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原文
乘槎归去,成都何在,万里江沱汉漾。与君各赋一篇诗,留织女、鸳鸯机上。
还将旧曲,重赓新韵,须信吾侪天放。
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
诗词问答
问: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 郡访 严君平 则知之。”后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时。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艺文类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也载有类似的传说: 汉 张骞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经月,到一城市,见有一女在室内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牛饮河,后带回织女送给他的支机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况復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飇道阻, 蓬莱 无可到之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清 孔尚任 《岸桴记》:“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后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诗之一:“乘槎断消息,无处觅 张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只琉球使还消息》诗之一:“闻道乘槎客,安流实快哉。” 清 黄遵宪 《远归》诗:“且图傍岸牵舟住,竞説乘槎犯斗还。”参见“ 星槎 ”、“ 浮槎 ”。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成都
中国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中心。面积3861平方公里。人口401万(1982)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江沱
亦作“ 江沲 ”。 长江 和 沱江 。亦指 长江 流域和 沱江 流域。《书·禹贡》:“浮于 江 、 沱 、 潜 、 汉 。” 陆德明 释文:“ 江 、 沱 、 潜 、 汉 ,四水名。”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长史卧病》:“顾影慙騑服,载笔旅 江 沱 。”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张素盖而縈州屿,驰白马而越 江 沲 。” 唐 杜甫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诗:“为我谢 贾公 ,病肺卧 江 沱 。”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锦帆暮闪 江 沱 日, 江 沱 秋交多烈风。”
一篇
(1).古时文字皆著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 王充 《论衡·本性》:“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 世子 作养书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学士代书》诗:“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金 元好问 《遣兴》诗:“一篇诗遣兴,三醆酒扶头。”
(2).全篇。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语类》卷八四:“此是一篇纲领。”
织女
(1) 织女星的古俗称
(2) 从事纺织的女子
鸳鸯机
织机的美称。 宋 苏轼 《鹊桥仙·七夕和苏坚》词:“与君各赋一篇诗,留 织女 鸳鸯机上。” 宋 黄庭坚 《鹊桥仙·席上赋七夕》词:“鸳鸯机综,能令儂巧,也待乘槎仙去。”亦省作“ 鸳机 ”。 唐 上官仪 《八咏应制》之二:“且学鸟声调凤管,方移花影入鸳机。” 前蜀 毛文锡 《浣溪沙》词:“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妬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宋 陆游 《清商怨·葭萌驿作》词:“鸳机新寄断锦。嘆往事,不堪重省。”
旧曲
(1).古曲,对“新曲”而言。《晋书·乐志下》:“按 魏 晋 之世,有 孙氏 善弘旧曲…… 朱生 善琵琶,尤发新声。”弘, 清 李慈铭 《<晋书>札记》:“当作引。” 南朝 陈 徐陵 《折杨柳》诗:“ 江陵 有旧曲, 洛 下作新声。”
(2).指歌妓聚居之所。 宋 姜夔 《琵琶仙》词:“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 桃根 桃叶 。”
吾侪
我辈;我们这类人
吾侪同说书者。——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吾侪闷来村店饮村酒
天放
放任自然。《庄子·马蹄》:“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成玄英 疏:“直置放任,则物皆自足,故名曰天放也。”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疏野》:“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宋 苏轼 《书唐氏六家书后》:“ 张长史 草书頽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 明 文徵明 《题郭忠恕避暑宫图》:“行笔天放,设色古雅。”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儿嬉
犹儿戏。 宋 苏轼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 宋 陆游 《自咏》:“作箇生涯君勿笑,拄天勋业亦儿嬉。”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正月晦送穷故事》:“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乞巧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朱楼
谓富丽华美的楼阁。《后汉书·冯衍传下》:“伏朱楼而四望兮,採三秀之华英。” 唐 白居易 《骊宫高》诗:“高高 驪山 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 潘用中 始初见对面楼上画阁朱楼,好生齐整。” 清 龚自珍 《洞仙歌》:“此花开近处,不是朱楼,杰阁三层絶依倚。”
精彩推荐:
- 无可奈何兮,白日走而朱颜颓。少日往而老日催,生者不住兮死者不回。况乎宠辱丰悴之外物,又何常不十去而一来?去不可挽兮来不可推,无可奈何兮,已焉哉。惟天长而地久,前无始兮后无终。嗟吾生之几何,寄瞬息乎其中。又如太仓之稊米,委一粒于万钟。何不与道逍遥,委化从容,纵心放志,泄泄融融。胡为乎分爱恶于生死,系忧喜于穷通。倔强其骨髓,龃龉其心胸。合冰炭以交战,只自苦兮厥躬。彼造物者,云何不为?此与化者,云何不随?或喣或吹,或盛或衰,虽千变与万化,委一顺以贯之。为彼何非,为此何是?谁冥此心,梦蝶之子。何祸非福,何吉非凶?谁达此观,丧马之翁。俾吾为秋毫之杪,吾亦自足,不见其小;俾吾为泰山之阿,吾亦无余,不见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