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其二原文
开年一雪百祥探,益善多多岂避贪。
目极远天云尚厚,心希今夜泽重覃。
纵横漫拟张说磨,佚荡谁怀苏轼柑。
虽是对时宜宴乐,元臣独缱隔滇南。
诗词问答
问: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六
2. 去声
参考注释
开年
(1).一年的开始。 南朝 梁 沉约 《与徐勉书》:“而开年以来,病增虑切。” 北周 庾信 《行雨山铭》:“开年寒尽,正月游春。”
(2).明年。 唐 李商隐 《宋玉》诗:“落日 渚宫 供观阁,开年 云梦 送烟花。” 冯浩 笺注:“开年,明年也。”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四折:“小人开年八十多年纪,听我一一从头説至尾。”《中国歌谣资料·诉苦歌(一)·年年苦》:“今年望望开年好,开年穿格破棉袄。”
百祥
(1).各种吉利的事物。《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唐 权德舆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献替均三壤,贞明集百祥。”
(2).众神。 唐 李峤 《汾阴行》:“回旌驻蹕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多多
极言其多。 汉 扬雄 《法言·问神》:“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渐杳杳而无极,以多多而益贵。”《水浒传》第二回:“小人起多时了,夜来多多搅扰,甚是不当。” 鲁迅 《彷徨·伤逝》:“我一回寓,觉得又清净得多多了;但 子君 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
目极
用尽目力远望。《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 江 南。”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冲觉寺》:“西北有楼,出 凌云臺 ,俯临朝市,目极京师。” 唐 王维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高楼望所思,目极情未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且目极皆山,无平地。”
天云
(1).天空之云。《后汉书·独行传·谅辅》:“未及日中时,而天云晦合。”
(2).常以之喻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一:“达人贵自我,高情属天云。”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佚荡
超脱;无拘束。《汉书·扬雄传上》:“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佚音铁。荡音儻。” 清 黄仲则 《由慈光寺至老人峰》诗:“百悟罗英苍,羣妙展佚荡。” 章炳麟 《原道上》:“玄家或佚荡为简,犹高山之与深渊,黑漆之与白堊也。”参见“ 佚宕 ”。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虽是
虽然。《水浒传》第三二回:“虽是你们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难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家伯虽是回过几次家乡,却没有带家眷。”
对时
指一整天。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据他说,我的情形是很轻的,只是普通的拘留,一个对时。” 叶紫 《行军掉队记》:“看形势,被害至多总还不到一个对时,大约是在昨天上午。”
宴乐
饮宴作乐
元臣
重臣;老臣。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当藩垣屏翰之任,有弓矢鈇鉞之权,皆国之元臣,天子所左右。”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晋 之 王导 ,可谓元臣。”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公位为元臣,齿为元老。”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东南再造,悉畀元臣。”
精彩推荐:
- 温记今年雪,先悭半月晴。乍飘偏有熊,猛下却无声。水绕长春圃,人居 * 。弄寒群犬戏,惊晓独鸡鸣。桥冻泥添滑,窗虚纸借明。冷妨梅早慧,高妒柳轻生。瀹茗尝深鼎,临书厌短檠。鹅边鷳失素,鸥混鹭争盟。日壑银烹出,龙沙粉筑成。歌盐唐按谱,聚米汉谈兵。曳履需公诏,吞毡感便旌。初平羊变石,白起甲填坑。贾舶停珠浦,朝骖萃玉京。驼铜夸北录,马瑞遇东瀛。云凝情俱淡,风旋力骤狞。藕边侵纬宿,酥畔比累蛏。敞坐诗牋接,欢筵舞袖迎。缘甍方盼转,入幌忽萦盈。烟满空翔鹤,潮翻海纵鲸。蓝田难爱宝,月窟助蜚英。翁罩杯谁覆,盆冰镜不倾。瑶随王粲佩,玑缀李彪缨。豹舄宜分色, * 浪拟清。齐腰休更举,巴曲试烦赓。
-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