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萧散不耐事,常甘宾客疎。不见叶夫子,我心却踌躇。
原勿寒前盟,相从带经锄。
羲黄未埃尘,周孔不丘墟。
诗词问答
问:《以新凉入郊墟为韵简叶孟我丈》的作者是谁?答:陈耆卿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耆卿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耆卿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萧散
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復与外事相关。” 唐 张九龄 《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宋 曾巩 《招隐寺》诗:“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絶婚宦,公货财,布衣疏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不耐
不能。《礼记·乐记》:“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 郑玄 注:“耐,古书能字也。”
(1).不能忍受。《南史·张敷传》:“ 文帝 令以后车载沙门往,谓曰:‘道中可得言晤。’ 敷 不奉詔,曰:‘臣性不耐杂。’” 宋 向子諲 《减字木兰花》词:“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教春光造次归。” 清 周亮工 《复何匡山书》:“其声呜呜,不耐愁人听。”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而种种可恶,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辞职了。”
(2).不愿意。 宋 余桂 《春日即事》诗:“半晴半雨春无準,燕怯轻寒不耐飞。”
宾客
(1)
(2) 客人的总称
宾客盈门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门客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踌躇
(1) 犹豫不决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三国演义》
(2) 思量,考虑
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元· 关汉卿《鲁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踌躇。——宋玉《九辩》
(4) 得意的样子
踌躇满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踌躇。——张养浩《山坡羊》
相从
(1).跟随,在一起。《史记·日者列传》:“ 宋中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汉书·食货志上》:“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相从结茆舍,曝背谈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狸》:“弟与之相从半年,且赖渠拯恤,义均伉儷,难诬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苏轼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
经锄
《汉书·儿宽传》:“带经而鉏,休息輒读诵。”后以“经锄”为耕读之典。 清 钱谦益 《奉赠会稽倪太公十四韵》:“家学经锄世所钦, 会稽 竹箭比南金。”
羲黄
伏羲 与 黄帝 的并称。 唐 柳宗元 《献弘农公五十韵》:“茂功期 舜 禹 ,高韵状 羲 黄 。” 宋 范仲淹 《依韵答提刑张太傅尝新酝》:“长戴 尧 舜 主,尽作 羲 黄 民。”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羲 黄 之世,其事阔踈,传之者鲜矣。”
埃尘
(1).尘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鉦鼓之声闻数百里。”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眼见枝上春,落地成埃尘。” 宋 欧阳修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一:“富贵声名岂足论,死生荣辱等埃尘。”
(2).喻尘世。 汉 张衡 《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唐 白居易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鸞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
(3).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轩一拱到埃尘。”京剧《盗宗卷》:“[ 张苍 唱] 张苍 撩袍跪埃尘,拜谢我主的爵禄恩。”
周孔
周公 和 孔子 的并称。 汉 张衡 《归田赋》:“弹五絃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柳宗元 《觉衰》诗:“ 彭 聃 安在哉? 周 孔 亦已沉。” 宋 范仲淹 《谢公梦读史诗序》:“公於是时,乃有正梦,特歌 周 孔 之仁义,能久泽於吾民。”
丘墟
亦作“丘虚”。1.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沉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2).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精彩推荐:
- 云山健康至宝非和健康璧,光耀健康煜天难毖密。一朝天子闸坤珍,此宝肯炎蜀人出。宝生蜀东六十年,蜀势关吴妙陈述。蜀为头目吴腹心,头目清明腹心佚。蜀为藩篱吴奥堂,藩篱坚固奥堂实。蜀若颠危忧在吴,夔峡岂能遏并溢。自从蜀口弃三关,托里金城更崷崒。戎马冲奔二十年,此城处处皆屹立。虔刘俘掠技已穷,群聚宝峰频出入。抵碍坚城不得战,转攻云诏谋虚袭。欲践辰沅闯广南,后顾有蜀还恧尼。留屯汉中缀秘师,计俊万全无一失。我向嘉渝重大屯,大理垂军须缩絰。夷陵近闻列守戍,似谓蜀险为难必。或言东晋不用蜀,是时南北只守一。如今敌人干腹来,不思保蜀更何术。莫虞海道要先防,云涛涌沸蛟鼋栗。臣宝一战振天威,至今敌胆犹惕怵。莫忧淮堧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