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右丞相梁国公原文
三月桃花水发洪,游鱼挟雨乘长风。去折禹门浪三重,满意须臾蜕为龙。
门道潭潭右齿齿,鱼初踊跃中委靡。
岂后有挽前有柅,雷犹未与火其尾。
破山霹雳放焰烧,平睨海花轻一跳。
拿云攫雾扑九宵。
吾骨雅似龙坎坷,已拾龙门犹隔锁,化龙莫惜五雷火。
诗词问答
问:上右丞相梁国公的作者是谁?答:曾丰
问:上右丞相梁国公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丰的名句有哪些?答:曾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桃花水
(1).亦作“ 桃华水 ”。即春汛。《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 颜师古 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至次年桃花水溢,他货未至,舟中物当百倍於原直也。”
(2).草果名。 清 杨宾 《柳边纪略》卷三:“桃花水,草本,状若杨梅而无核,色红味甘,质轻脆,过手即败矣。”
(3).词牌《诉衷情》的异名。因 前蜀 毛文锡 词有“桃花流水漾纵横”而得名。 宋 辛弃疾 《生查子》词:“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参阅《词谱》卷二。
发洪
暴发大水。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唐 陆禋 《续水经》尝言,蛇雉遗卵于地,千年而生蛟龙属……其蛟破殻之日,害于一方,洪水飘荡, 吴 人谓之发洪。”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去年 浙 中冬雷发洪, 太湖 水溢。”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吴兴 水多於山间暴下,其色殷红,禾苗浸者尽死,谓之‘发洪’。”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 沁河 上过渡的习惯,夏秋二季用船,冬天冰冻以后至春天发洪之前用桥。”
游鱼
游动的鱼。 汉 王逸 《机妇赋》:“高楼双峙,下临清池,游鱼衔饵,瀺灂其陂。”一本作“游鱼”。 唐 沉佺期 《入少密溪》诗:“游鱼瞥瞥双钓童,伐木丁丁一樵叟。” 清 魏源 《自定海归扬州舟中》诗之四:“谁言 牙 旷 絶,琴响出游鱼。” 清 许迎年 《和淑则园居病起作》:“方池新涨游鱼乐,兴寄 濠 梁《秋水篇》。”
长风
(1).远风。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长风,远风也。” 唐 杜甫 《龙门阁》诗:“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启 《梦游仙》诗:“长风八万里,夜入通明天。”
(2).暴风;大风。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一引《兼明苑》:“风暴疾而起者谓之长风。”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十:“长风烈烈,难行折舵之舟。”
禹门
(1).即 龙门 。地名。在 山西 河津县 西北、 陕西 韩城县 东北。相传为 夏禹 所凿,故名。 唐 黄滔 《水殿赋》:“截通 魏国 之路,凿改 禹门 之水。” 前蜀 韦庄 《柳谷道中作却寄》诗:“心如岳色留 秦 地,梦逐 河 声出 禹门 。” 明 何景明 《画鱼》诗:“ 禹门 天池云雾里,白昼雷霆行地底。”
(2).即 龙门 。指科举试场。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禹门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明 范受益 《寻亲记·劝勉》:“倚门望你身脱白,须作禹门惊雷客。”
三重
(1).三种隆重的礼仪。指祭祀仪式中献用祼、声用升歌、舞用《武宿夜》。《礼记·祭统》:“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於祼,声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 周 道也。”
(2).三种隆重的礼仪。指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礼。《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郑玄 注:“三重,三王之礼。” 孔颖达 疏:“谓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礼,其事尊重,若能行之,寡少於过矣。”
三层。《礼记·礼器》:“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满意
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
一切都使他不满意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门道
(1) 可能途径,门路
(2) 社会联系
潭潭
(1).深广貌。《韩诗外传》卷一:“吾北鄙之人也,将南之 楚 。逢天之暑,思心潭潭。” 唐 唐彦谦 《拜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怀源老》诗:“ 越公 已作飞仙去,犹得潭潭好墓田。”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鸞笺宠召自天来,黄扉紫阁,潭潭如海。” 苏曼殊 《与刘三书》:“别后思心潭潭,书来良以为慰。”
(2).象声词。多用于鼓声。 宋 欧阳修 《黄牛峡祠》诗:“潭潭村鼓隔溪闻, 楚 巫歌舞送迎神。” 宋 欧阳修 《初至虎牙滩见江山类龙门》诗:“晓鼓潭潭客梦惊, 虎牙滩 上作船行。”
齿齿
(1).排列如齿状。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觉杖粗如五斗囊,凌空翕飞,潜捫之,鳞甲齿齿焉。” 林纾 《记超山梅花》:“梅身半枯,侧立水次,古干詰屈,苔蟠其身,齿齿作鳞甲。”
(2).比喻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明 徐渭 《问军中之系于国用》诗:“緜延值盛 明 ,仕版颇齿齿。先人秉鱼须,联蝉及诸季。”
踊跃
(1) 向上跳起
踊跃欢呼
(2) 欢欣奋起的样子
踊跃参加
委靡
困顿不振;意志消沉
神志委靡
破山
山名。在今 江苏省 常熟市 虞山 北麓。 元 卢镇 《琴川志》:“ 破山 ,亦 虞 之别山,因白龙鬭,衝山而去,故名。” 清 吴伟业 《题王石谷画》诗之二:“一幅天然图画里, 维摩 僧寺 破山 桥。”
霹雳
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雅似
雅正,符合法度。似,助词,无义。《荀子·赋》:“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 梁启雄 释引 刘师培 曰:“似训为象,《説文》又训为若,《广雅》故似为语词,与‘如’‘若’同观。雅似犹言雅如也,特易如为似以叶韵耳。”
坎坷
(1) 道路高低不平
(2) 事情不顺利或不称心,比喻不得志
半世坎坷
龙门
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
雷火
(1).雷鸣和电闪。《京氏易传·丰》:“雷火交动,刚柔散气。” 元 杨奂 《游嵩山·龙潭》诗:“不言动鬼神,翻疑触雷火。”《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霎时之间,风雨大作,雷火交加。”《诗刊》1977年第10期:“呼唤着天上的雷火,地下的岩浆。”
(2).雷鸣电闪之火。 元 张翥 《蟠松引》:“垂胡磥碨髯怒磔,雷火不敢烧其瘤。”《三国演义》第十回:“ 李傕 候晴再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为雷火消灭。”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白面狐》:“俄雷火从袖出,霹靂震响。”
(3). * 中的 * 。 刘厥兰 《爆破》:“把拉火和雷火之间的异火索换成长的,包在 * 里,那不就像 * 的拉火一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