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会寺原文
出郭寻幽胜,双旌入翠微。
溪声寒漱玉,云气冷侵衣。
藤榻人何在,山蔬芋正肥。
愿留俗士驾,税鞅暂忘机。
诗词问答
问:海会寺的作者是谁?答:高秉文
问:海会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海会寺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御选元诗卷三十九
参考注释
寻幽
(1).寻求幽胜。 唐 李商隐 《闲游》诗:“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 宋 欧阳修 《和游午桥庄》:“晓坛初毕祀,弭盖共寻幽。”
(2).探究深奥的事理。《北史·杨伯丑传》:“时有 张永乐 者,卖卜京师, 伯丑 每从之游。 永乐 为卦有不能决者, 伯丑 輙为分析爻象,寻幽入微。”
双旌
(1). 唐 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
(2).泛指高官之仪仗。 唐 李商隐 《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辞之第,早建双旌。” 徐炯 注:“双旌唯节度领刺史者有之,诸州不与焉。今则通用为太守之故事矣。” 元 刘忠之 《太常引·送郭复斋》词:“何处望双旌,泛千里孤舟月明。” 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诗:“玉检金泥出大庭,双旌万里去冥冥。”
(3).借指高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倘或无知猖獗,突犯双旌,虽手握兵符,徵调不及,一时亦无如之何。”参见“ 双节 ”。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 * 《答友人》
溪声
溪涧的流水声。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宋 陆游 《登紫翠楼》诗:“水落溪声壮,天寒山色奇。” 清 赵俞 《溪声》诗:“却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
寒漱
寒凉的激流。 唐 贾岛 《送僧归太白山》诗:“夜禪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唐 徐夤 《和尚书咏泉山瀑布十二韵》:“寒漱緑阴仙桂老,碎流红艳野桃夭。”
气冷
(1)
(2) 用空气而不用任何中间介质(如水和油)冷却气缸
(3) 用空气冷却
(4) 用气体作冷却剂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山蔬
山中野菜。 南朝 梁 沉约 《舍身愿疏》:“野粒山蔬,可同属饜。” 唐 孟郊 《长安羇旅行》:“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宋 梅尧臣 《寄滁州欧阳永叔》诗:“山蔬采笋蕨,野膳猎麏麋。” 元 赵显宏 《殿前欢·闲居》曲:“桃花流水鱖鱼肥,山蔬野菜偏滋味。”
俗士
(1).庸俗不高尚的人。《后汉书·文苑传·刘梁》:“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羣论》。时之览者,以为‘ 仲尼 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请迴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南史·循吏传·何远》:“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2).见识浅陋的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德操 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记砚》:“或疑是 浑州 吕老 所作,而研首无‘吕’字,其製巧妙,非俗士所能为。”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对楚王问》,自辩所以不见誉于士民众庶之故,先征歌曲,次引鲸凤,以明俗士之不能知圣人。”
(3).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唐 韩愈 《别盈上人》诗:“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忘机
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
陶然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