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西江月原文 诗词名句

西江月

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代

西江月原文

骨相匿犀秀发,精神耸鹤孤高。
少年事业富伊皋。
便向中书书考。
肘后不传丹诀,眉间新长修毛。
一壶春色宴蟠桃。
□介归荣忠孝。

诗词问答

问:西江月的作者是谁?答:元好问
问:西江月写于哪个朝代?答:金代
问:西江月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元好问的名句有哪些?答:元好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骨相

(1).指人或动物的骨骼、形体、相貌。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久钦 江总 文才妙,自叹 虞翻 骨相屯。”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人言骨相应封侯,恨不遇时逢一战。”

(2).指花木枝干的姿态。 宋 杨万里 《芭蕉》诗:“骨相玲瓏透入窗,花头倒挂紫荷香。” 茅盾 《樱花》:“它没有梧桐那样的癞皮,也不是桃树的骨相,自然不是枫--因为枫叶照眼红的时候,它已经零落了。”

(3).内里;实质。《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

匿犀

谓额上之骨隆起,隐于发内。《后汉书·李固传》:“ 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李贤 注:“鼎角者,顶有骨如鼎足也。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髮际隐起也。”

秀发

(1).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宋 林逋 《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诗序:“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鬨然秀发,因成二章。” 元 许有壬 《寻梅》诗:“何以慰吾衰,梅花秀发时。”

(2).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晋 陆机 《辨亡论》上:“ 长沙 桓王 逸才命世,弱冠秀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今圣歷方兴,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公子秀发,何但做富家翁乎!”

(3).形容诗文书法俊逸不群。 唐 杜甫 《石砚》诗:“ 平公 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梦楼太守》:“其书亦天然秀发,得 松雪 、 华亭 用笔。”

(4).形容山势秀美挺拔。 宋 曾巩 《 * 山送南城尉罗君》诗:“爱此层崖峻壑之秀发,开轩把酒可緃观。” 宋 曾巩 《万山》诗:“ 万山 临 汉皋 ,峯岭颇秀发。”

神耸

犹心惊。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稗海本)卷九:“久在江湖间,不见伟人,前在 金山 ,见 滕元发 乘小舟破巨浪来相见,出船巍然,使人神耸。”

鹤孤

谓孤寂。鹤性孤高,故称。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见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金 元好问 《病中》诗:“风柳留蝉蜕,霜松映鹤孤。”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事业

(1)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公用事业

(3) 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伊皋

亦作“伊皐”。 伊尹 , 商 代名相, 皋陶 , 舜 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 汉 刘向 《九叹·愍命》:“ 三苗 之徒以放逐兮, 伊 皋 之伦以充庐。”《后汉书·班固传》:“将军宜详 唐 殷 之举,察 伊 皋 之荐。” 李贤 注:“ 尧 举 皋陶 , 汤 举 伊尹 。” 唐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 伊 皋 运元化, 衞 霍 输筋力。” 王琦 注:“ 伊尹 、 皋陶 ,以喻美宰臣。” 元 耶律楚材 《再赓仲祥韵寄之》:“素负经济才,人品 伊 皋 伦。”皋,一本作“ 皋 ”。 明 高启 《吊伍子胥辞》:“嗟君子之出辅兮,孰不愿为 伊 皋 。”

向中

谓近午。比喻鼎盛时期。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之二:“在今日实为极盛之时,向中之日,而二三叛卒为梗,庙堂专閫竟无石画,是则深可愧者。”参见“ 向午 ”。

肘后

谓随身携带的。指医书或药方。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诗:“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 前蜀 贯休 《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诗:“珠殿香軿倚翠稜,寒栖吾道寄 孙登 ,岂应肘后终无分,见説仙中亦有僧。” 明 唐顺之 《题赠施心菊医士》诗:“肘后传方多已试,鼎中留药不嫌贫。” 清 方文 《京口访邬沂公感旧》诗:“独怜肘后方书在,我欲从君隐市门。”参见“ 肘后方 ”。

不传

不移动。《礼记·内则》:“父母舅姑之衣、衾、簟、蓆、枕、几不传。” 郑玄 注:“传,移也。”

不传习。《史记·五帝纪论》:“ 孔子 所传 宰予 问《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传。” 司马贞 索隐:“二者皆非正经,故 汉 时儒者以为非圣人之言多不传学也。”

丹诀

炼丹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有人入 焦山 七年, 老君 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舄,丹诀未应传。”《歧路灯》第七五回:“山主有所不知,大凡天地间,只有两等异授,一曰剑术,一曰丹诀。”

眉间

在二侧眉毛间、额部的平坦隆起;亦指紧接着鼻根上方的额骨或正中矢状断面通过此区的一点

一壶

(1).一个盛物的葫芦。亦泛指一盛食之器。《战国策·中山策》:“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飡得士二人。”《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輒跳入壶中。”《南史·隐逸传·僧岩》:“后忽为沙门,栖迟山谷,常以一壶自随。”

(2).道家传说壶中别有天地,因常以“一壶”喻宇宙或仙境。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 唐 刘禹锡 《寻汪道士不遇》诗:“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 元 许有壬 《琳宫词次安南王韵》:“一壶天地浑无迹,只有清风动竹声。”参见“ 壶天 ”、“ 壶公 ”。

(3).特指一壶酒。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之二:“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金 元好问 《后饮酒》诗之一:“当其得意时,万物寄一壶。”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蟠桃

(1).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黄遵宪 《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

(4).见“ 蟠桃胜会 ”。

归荣

犹荣归。光荣地返回故乡。 唐 司空图 《送草书僧归越》:“今繫名内殿,且为归荣,足以光于远矣。”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謁於学门,将见 吉 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中:“ 张南山 尚书归荣,家训云:‘为吾后人者,生子虽多,不可不教;生女虽多,不可不举。’”

忠孝

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终於立身” 汉 郑玄 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风既降,圣教莫修,忠孝情衰,廉耻道丧。”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活骷髅。算来有甚风流。着衣衫、遮形盖体,弄精神、虚度春秋。又不念、无常近也,又不怕、阎老来勾。巧使机关,张罗活计,忙忙劫劫苦贪求。空热闹虚名薄利,分外惹闲愁。三寸气,一朝断了,独卧荒丘。叹古今、几番成败,光阴迅速难留。好*闲、修真养性,把从前、伎俩都休。放下尘劳,悟明心地,凌风飘荡野云收。江山静,太虚空廓,星月照瀛洲。真个好,逍遥快乐,不羡王侯。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先皇御马三千匹,仗下曾骑玉骆骢。金鼎丹成龙亦化,圉人空栈泣西风。
  • 作者:陶弼,朝代:宋代
    峡束江盘天影随,轻船双下几危机。初晴古木猿三叫,未晚阴崖日半规。篁竹数家何处县,清溪一曲几篇诗。
  • 作者:罗隐,朝代:唐代
    九华曾屏迹,罹乱与心违。是处堪终老,新秋又未归。病中芳草歇,愁里白云飞。樵侣兼同志,音书近亦稀。
  • 作者:王邦畿,朝代:明代

    美酒酌金卮,垂裼夕照时。

    相逢须尽醉,得趣在无知。

    阮籍犹称慎,陶潜别有思。

    斯人殊局蹐,难与听黄鹂。

  • 作者:释德洪,朝代:宋代

    天公无计奈此老,时复致之拴索间。

    寄语故人休念我,幸因王事得游山。

  • 作者:真宗,朝代:宋代
    奕奕高祠,有严毖祀。礼和孔宣,燔燎斯暨。帝心肃祗,天步旋止。熙事既成,永膺蕃吐。
  • 作者:彭汝砺,朝代:宋代

    石楠梭木照春山,颜色纷纷乱碧丹。

    剩叶如云散幽冢,清阴为盖覆灵坛。

    沾濡细雨生秋色,摇撼惊风长夜寒。

    应并孤松长共老,好栽慈竹与同看。

  • 作者:江源,朝代:明代

    何事年年别藁砧,东风庭院独沉唫。

    落花飞絮午愁寂,燕语莺啼春色深。

    昼锦莫停桑下节,冰清休拾路傍金。

    相思相见知何日,且傍花前看玉簪。

  • 作者:释宗杲,朝代:宋代
    境话会来虽未是,却问如今作麽生。清凉元本鼻头直,夹山依旧两眉横。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