门下五年,常称高第。”《朱子语类》卷一○一:“看道理不可不子细。 程 门高第如 谢上蔡 、 游定夫 、 杨龟山 辈,下梢皆入禪学去。”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二》“ 赐 不受命而货殖焉”:“故不曰商贾,而曰货殖, 子贡 以圣门高第,亦復为之。”
须求
求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 王利器 集解:“须求,《少仪外传下》作‘干求’。”
甲乙
(1).指春季。《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 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2).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李贤 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3).评定优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4).比并;相属。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 帝乙 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 韩伟升 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犹言数一数二。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6).引申为称誉,赞扬。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7).谓一一列举。《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并称。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 清 方苞 《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9).甲帐、乙帐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张甲乙而袭翠被。”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详“ 甲乙帐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代词。犹某某。《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嘉招
(1).谓朝廷的征聘。《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 吕延济 注:“弱冠谓二十时忝辱被辟为 太祖 掾也。” 南朝 陈 徐陵 《答周处士书》:“圣朝虚心版筑,尚想邱园。若彼能赴嘉招,便当谨申高命。” 唐 贾岛 《送皇甫侍御》诗:“晓鐘催早朝,自是赴嘉招。”
(2).邀请的美称。 明 杨慎 《古圣泉篇赠韩石溪》诗:“名公紆胜引,嘉招陶芳筵。”
弓旌
(1).弓和旌。古代征聘之礼,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左传·昭公二十年》:“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后遂以“弓旌”泛指招聘贤者的信物。《古文苑·邯郸淳<后汉鸿胪陈君碑>》:“ 初平 之元,禁罔蠲除,四府并辞,弓旌交至。” 章樵 注:“弓旌,所以招聘贤者。” 唐 窦常 《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诗:“寄谢金门侣,弓旌误见招。”
(2).借指延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 崔安潜 侍郎廉问 江西 , 鄴 适飘蓬 湘 浦 间, 崔 素赏其作,志在弓旌,竟为幕吏所沮。” 清 顾炎武 《与王虹友书》:“流寓 关 华 ,已及二载,幸得栖迟泉石,不与弓旌。”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羊角
羊的角。借指弯曲向上的旋风
羊角风旋天地黑,黄沙漠漠云阴涩。——《水浒传》
即是
(1).如此。《庄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2).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云无。”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知之真切篤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秋听
犹秋声。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四:“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唐 卢肇 《牧童》诗:“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明 高启 《新蝉》诗:“何待当秋听,今朝已感情。”
鹿鸣
(1).鹿鸣叫。《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毛 传:“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
(2).古代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源于《诗·小雅·鹿鸣》。据 清 代学者研究,《鹿鸣》的乐曲至两 汉 、 魏 、 晋 间尚存,后即失传。《仪礼·大射》:“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鸣》三终。”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鷄》、《游絃》。”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古曲音辞存者四:曰《鹿鸣》、《騶虞》、《伐檀》、《文王》。”后科举时代,以举人中式为赋鹿鸣。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 杨侯 始冠,举於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
(3).指鹿鸣宴。 唐 元稹 《桐花》诗:“君若傲贤雋,鹿鸣有食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忽一日,告从姪 庆辰 云:‘作宵梦 赵 宰拉赴鹿鸣,与公邻坐,已而杳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篷窗随录><篷窗续录>》:“方伯庚午以重赴鹿鸣,加头品顶戴。”
(4).借指科举考试。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吾本 章斌 名姓,鹿鸣徼幸居先。”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平山冷燕》第十八回:“明日鹿鸣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当刮目。”
朝彦
朝廷的俊才。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遇蒙时来会,聊齐朝彦迹。”《南史·颜延之传》:“ 武帝 亲幸,朝彦毕至。”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
赋诗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送别
送远行的人启程,跟他告别
送别同学
藩侯
藩王。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宋 柳永 《永遇乐》词:“藩侯瞻望彤庭,亲擕僚吏,竞歌元首。”
置驿
犹置邮。 唐 杜甫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因声置驛外,为觅酒家壚。”《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驛相望。” 诸宗元 《答刘三见怀》诗:“键关高卧非沉隐,置驛来诗亦累欷。”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牛心炙
(1). 晋 代 王恺 有一头能快走的牛,叫“八百里駮”,极为珍视。一次, 王恺 和 王济 比射, 王济 赢了这头牛,“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臠便去。”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后用为豪侈的典故。 宋 唐庚 《次郑太玉见寄韵》:“他时名誉牛心炙,晚岁穷空犊鼻褌。”
(2).指用牛心做的一种菜肴。《晋书·王羲之传》:“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噉, 顗 先割啗 羲之 ,於是始知名。” 清 赵翼 《桐山斋中杜鹃花》诗:“况有牛心炙,兼烹雀舌芽。”
清谈
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清谈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