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水龙吟原文 诗词名句

水龙吟

作者:曹勋 朝代:宋代

水龙吟原文

晓云阁雨。
疏梅缀玉,麈尾闻谈吐。
精忠许国,才华摛锦,尘劳释去。
六印雄图,百川明辩,苏张谁数。
有奇谋欲下,阴山族帐,惟英卫、可接武。
想见临戎丰度。
慨然定、中原疆土。
果惊一坐,折冲遐裔,嘉言循古。
安抚疲民,静摧骄虏,无烦旗鼓。
看功成、入辅中兴,永佐乾坤主。

诗词问答

问:水龙吟的作者是谁?答:曹勋
问:水龙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龙吟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曹勋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云阁

(1).阁名。 秦二世 胡亥 建。《文选·张衡<东京赋>》:“迺构 阿房 ,起 甘泉 ,结 云阁 ,冠 南山 。” 薛综 注引《三辅故事》:“ 秦二世 胡亥 起 云阁 ,欲与山齐。”

(2).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文选·扬雄<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棍成。” 李善 注:“云阁,言高连云也。”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於城隅。”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日中市朝满》:“云阁綺霞生,旗亭丽日明。”

(3).状如楼阁的云层。 南朝 陈 张正见 《神仙篇》:“六龙驤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

(4).指 云台 。图画功臣名将之像以示纪功的楼阁。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詎知 云阁 ,名在功臣。” 倪璠 注:“ 云阁 ,《汉书》所谓‘云臺’是也。臺、阁通称矣。”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壮士不可轻,相期在 云阁 。” 王琦 注:“ 云阁 ,犹 云臺 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阿文成公》:“ 高宗 纯皇帝 赐其七十寿联云:‘耆筵锡庆高千叟, 云阁 铭勋赞上台。’”参见“ 云臺 ”。

麈尾

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亮 以麈尾掩口而笑。” 唐 白居易 《斋居偶作》诗:“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牀。”《红楼梦》第一○九回:“只见 妙玉 头带妙常冠……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手执麈尾念珠。”

谈吐

指言语应对

忠许

忠诚许国。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匡救之德,翻有未从;忠许之谋,谁其相晓?”

才华

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的)

才华出众

摛锦

铺陈锦绣。 汉 班固 《西都赋》:“若摛锦布绣,爥耀乎其陂。”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影带旂常,疑错绣之摇动;昭章文物,若摛锦之相连。” 宋 苏轼 《沁园春》词:“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尘劳

(1).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无量寿经》卷上:“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何因动飞轡,暂使尘劳轻。” 明 李贽 《复陶石篑书》:“此观世音菩萨与我此地,赏我此等人,故我得断此尘劳,为今日安乐自在汉耳。”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有境相应行心,有非境不相应行心;若广分别言,则有八万四千尘劳,皆起一心。”

(2).泛指事务劳累或旅途劳累。 前蜀 李珣 《渔父歌》之三:“终日醉,絶尘劳,曾见 钱塘 八月涛。” 宋 秦观 《满庭芳》词之二:“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谁听。” 郭沫若 《<屈原>与<厘雅王>》:“他是和你一样从 香港 回来的,在极端的险厄之后,尘劳未定,便委屈他来担任了这一次的苦役。”

六印

(1).谓六国相印。《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賑而封。”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 洛阳 苏季子 ,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金 元好问 《天门引》:“丈夫何意作 苏秦 ,六印才堪警儿女。”

(2).六将军印。《史记·封禅书》:“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大 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 司马贞 索隐:“谓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四也。更加乐通侯及天道将军印,为六印也。”

(3). 唐 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唐 杜甫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二》:“ 杜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考《唐六典》:凡在牧马,以小官字印印右膊,以年辰印印右髀,以监名印印尾侧。二岁以飞字印印左髀膊。细马次马以龙形印印项左。送尚乘者,印三花及飞字印,外又有风字印。官马赐人者,以赐字印。配诸军及充传送驛者,以出字印。印凡八,此云六印,意赐、配者不在数耳。”

雄图

宏大的谋略

雄图大业

百川

江河湖泽的总称。《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晋 成公绥 《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 黄河 。”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大禹 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四瀆尊於百川,谓其发源而东,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明辩

(1).谓明显地区分开来。《韩非子·有度》:“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

(2).明智辩给;明畅有条理。《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荣 以 子如 明辩,能説时事,数遣奉使诣闕,多称旨, 孝庄 亦接待焉。”《旧唐书·宇文融传》:“ 融 , 开元 初累转 富平 主簿,明辩有吏干。”《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名振 ﹞举止自若,应对愈明辩。” 宋 陆游 《监丞周公墓志铭》:“辞指明辩,卒皆帖服,无敢讙者。” 清 刘大櫆 《方君墓志铭》:“为童子时,应对长者,言词多明辩。”

苏张

(1). 战国 时纵横家 苏秦 、 张仪 的并称。 汉 班固 《奕旨》:“割地取偿, 苏 张 之资。”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三:“败他存此亦何功, 苏 张 终作多言鬼。” 梁启超 《瓜分危言》第二章第二节:“於此而犹谓 山东 为吾所有,虽有 苏 张 之舌,不能辩也。”

(2). 唐 名士 苏颋 与 张说 的并称。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李 杜 诗篇敌, 苏 张 笔力匀。”《新唐书·苏颋传》:“自 景龙 后,与 张説 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 燕 许 大手笔’。”按, 苏颋 袭封 许国公 , 张说 封 燕国公 。

谁数

哪里数得上。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汉 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 未央宫 。天子预开 麟阁 待,祇今谁数 贰师 功。”

奇谋

奇妙的计谋

阴山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山顶海拔2000—2400米。山地大部由古老变质岩组成,在断陷盆地中有沉积岩分布。煤、铁和稀土金属等矿藏丰富。以狼山最为干旱,大青山较湿润。山坡低处为草地

族帐

(1).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聚族而居的帐幕。 宋 苏轼 《答李琮书》:“去年, 乞弟 领兵至 罗介牟屯 ,杀害兵官 王宣 等十二人,其地去 寧远 安夷寨 至近,涉歷诸夷族帐不少,自来自去,殊无留难。”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嵎 等於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宋史·真宗纪一》:“壬戌, 环庆 部署 张凝 袭诸蕃,焚族帐二百餘,斩首五千级,降九百餘人。”

(2).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设帐聚族而居的部族。《宋史·寇準传》:“帝因命 準 使 渭 北,安抚族帐,而徙 仲舒 凤翔 。”《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 谅祚 累年用兵,人心离贰,尝欲发 横田 族帐尽过 兴州 ,族帐皆怀土重迁,其首领 嵬名山 欲以 横山 之众取 谅祚 以降。”

英卫

李勣 和 李靖 的代称。 唐 封开国功臣 李勣 为 英国公 , 李靖 为 卫国公 。 唐 杜牧 《感怀》诗:“ 韩 彭 不再生, 英 卫 皆为鬼。”《旧唐书·李靖李勣传赞》:“白首平戎,贤哉 英 衞 。”

接武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 杏坛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辞·大招》:“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朱熹 集注:“接,连也。武,迹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书·李谐传》:“异人相趋于絳闕,鸿生接武于儒馆。”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传》:“当时冒进之徒,争援 刘 齐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唐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外庭时接武,广陌更连鑣。”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隔阔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新唐书·上官仪传》:“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鵷鷺,岂 雍州 判佐比乎?” 马宗霍 《书林藻鉴》:“ 唐 代书家之盛,不减于 晋 ,因由接武六朝,家传世习,自易为工。”

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临戎

亲临战阵;从军。《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今宜皇太后与朕暂共临戎,速定丑虏,时寧东夏。” 南朝 梁 萧统 《弓矢赞》:“弓用筋角,矢製良工,亦以观德,非止临戎。”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奎壮烈》:“其兄 忠烈公 明瑞 尝殉节 滇 南 ,故 纯皇帝 不欲使其临戎。”

丰度

优美的举止神态。 元 石民瞻 《清平乐·题桐花道人吴国良卷》词:“ 吴郎 丰度,邂逅春城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仪容俊雅,丰度超羣,语言倜儻。”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七:“﹝ 蓝小山 ﹞长长的头发,直披到项部,和西洋的诗哲有同样的丰度。”

慨然

(1) 形容感慨

慨然长叹

(2) 形容慷慨

慨然相赠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疆土

指一个国家的领土

疆土新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一坐

(1).犹今一跪。古人“坐”如今跪,惟不直伸。《礼记·王制》:“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 孔颖达 疏:“其受君命之时,理须再拜,不堪为劳,一坐於地,而首再至於地。”

(2).指全部在座的人。《史记·孝武本纪》:“ 少君 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 武安侯 饮,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 少君 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识其处,一坐尽惊。”《新唐书·杨师道传》:“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宿构者,试为朕为之。’ 师道 再拜,少选輒成,无所窜定,一坐嗟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寇莱公 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月为天上月’,未有对。而会 杨大年 适来白事,因请其对。 大年 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的对。”

(3).一个座位。《晋书·礼志上》:“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宋史·礼志二》:“帝坐止三,紫微、太微者已列第二等,唯天市一坐在第三等。”

折冲

克敌制胜

折冲于谈笑间

遐裔

(1).后裔;远裔。 三国 魏 曹丕 《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 江 汉 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

(2).远方;边远之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司徒 华歆 举 寧 应选,公车特徵,振翼遐裔,翻然来翔。” 晋 张华 《鹪鹩赋》:“鵾鷄窜於幽险,孔翠生乎遐裔。”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 王琦 注:“遐裔,远方也。” 明 方孝孺 《寿善堂记》:“穷山遐裔之人,莫不稽首抃慄,俯伏内省,惟恐弗足称詔旨,当厚恩。”

嘉言

善言;美言。《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寧。” 唐 韩愈 孟郊 《会合联句》:“嘉言写清越,瘉病失肬肿。” 明 彭士望 《冬心》诗:“汝从先进久,嘉言咸耳食。”

循古

遵循古制。《庄子·徐无鬼》:“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史记·商君列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 汤 武 不循古而王, 夏 殷 不易礼而亡。”《淮南子·氾论训》:“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今。”

安抚

安息、抚慰发怒或焦虑的人

疲民

(1).疲困之民。《管子·幼官》:“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 唐 姚合 《送李起居赴池州》诗:“天子念疲民,分忧輟侍臣。” 宋 曾巩 《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敛,方岁之富,食常不足。”

(2).使民穷困。《左传·成公十六年》:“今 楚 内弃其民,而外絶其好……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骄虏

亦作“ 骄卤 ”。骄横的胡虏。 唐 沉佺期 《王昭君》诗:“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唐 严武 《军城早秋》诗:“更催飞将追骄卤,莫遣沙塲匹马还。”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诗:“从此中原虚正朔,遂令骄虏擅皇都。”

无烦

不需烦劳;不用。《左传·昭公元年》:“ 莒 之疆事, 楚 勿与知,诸侯无烦,不亦可乎?”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八:“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且抵承 曹大 ,无烦唤 姜五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此去定早还,无烦穿望。”

旗鼓

旗和鼓。古时军中用以发号施令

故国之旗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中兴

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国家中兴

中兴机会。——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枵腹搜诗甚苦,睡眼看山若无。得饱径成嘲弄,稍醒便欲追摹。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觳旦其差,有牲在条。工祝致告,为俎孔硕。肸乡是期,祚我明德。备兹孝钦,式和民则。
  • 作者:李贺,朝代:唐代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绿章封事咨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沈阳既建都,佛宇于焉搆。

    名之曰实胜,义盖叔孙取。

    遂致定中原,万方徕辐辏。

    虽资幽赞力,允藉神功茂。

    小子承先烈,月将而日就。

    戊辰筑梵宇,西山之东岫。

    题额实同之,金川功速奏。

    其后五年间,准回归我宥。

    黩武则何敢,诘戎亦云懋。

    握胜胥以实,循名幸略副。

    惟励继绳心,永赖祖宗佑。

  • 作者:卫宗武,朝代:宋代
    天教滕巽互驱驰,令下东皇莫敢违。云擘碎绵迷眼界,山遮新黛抹腰围。众芳 * 难争巧,二麦呈祥不用祈。片片吹将入檐幕,佳人错认落梅飞。
  • 作者:佘翔,朝代:明代

    保障西南借楚材,除书新下越王台。

    悬知叱驭天涯日,万里风清瘴疠开。

  • 作者:刘阆风,朝代:宋代
    青原连峰郁嵯峨,中产瑞石如金螺。清淑之气孕秀多,蜿蟺礴无偏颇。间世人杰文星罗,六一鸣道继雄轲。忠简名节森聱牙,乃孙所学能传家。天孙为织云锦窠,五凤装楼龙作梭。吐祠摛藻正而葩,纬国经邦真土苴。暂屈计台烦抚摩,飞刍免粟汉萧何。专城治郡政不苛,分医散药起札瘥。幻出东湖十里荷,百花蔽亏万柳遮。民不知劳在咄嗟,涂歌里咏自吟哦,坐致金穰玉烛和。登城万宝丰百嘉,黍稷稻粱菽禾麻。维时秋律灰吹葭,玉宇凉生雨乍过。银河夜静风无波,祥烟瑞霭纷交加。只说牛女此会佳,谁知神仙降云车。中驱下扶走乘戈,玉妃拥卫不撝呵。童女十二颜如花,乘鸾 * 静无譁。弹璈戛玉献琵琶,琴奏双成瑟女娲。仙掌金茎吸露华,西凉蒲萄胜流霞。桃实如蟠枣
  • 作者:张仲节,朝代:宋代

    凯歌四面动地来,斩得名王归献阙。

  • 作者:宋祁,朝代:宋代
    江上春阴柳万条,离人无处不无憀。阮生块垒胸中极,故待兵厨著酒浇。
  • 作者:赵师秀,朝代:宋代
    昔吾与君游,嫌疏不嫌数。自为贫窭驱,十载九离索。前年会京都,朂我返林薄。吾贫未得归,君死不可作。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