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原文 诗词名句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

原文

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许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诗词问答

问:《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魏了翁的名句有哪些?答:魏了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无边

没有边际

无边界框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家家

每户

祈蚕

祀神以求蚕事的丰收。 宋 陆游 《上巳书事》诗:“得雨人人喜秧信,祈蚕户户敛神钱。”

元正

(1).正月元日。元旦。语出《书·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于 文祖 。” 孔 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艺文类聚》卷七十引 汉 崔瑗 《三子钗铭》:“元正上日,百福孔灵。”《晋书·王导传》:“自后元正, 导 入,帝犹为之兴焉。” 唐 崔道融 《元日有题》诗:“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2).善良正直。《南齐书·柳世隆传》:“及总任方州,民颂宽德,翼教崇闥,朝称元正。”

扶掖

扶持,提携

扶掖后学

行贾

(1) 经商

(2) 到外省、外市经商

耕织

耕种纺织。犹言农桑。《管子·幼官》:“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 汉 贾谊 《新书·过秦论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乃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 清 方文 《述哀》诗:“方技知卜医,可以代耕织。”

今昔

现在和过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对比

会得

(1).犹言能理会,懂得。 唐 元稹 《嘉陵驿》诗之二:“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清 李渔 《比目鱼·改生》:“我们这一班兄弟,学了箇把月戏文,还不曾会得一两本。”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这也不能谓之失真,因为观者既经会得了内容,便是有了艺术上的真。”

(2).能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晚婆﹞也会得使人喜,也会得使人愁。”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我想,倘没有十月革命,这些作品是不但不能和我们见面,也未必会得出现的。”

为人

(1) 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

他为人正直

为人正派

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为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其为人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为人迂讷。——《聊斋志异·促织》

(2) 与人友好地交往

他素日很为人

(3) 像貌特征

为人洁白晰。——《乐府诗集·陌上桑》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是人

犹人人,任何人。 唐 姚合 《赠张籍太祝》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 宋 周邦彦 《梅雪》词:“迴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説。”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狗马为人所习见,一笔稍乖,是人得以指摘。”

诗文赏析


这首词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村的风俗 、景况,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题中的“人日 ”,和词中的“元正七 ”,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七这一天。民间旧俗,是以七种菜为羹,用彩色的布或金箔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戴在头上,表示“形容改新”和“一岁吉祥”之意,并且饮酒游乐,吹奏乐器,以祈农桑。这是一个快乐吉祥的节日,“人”在这一天显得特别尊贵,所以李充在《登安仁赋铭》中有“正月七日,厥日唯人”之说。
正月的时候正值孟春,初阳发动,故词以“无边春色”起头。但是,就人之常情来说,尽管到处是春色,还是要去寻春、觅春的。次句的“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词中的“ 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也是作者邀请提刑官应懋之游春的目的地。
“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这也正是本词写作的一个重点。作者先大笔挥洒,用“箫鼓”、“笛”写节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包容之大,仅此一句,就将农村“人日”的风俗景象以及人们的欢乐情绪形象地渲染出来。“祈麦祈蚕”,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祈求农事丰收,这里虽举“麦”、“蚕”为诸多农事的代表,但在“人日”来说,农民马上可以接触到的一般来说,也就是麦与蚕了。这时,麦田泛出青绿之色,蚕在春天的气息里孵化,富于生机。对丰收的盼望与担忧,都同时在农民心头慢慢升起,他们怎能不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呢?“来趁元正七 ”,这句是上片的结语,明确指出了特定时期季节性的内涵。
下片“翁前 ”两句,转入具体的描绘。“翁前子后孙扶掖”,这正是“ 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可以看出来。“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 ”三个词 ,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炼。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 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但这三个动词,却描绘出了一片繁忙景象 。从“ 箫鼓”至“耕织 ”,这五句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农村的欢乐景象,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者将种种苦闷、烦忧,都排斥在画面之外了。这里简直是一片桃源乐土。在偏安的半壁河山之中毕竟还有这样一片乐土!但其中也不排斥寓含着作者的理想,这正是他所苦苦寻觅的“春色 ”,上片次句用“苦”与“觅”两个字,用意就在于此。词的末三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本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须知 ”是告诫语,作者要告诉人们:“人日”中的“ 人 ”的种种活动与期望,古往今来,概莫能外,“人”是向上的,都在追求着幸福与美好;但是,人们如果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都象在“人日”里所意识到“人”的作用与追求,那就“ 日日是人日”了,也就不会只有在“人日”这一天才去追求祈祷了。显然,作者是在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这也正是作者思想核心之一。他处理政务主张“ 内修 ”、“立本”、“ 厚伦 ”,正人心,化风俗;他所留驻的州县,皆“以化善俗为治”;使“ 上下同心一德,而后平居有所补益,缓急有所倚仗”(均见《宋史》本传),这就是他在本词中发挥议论的思想基础。
从全词看,此词没有浮躁怪诞之气,写得古朴自然,平易真切,与农村风物极相贴合。另外,作者以议论入词,这虽然是南宋词的常见现象,但却不流于空泛,而是情由景出 ,论随情至,写得自然、得体。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本词的艺术特色。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一日复一朝,一暮复一旦。与子相经过,少会不言散。我心终未极,岁月忽云晏。嘶马思长道,孤鸟逐前伴。驾言慕俦侣,怀抱若冰炭。南临白水湄,风雪振高岸。意恐慈母念,疾驰节已换。解剑登北堂,幼妇笑粲粲。弊裘一以缝,征尘一以澣。而我客大梁,衣垢自悲叹。
  • 作者:姜特立,朝代:宋代
    乌藤黄葛一山癯,万事从人笑阔迂。作计尚余诗气习,遣閒须著睡工夫。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万株绛翠图难画,一种甘滋味鲜知。但见美如西子舌,断无齼上玉环眉。
  • 作者:王渐逵,朝代:明代

    云谷归来夜未央,绕篱 * 映秋芳。

    閒陪无极翁迟坐,风月满庭花正香。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回廊曼转接书楼,万树偨池翠欲流。

    咨尔绿云莫张王,可知时节已新秋。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
  • 作者:高斯得,朝代:宋代
    山寺传好语,盈耳欢声腾。侧闻新天子,有意绥蒸蒸。金鸡肆大眚,民散蒙哀矜。诏书日夜下,合沓来凌兢。访落首鲐背,导谏延龟朋。讲习召遗席,轺车聘才能。官簿还故邸,孝思齐定陵。宛如春气至,顿释朝霜凝。神龙妙嘘云,妖狐疑听冰。维今万秕政,欲言何可胜。安得批肝血,排云叫觚棱。崇兰变成艾,春鸠化为鹰。贪夫野外贙,善类风中灯。百壬各自媚,两如偏见赠。盈庭苍玉佩,绝响朱弦绳。愿我圣明后,金台择先登。昭苏聩聩听,凌厉高高层。阴霾半夜駮,日月高衢升。吾侪老畎亩,鼓腹歌不兴。齿发已自料,息翅甘冥鹏。
  •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标签:咏物写马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 作者:陈维崧,朝代:清代
    中酒心情,拆棉时节,瞢腾刚送春归。一亩池塘,绿荫浓触帘衣。柳花搅碎晴晖,更画梁玉剪交飞。贩茶船重,挑笋人忙,山市成围。蓦然却想,三十年前,铜驼恨积,金谷人稀。划残竹粉,旧愁写向阑西。惆怅移时,镇无聊搯损蔷薇。许谁知?细柳新蒲,都付鹃啼。
  • 作者:释清远,朝代:宋代

    问道趋师印自心,入门端的访知音。

    此生不踏曹溪路,到老将何越古今。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