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河南王氏所藏子敬帖原文
君家大令书盈纸,笔势翩翩趣多媚。
虽云沓拖如少年,岂至拘挛同饿隶。
会稽七子五知名,此公风概尤超诣。
太极琁题犹重书,一时凛凛标英气。
半袖精裓众争求,数幅新裙世犹贵。
当时亲遇得已难,况复传今仅千岁。
龙珠归浦剑还津,此帖君藏真得地。
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硬黄响拓若传吾,完璧摹刊愿垂世。
诗词问答
问:题河南王氏所藏子敬帖的作者是谁?答:黄伯思
问:题河南王氏所藏子敬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伯思的名句有哪些?答:黄伯思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2. 原注:谓不书太极殿榜。
参考注释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大令
(1).国家的重要法令。《国语·晋语八》:“国有大令,何故犯之?”
(2).指皇帝的诏令。《汉书·翼奉传》:“其后连月久阴,虽有大令,犹不能復,阴气盛矣。” 颜师古 注:“太令谓虚仓廪、开府库之属也。”
(3).古时县官多称令,后以大令为对县官的敬称。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 钱塘 蔡莘腴 大令任由庶常改官畿辅,三黜屡空,困躓不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前任的本县姓 伍 ……那位 伍大令 初到任时,便发誓每事必躬必亲,絶不假手书吏家丁。”
(4).指 晋 王献之 。《晋书·王珉传》:“﹝ 王珉 ﹞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大令’, 珉 为‘小令’。”
(5).犹言令箭。《冷眼观》第二一回:“ 吴元愷 镇军亲身去逮捕的,连大令都没来得及上院请。”
笔势
(1) 写、画运笔的风格
(2) 文章的气势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沓拖
(1).相重貌。 唐 李白 《大鹏赋》:“连轩沓拖,挥霍翕息。”
(2).拖拉,不利落。 宋 赵长卿 《蓦山溪·遣怀》词:“学些沓拖,也似没意志。诗酒度流年,熟諳得、无争三昧。”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下》:“不知七言非五言比,格少贬则卑,气少媮则弱,词少淡则单薄,句稍缓则沓拖。”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七:“学八大家者,‘之’、‘而’、‘其’、‘以’,层纍相叠,如刈草茅,无所择而缚为一束;又如半死蚓,沓拖不耐,皆贱也。”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拘挛
(1) 肌肉收缩,不能自如伸展
(2) 拘束;拘泥
拘挛古法
饿隶
飢饿之徒。《汉书·叙传下》:“ 信 ( 韩信 )惟饿隶, 布 ( 英布 )实黥徒。”《晋书·王羲之传》:“ 献之 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会稽
(1).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汉书·严助传》:“ 严助 , 会稽 吴 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贺太傅 作 吴郡 ,初不出门, 吴 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 会稽 鸡,不能啼。’” 清 吴伟业 《过朱买臣墓》诗:“ 翁子 穷经不自贫, 会稽 连守拜为真。”
七子
(1).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 , 子展 、 伯有 、 子西 、 子产 、 子大叔 、二 子石 从。 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 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
(2).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 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 家伯 为宰, 番 为司徒, 蹶 为趣马, 棸子 为内史。 楀 为师氏也。 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
(3).指 汉景帝 时同时起兵的 吴 楚 等七诸侯国之王。《文选·陆机<五等论>》:“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衝其漏网。” 李善 注:“《汉书》曰:‘ 景帝 即位, 朝错 説上,令削 吴 。及书至, 吴王 起兵诛 汉 吏二千石以下, 胶西 胶东 淄川 济南 楚 赵 亦皆反也。’”
(4).指 汉 末 建安 时期作家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等七人,称 建安 七子。见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间 李梦阳 、 何景明 、 徐祯卿 、 边贡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 嘉靖 、 隆庆 时期 李攀龙 、 谢榛 、 梁有誉 、 宗臣 、 王世贞 、 徐中行 、 吴国伦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 汉 代宫中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知名
(1) 出名。声名为世所知
知名人士
(2) 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岸旁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3) 告知姓名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
风概
亦作“风槩”。 1.犹节操。《宋书·蔡兴宗传》:“ 兴宗 幼立风概,家行尤谨,奉宗姑,事寡嫂,养孤兄子,有闻於世。” 清 黄宗羲 《曹氏家录续略序》:“余在 浯溪 四年,钦其风概,肥遯之士盖庶几焉。”
(2).风度气概。 前蜀 贯休 《上孙使君》诗:“ 王演 俗容仪, 崔陵 小风概。”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信 有造 汉 之功,而母早物色之,观其却王孙数言,凛凛烈丈夫风概。”
(3).犹风骨。指诗文所体现的雄健有力的风格。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晋 世风概稍存; 宋 齐 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
超诣
(1).高深玄妙;高超脱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诸葛厷 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 谈,便已超诣。” 唐 张说 《魏齐公元忠》诗:“ 齐公 生人表,迥天闻鹤唳。清论早揣摩,玄心晚超诣。”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东晋 清谈之士,酷嗜 庄 老 ,以旷达超诣为第一等人物。”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 老氏 之清虚,释氏之超诣,味则高矣,而不协於极。”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许暘谷 ﹞同里 钱玉友 目为诗家乡愿,然集中亦有超诣之作。”
(2).超登;登达。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故又捨筏西土,振尘朔陲,将欲与 文殊 不二之会,脱去秽累,超诣觉路。” 宋 杨万里 《寄题刘巨卿家六咏·诣斋》:“紫鸞自超诣,一日可天地。”
太极
(1).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易·繫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3).谓天宫,仙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籤》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凛凛
(1) 寒冷
水气凛凛
(2) 严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样子
凛凛如生
英气
英武、豪迈的气概
英气勃勃
半袖
短袖衣。《晋书·五行志上》:“ 魏明帝 著绣帽,披縹紈半袖。”
争求
(1).竞相追求。《墨子·公孟》:“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通典·选举三》:“不论课考或歷时未改,便倾耳而听,企踵而覩,争求冒进,不顾廉耻。”
(2).争取。 邹韬奋 《萍踪忆语》十六:“反动的力量是很坚强的,对于劳工阶级争求权利的种种表现,当然是用尽方法来压制的。”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现代 中国 是从帝国主义与封建统治的双重衡厄之下挣扎起来,争求着她的独立生存,自由平等的。”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亲遇
指皇帝的恩遇。《宋书·恩倖传·杨运长》:“及即位,亲遇甚厚,与 佃夫 、 道隆 、 李道儿 等并执权要。”《梁书·沉约传》:“时东宫多士, 约 特被亲遇。”《北史·崔士谦传》:“虽被亲遇,而名位未显。”
得已
(1).谓得以了结。《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尝有 櫟阳 逮,乃请 蘄 狱掾 曹咎 书抵 櫟阳 狱掾 司马欣 ,以故事得已。”
(2).谓出于自己的意愿。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者欲奉亲数千里而归先生,会须就州学,欲入太学,则日已迫,遂弃而不顾,则望以充父母养者,无所勉从,此岂得已哉?”《元典章·兵部一·逃亡》:“随路民户,或困於公役,或逼於私债,逃窜失业,谅非得已。”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千岁
(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龙珠
珍贵的宝珠。传说得自龙颔下或龙口中,故名。也称夜明珠。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 越 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 明 吴承恩 《贺周兰墩升都督障词引》:“七略九流,照龙珠於学海;五车三篋,鸣凤管於词林。”
得地
(1).得到土地。《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紓于难,其荣多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赵 也。”
(2).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约 《高松赋》:“鬱彼高松,栖根得地。” 唐 杜甫 《病柏》诗:“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 宋 曹组 《好事近·梅》词:“ 江 南得地故先开,不待有飞雪。”
(3).谓发迹。 元 李寿卿 《伍员 * 》第四折:“我父亲其时便説,有一子是个村廝憨郎,久以后你须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 庞涓 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絶恩絶义的人。”
鸾跂鸿惊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宋 黄伯思 《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以韵语题 河南 王氏 所藏《子敬帖》云:……才披尺许目增明,鸞跂鸿惊欲飞逝。”
飞逝
飞快地消逝;一闪而过
她忙家务的功夫,时间不知不觉飞逝了
硬黄
纸名。以黄檗和蜡涂染,质坚韧而莹彻透明,便于法帖墨迹的响拓双钩。又因色黄利于久藏而多用以抄写佛经。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翰墨真迹辨》:“硬黄纸, 唐 人用以书经,染以黄蘖,取其辟蠹,以其纸加浆,泽莹而滑,故善书者多取以作字。” 宋 苏轼 《次韵秦观秀才见赠》:“新诗説尽万物情,硬黄小字临《黄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手掣硬黄书一纸,若曰上帝锡尔祉。” 清 朱彝尊 《送吴濩入太原》诗之三:“暇日经过烦问讯,硬黄曾搨石经无?”
响拓
见“ 响搨 ”。
完璧
(1).完好的玉石。比喻完美的人或事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言事·疏论夺情》:“ 林庄敏 一代名臣,非后生所敢擅议,此事亦完璧之瑕云。”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入 湖南 后,除《岳阳楼》一首外,并少完璧。” 夏衍 《<上海屋檐下>自序》:“这近乎完璧的人选鼓动我对于剧本上演的兴致。”
(2).旧时用以比喻处女。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高宗立储》:“ 孝宗 与 恩平郡王 璩 同养於宫中……﹝ 高宗 ﹞尝各赐宫女十人, 史丞相 浩 时为 普安 府教授,即为王言:‘上以试王,当谨奉之。’王亦以为然。閲数日,果皆召入。 恩平 皆犯之矣, 普安 者,完璧也。已而皆竟赐焉,上意遂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汝女犹完璧,无疑我始乱终弃也。”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法外纵淫》:“ 河南 一巨室……恒蓄幼妾三四人,至二十岁,则治奩具而嫁之,皆宛然完璧。”
(3).比喻将原物完好地归还或退回。《西游记》第六十回:“千万借扇搧灭火焰,保得 唐僧 过山,即时完璧。” 明 王世贞 《与龚克懋书》:“来币却,附使完璧。”参见“ 完璧归赵 ”。
垂世
留传于世。《<书>序》:“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下》:“史书垂世之言,安可不出於大公至正耶?” 清 钮琇 《觚賸·著书三家》:“著书之家,海内寥寥,近唯《日知録》、《正字通》、《广东新语》三书,可以垂世。”
精彩推荐:
-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伪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