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曲原文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诗词问答
问:竞渡曲的作者是谁?答:刘禹锡
问:竞渡曲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竞渡曲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答:刘禹锡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56-21
参考注释
月平
谓每月平定市价。《周礼·天官·小宰》“听卖买,以质剂”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质剂,谓市中平贾,今时月平是也。” 孙诒让 正义:“月平者, 汉 时市价盖每月评定贵贱,若今时朔望为长落也。《汉书·食货志》载 王莽 令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各自用为其市平,即此月平也。”《新唐书·食货志二》:“税物估价,宜视月平,至京与色样符者,不得虚称折估。”
邑人
同邑的人
率妻子邑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谒于邑人。
邑人以为荣。——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相将
(1) 相随,相伴
两个相将旅游
(2) 将近,行将
有秦兵二十万围了 晋城 韩国,相将半月有余。——《秦併六国平话》
彩舟
装饰华丽的船。 唐 杜甫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诗之二:“清江白日落欲尽,復携美人登綵舟。” 五代 陈金凤 《乐游曲》之二:“西湖南湖鬭綵舟,青蒲紫蓼满中洲。” 明 文徵明 《泛湖》诗:“行春桥外山千叠,尽逐波光上綵舟。”
灵均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诵 失路, 灵均 当轴。” 浦起龙 通释:“此言 灵均 当轴,借言以词人当史局也。” 宋 姚述尧 《念奴娇·次刘周翰韵》词:“兴来吟咏, 灵均 谁谓今絶。”
已矣
(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击节
(1).谓出使。节,符节,使者的凭证。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古之君子,遇有为之时,不能默然而止,击节驱驰,有事四方者,盖为斯也。”《宋书·庾登之传》:“ 义熙 十二年, 高祖 北伐, 登之 击节驱驰,退告 刘穆之 ,以母老求郡。于时士庶咸惮远役,而 登之 二三其心, 高祖 大怒,除吏名。”
(2).打拍子。 晋 左思 《蜀都赋》:“ 巴 姬弹弦, 汉 女击节。”《晋书·乐志下》:“ 魏 晋 之世,有 孙氏 善歌旧曲, 宋识 善击节唱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飜酒污。”
(3).形容十分赞赏。《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良 留 荆州 ,与 亮 书曰:‘……此乃管絃之至, 牙 旷 之调也。虽非 钟期 ,敢不击节。’” 宋 陈亮 《题<喻季直文编>》:“四君子者尤工於诗,余病未能学也。然皆喜为余出,余亦能为之击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闈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茅盾 《锻炼》八:“‘对,对!’ 谢林甫 这番话还没完, 王保长 已经击节赞赏起来。”
阗阗
(1).众多、旺盛貌。《诗·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旅闐闐。” 高亨 注:“闐闐,兵势众盛貌。” 唐 欧阳詹 《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万物闐闐,各由袭沿。”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十翁》:“东门外如阳间市肆,往来闐闐。”
(2).形容声音洪大。《楚辞·九辩》:“属雷师之闐闐兮,通 飞廉 之衙衙。” 晋 左思 《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 唐 贾曾 《饯张尚书赴朔方序》:“听闐闐之去鼓,目悠悠之转斾。”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凿琢礱礪,闐闐殷殷。”
乱流
(1).放纵恣行。《楚辞·离骚》:“固乱流其鲜终兮, 浞 又贪夫厥家。”
(2).横渡江河。《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 赵炳 ﹞又尝临水求渡,船人不和之, 炳 乃张盖坐其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 宋 苏辙 《武昌九曲亭记》:“乘渔舟,乱流而南。” 明 唐寅 《游金山》诗:“孤屿崚嶒插水心,乱流擕酒赋登临。”
(3).水流不循常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油水 又东曲,岸北有一土穴径尺,泉流 * ,沿波三丈入於 油水 ,乱流南屈,又东北注於 淮 。” 唐 李嘉祐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诗:“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4).纷乱的水波。 唐 韦应物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诗:“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那一轮红日尚未衔山,一片斜阳照得水面上乱流明灭。”
轰然
形容大声
冰桥会在一夜间轰然倒塌
蛟龙得雨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鬐鬣
亦作“鬐鬛”。1.鱼、龙的脊鳍。《文选·木华<海赋>》:“巨鳞插云,鬐鬣刺天。” 李善 注引 郭璞 《<上林赋>注》:“鰭,鱼背上鬣也。”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诗:“蛟龙露鬐鬛,神鬼合变态。” 宋 孔平仲 《和常父望吴亭》:“游龙出鬐鬣,怒马轩颈项。” 清 孙枝蔚 《蠹鱼》诗:“每思作檄先讨蟫,鬐鬛虽小网须深。”
(2).借指马。 唐 杜荀鹤 《投江上崔尚书》诗:“若许登门换鬐鬛,必应辛苦事风雷。”
(3).兽畜的鬃毛。 清 龚自珍 《卢公神道碑铭》:“天禄辟邪,鬐鬣飞颺。”
螮蝀
虹的别名。借指桥。比喻才气横溢
饮河
(1).谓喝 黄河 水。《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 禺谷 。将饮 河 ,而不足也,将走大泽。”事又载《列子·汤问》。 唐 韩愈 《双鸟诗》:“朝饮 河 生尘,暮饮海絶流。”
(2).《庄子·逍遥游》云: 尧 让天下于 许由 , 由 曰:“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成玄英 疏:“ 许由 ,隐者也……隐於 箕山 ,师於 啮缺 ,依山而食,就河而饮。 尧 知其贤,让以帝位。 许由 闻之,乃临河洗耳。”后遂用作典故,以“饮河”比喻所需求极有限。 晋 左思 《咏史》之八:“饮 河 期满腹,贵足不愿餘。” 唐 王勣 《游北山赋》:“饮河知足,巢林必安。”
(3).比喻隐退,不追求荣利。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闻 尧 风冲天, 潁 阳振饮河之谈, 汉 德括地, 商 阴峻餐芝之气。”参阅《吕氏春秋·求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形影
(1) 物体和身影
形影不离
(2) 身体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刺史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翠帏
翠色的帷帐。 唐 温庭筠 《牡丹》诗之一:“轻阴隔翠幃,宿雨泣晴暉。”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翠幃闲掩舞双鸞,蒨香寒。” 明 孙柚 《琴心记·孤红窥宴》:“翠幃孤梦,碧窗惊晚。”
揭竿
(1).举竿;持竿。《庄子·庚桑楚》:“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 成玄英 疏:“似儋揭竿木,寻求大海,欲测深底,其可得乎!”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陈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2).特指武装 * 。《旧唐书·柳璨传论》:“ 李氏 之失驭也……狐鸣鴟啸,瓦解土崩。带 河 礪岳之门,寂无 琨 逖 ;奋挺揭竿之类,唯効 敦 玄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公尝入陛见,其署篆者暴虐,激变营兵,乱军 蒲大芳 揭竿而起。” 陈毅 《满江红·黄金海岸》词:“独立 非洲 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
(3).竖立旗竿。《野获编·科场·旗竿》引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士子乡会试得雋,郡县始揭竿於门,悬捷旗。”
命爵
赐给爵位;赐给官职。 南朝 梁 沉约 《常僧景等封侯诏》:“宜命爵啟土,以奬厥劳。”《明史·陈遇传》:“命爵輒辞,终成其高。”
雄雌
(1).雄性和雌性。《墨子·辞过》:“人情也,则曰男女。禽兽也,则曰牡牝雄雌也。”古乐府《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唐 李绅 《南梁行》:“乔木幽谿上下同,雄雌不惑飞栖处。”
(2).比喻胜败、高下、强弱。《史记·孟尝君列传》:“此雄雌之国也,势不两立为雄,雄者得天下矣。” 唐 王维 《夷门歌》:“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宋 苏轼 《贾谊论》:“ 灌婴 连兵数十万,以决 刘 吕 之雄雌。” 郭沫若 《黄山之歌》:“人力解放非昔比,要与天工决雄雌。”
(3).借指日月。 汉 扬雄 《太玄·太玄告》:“圣人察乎朓朒侧匿之变,而律乎日月雄雌之序,经之於无已也。” 范望 注:“日雄月为雌,圣人观其变会之次序,经於天而无已也。”
先鸣
(1).首先鸣叫。《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平阴 之役,先二子鸣” 晋 杜预 注:“十八年, 晋 伐 齐 ,及 平阴 。 州绰 获 殖绰 、 郭最 。故自比於鸡,斗胜而先鸣。”
(2).指首先登城而大呼。《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 李周翰 注:“先鸣,先登而大呼也。”
(3).谓首先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子桓 虑详而力缓,故不竞於先鸣。” 唐 李端 《赠赵神童》诗:“圣朝殊 汉 令,才子少登科;每见先鸣早,常惊后进多。”
鼓舞
鼓动;激发
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小米的回忆》
衔枚
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徒衔枚而进。——《周礼·夏官·大司马》
章邯夜衔枚击 项梁定陶。——《汉书·高帝纪》
衔枚疾走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百胜
犹言战无不胜。《尉缭子·天官》:“ 黄帝 刑德,可以百胜。”《三国志·魏志·刘廙传》:“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 孙权 负险於 吴 , 刘备 不宾於 蜀 。” 清 唐甄 《潜书·两权》:“盗贼之行,不营家室,退无所据,虽有百胜之兵而不能支一日之溃也。”
本自
本来就,一向是。《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王 本自有一往雋气,殊自轻之。” 唐 高适 《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唐 孟郊 《婵娟篇》:“夜半 姮娥 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前期
(1) 某一时期的前一阶段
战国前期
(2) 减数分裂的初期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定所
固定的住所、居处。 唐 戴叔伦 《海上别薛舟》诗:“自应无定所,还似欲相随。”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朱阑夜夜风兼露,宿粉栖香无定所。”《儒林外史》第八回:“穷途流落,那有定所?”《三侠五义》第六八回:“劣兄出去閒游,毫无定所。”
风俗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风俗。——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纵观
从全面考虑;纵览(形势等)
纵观全局
云委
(1).如云之委积。极言其多。《宋书·谢灵运传论》:“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旧唐书·杜让能传》:“徵发招怀,书詔云委。” 宋 陆游 《彭州贡院记》:“甓坚材良,山积云委。”
(2).引申为会合,聚集。《旧唐书·睿宗纪论》:“观夫 天后 之时,云委於二 张 之第; 孝和 之世,波注於三王之门。”
夹岸
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繽纷。” 唐 杜牧 《隋堤柳》诗:“夹岸垂杨三百里,祇应图画最相宜。” 许地山 《桥边》:“夹岸遍是桃林:桃实、桃叶映入水中,更显出溪边底静谧。”
蛟室
犹龙宫。亦借指大江大海。 唐 孟浩然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诗:“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戚少保 平 兴化 贼,所获金银悉以充餉,重犒诸军,其他锦綺书玩刀槊甲胄尚有数船,过此亦为风所破,尽输蛟室。”
罗袜
亦作“ 罗韈 ”。丝罗制的袜。 汉 张衡 《南都赋》:“脩袖繚绕而满庭,罗袜躡蹀而容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 鲁迅 《集外集拾遗·所闻》:“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凌波
(1) 急速奔流的水波
(2) 形容女子脚步轻盈,飘移如履水波
凌波而至
水嬉
水上游戏。其形式很多,如歌舞、竞渡、杂技等。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奄息 总极 氾滥水嬉兮,使 灵媧 鼓瑟而舞 冯夷 。”《旧唐书·顺宗纪》:“尝侍宴 鱼藻宫 ,张水嬉,綵舰雕靡,宫人引舟为櫂歌,丝竹间发。”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故都戏事》:“呈水嬉者,以髹漆大斛满贮水,以小铜锣为节,凡龟、鳖、鰍、鱼皆以名呼之,即浮水面,戴戏具而舞。舞罢即沉,别復呼其他,次第呈伎焉。” 清 吴伟业 《琵琶行》序:“先帝在 玉熙宫 中,梨园子弟奏水嬉、过锦诸戏。” 严荣 注引《刘氏芜史》:“水嬉之制,削木为傀儡,高二尺餘,肖蛮王、军士、男女之像,有臋无足,下安卯栒,用竹板承之,注水方木池,以锡为箱,支以木櫈,用纱围其下,取鱼虾苹藻跃浮水面。中官隐纱围中,将人物用竹片托浮水上,游移转动。一人鸣金宣白题目,代宣文句。”参见“ 水戏 ”、“ 水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