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新竹原文
别坞破苔藓,严城树轩楹。恭闻禀璇玑,化质离青冥。
色可定鸡颈,实堪招凤翎。
立窥五岭秀,坐对三都屏。
晴月窈窕入,曙烟霏微生。
昔者尚借宅,况来处宾庭。
金罍纵倾倒,碧露还鲜醒。
若非抱苦节,何以偶惟馨。
徐观稚龙出,更赋锦苞零。
诗词问答
问: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新竹的作者是谁?答:陆龟蒙
问: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新竹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陆龟蒙的名句有哪些?答:陆龟蒙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18-5
参考注释
苔藓
藓(藓纲的植物的俗称)
如苔藓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严城
戒备森严的城池。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禁门儼犹闭,严城方警夜。” 唐 皇甫冉 《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诗:“寒芜连古渡,云树近严城。” 清 吴伟业 《石公山》诗:“忽而遇严城,猿猱不能縋。” 郁达夫 《晨进东华门口占》诗:“疏星淡月夜初残,鐘鼓严城欲渡难。”
轩楹
(1).堂前的廊柱。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呼儿具纸笔,隐几临轩楹。”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势压苍崖险可惊,攀云半日到轩楹。” 清 盛锦 《空舲峡》诗:“爱此民居壮,凌空驾轩楹。”
(2).借指廊间。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宋 沉辽 《春日中和堂》诗:“春风迎我咲,宛转入轩楹。”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议婚》:“帘幙捲东风,翔集迁鶯贺燕;轩楹敞南岳,争看起凤腾蛟。”
璇玑
(1) 古时一种天文仪器,浑天仪
妙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2) 古代称北斗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
青冥
天空
青冥浩荡不见底。——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凤翎
禽羽的美称。 元 萨都剌 《同伯雨游凝神庵因观宋高宗赐蒲衣道士白羽扇》诗:“蒲衣道士无人识,羽扇年多落凤翎。”
五岭
指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三都
(1).三个都城。 春秋 鲁 三 桓 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 季孙 之 费 、 孟孙 之 成 、 叔孙 之 郈 ,称三都。《左传·定公十二年》:“ 仲由 为 季氏 宰,将堕三都。” 杜预 注:“三都, 费 、 郈 、 成 也。”
(2).三个都城。指 战国 赵 、 卫 、 魏 三国的都城。《吕氏春秋·无义》:“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 高诱 注:“三都, 赵 、 卫 、 魏 。”
(3).三个都城。 东汉 称 雒阳 为东都, 长安 为西都, 宛 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 三国 时的 蜀 都 成都 、 吴 都 建业 、 魏 都 邺 。《文选·谢灵运<会吟行>》:“两京愧佳丽,三都岂能似?” 李善 注:“三都, 蜀 、 吴 、 魏 也。”
(5).三个都城。指 蜀 之 成都 、 广都 、 新都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蜀 以 成都 、 广都 、 新都 为三都,号名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 洛水 又南逕 新都县 , 蜀 有三都,谓 成都 、 广都 ,此其一焉。”
(6).三个都城。 唐 都 长安 , 显庆 二年(657年)建 洛阳 为东都, 天授 元年(690年)建 晋阳 为北都,与 长安 合称三都。
(7).指 晋 左思 所著《三都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左思 奇才,业深覃思,尽鋭於《三都》,拔萃於《咏史》,无遗力矣。” 唐 齐己 《移居》诗:“欲问存思搜抉妙,几联诗许敌《三都》。”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失意赋《三都》,驻足将军树。” 清 彭极 《得爰琴兄都门信》诗:“牀头宝剑泣鱼肠,赋就《三都》价未偿。”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中的山妖。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川城楼有感》诗之四:“亲心万里苦相关。”原注:“ 汀 ( 福建 长汀 )治初造,砍大树千餘。其树皆山都所居。山都有三种:下曰猪都,中曰人者,其高者为鸟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妇自为配偶。猪都皆身如猪;鸟都人首能言,闻其声不见其形;人都或时见形。当伐木时,有术者 周元大 能禹步为厉术,以左合赤索围木而砍之。树仆,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执而煮之於鑊内。”
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曙烟
拂晓时的烟霭。 唐 刘希夷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诗:“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 五代 齐己 《盆池》诗:“平稳承天泽,依微泛曙烟。” 明 高启 《雨中晓卧》诗之一:“井桁乌啼破曙烟,轻寒薄被落花天。”
霏微
(1).飘洒;飘溢。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雨散漫以霑服,云霏微而袭宇。”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浩荡乾坤合,霏微物象移。”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盖泉自石门而下,初势甚微,已而散布半空……霏微滴沥,溅面洒肌。”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使冷韵幽香,恒霏微于曲房斗室。”
(2).蒙蒙细雨。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八:“﹝ 竇儼 《水论》﹞五日一霏微,十日一霢沐。” 郭沫若 《烛影摇红》词:“霏微期过暑如蒸,空袭频投弹。”
(3).雨雪细小貌。 唐 李端 《巫山高》诗:“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元 刘伯亨 《朝元乐》曲:“这雪他初下霏微则是后渐疾,赤紧的风踅的雪急。”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五月 江 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 聂绀弩 《林冲杨志合论》:“天冷了,窗外细雨霏微,窗纸叫风吹得飒飒地响。”
(4).迷蒙。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西湖 观月,秋爽最宜,烟波镜浄,上下一色。渔灯依岸,城角传风,山树霏微。” 清 顾炎武 《送张山人应鼎还江阴》诗:“旧京秋色转霏微,目送 毘陵 一雁飞。” 鲁迅 《呐喊·白光》:“然而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比硫黄火更白净,比朝雾更霏微。”
昔者
(1).往日;从前。《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於神明而生蓍。” 孔颖达 疏:“据今而称上世,谓之昔者也。”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诗:“昔者十日雨, 子桑 苦寒飢。”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所以昔者古典主义者和罗曼主义者相骂,甚而至于相打,他们并不都成为丑角。”
(2).昨天。《孟子·公孙丑下》:“昔者辞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弔?” 赵岐 注:“昔者,昨天也。”
(3).昨夜。《晏子春秋·杂下四》:“有梟昔者鸣。” 王念孙 《读书杂志·内篇杂下》:“ 卢 曰:‘者字衍。昔鸣,夜鸣也。’案, 卢 説非也。古谓夜曰昔,或曰昔者。《庄子·田子方篇》曰‘昔者梦见良人’是也。”
来处
谓来而安处。《诗·大雅·凫鹥》:“鳧鷖在渚,公尸来燕来处。” 毛 传:“处,止也。” 郑玄 笺:“其来燕似若止得其处。”
(1).所来的地方。 唐 郑谷 《石门山泉》诗:“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猿见落时。”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你来处来,去处去,休迷了正道。”
(2).指来历,出处。指引文或典故的来源。 宋 黄庭坚 《答洪驹文书》之二:“ 老杜 作诗, 退之 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未渠央》:“今人诗句多用未渠央事,往往不究来处。”
金罍
(1).饰金的大型酒器。《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朱熹 集传:“罍,酒器。刻为云雷之象,以黄金饰之。”
(2).泛指酒盏。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 花草丽,玉斝屡举倾金罍。”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我哀伤的金罍里只剩些残冰底融液,既不能醉人,又足以冻我齿牙。”
倾倒
(1) 倒塌;倒下
教堂行将倾倒
(2) 心折,佩服
令君倾倒
(3) 使人倾心、爱慕
倾倒一时
倾倒全城年轻人
(4) 全部倒出;大量付出
倾倒了毕生心血
(5) 倾吐;畅谈
若得会面,彼此倾倒
碧露
清澈晶莹的露水。 隋 江总 《玄圃石室铭》:“紫烟碧露,絳雪玄霜。” 唐 王勃 《慈竹赋》:“防碧露於霄末,翳红光於晕始。” 元 陈孚 《八月朝回呈学士阎静斋李野斋赵方塘》诗之一:“玉斧红云合,金茎碧露高。”
鲜醒
新鲜醒目。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新竹》:“金罍纵倾倒,碧露还鲜醒。” 宋 叶适 《题周子实所录》:“每得一二,耳目鲜醒,寘於举业丛中,不啻夜光之照敝箒也。” 清 杨静亭 《都门杂咏·山查蜜糕》:“色比胭脂甜若蜜,鲜醒消食有兼功。”
若非
要不是;如果不是
苦节
《易·节》:“节,亨。苦节,不可贞。” 孔颖达 疏:“节须得中。为节过苦,伤於刻薄。物所不堪,不可復正。故曰‘苦节,不可贞’也。”意谓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汉书·苏武传》:“以 武 苦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宋 陆游 《涟漪亭赏梅》诗:“苦节雪中逢 汉 使,高标泽畔见 湘纍 。” 明 孙仁孺 《东郭记·殆不可复》:“想 於陵仲子 真清洁,处尘世甘心苦节。”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就如 中国 历来的大多数媳妇儿在苦节的婆婆脚下似的,都决定了暗淡的运命。”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稚龙
亦作“穉龙”。笋的别名。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新竹》:“徐观稚龙出,更赋锦苞零。”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上·笋》:“《竹谱》:笋世呼为稚子,又曰穉龙。”
更赋
汉 代以纳钱代更役的赋税。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按规定轮番戍边服兵役,称为更。不能行者,得出钱入官,雇役以代。《汉书·昭帝纪》:“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住,一岁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后汉书·明帝纪》:“又所发 天水 三千人,亦復是岁更赋。” 李贤 注:“更,谓戍卒更相代也;赋,谓雇更之钱也。”
锦苞
竹箨的美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新竹》:“徐观穉龙出,更赋锦苞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