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银镜原文 诗词名句

银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银镜原文

眼镜不见古,来自洋船径。

胜国一二见,今则其风盛。

玻瓈者过燥,水晶温其性。

目或昏花者,戴之藉明映。

长年人实资,翻书棐几凭。

今四五十人,何亦用斯竞。

一用不可舍,舍则如瞀定。

我兹逮古稀,从弗此物凭。

虽艰悉蝇头,原可读论孟。

观袖珍逊昔,然斯亦何病。

絜矩悟明四,勿倒太阿柄。

诗词问答

问:银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银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八

2. 上声

参考注释

眼镜

一种用来校正视力(如近视眼)或保护眼睛(如防强光、灰尘、飞迸的火星等)的器物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来自

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主要收入来自开采煤矿

洋船

(1).海上航行的大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先朝设海运衙门》:“ 正统 七年三月,又命 南京 造洋船三百五十艘。”

(2).指外国制造的轮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等了半天,下水洋船到了。” 萧红 《马伯乐》第一部:“好比咱们喝酒这玻璃杯子吧,若不是人家外国人坐着大洋船给咱们送到 中国 来,咱们用一个杯子还得到外国去买,那该多不便当。”

胜国

被灭亡的国家。《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胜国,亡国也。”按,亡国谓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 元 张养浩 《济南龙洞山记》:“ 歷下 多名山水, 龙洞 为尤胜……胜国尝封其神曰 灵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柳先生传》:“ 隆山 牟公 应龙 ,得太史 李心传 史学端绪,且諳胜国文献渊源之懿,仪章、官簿、族系,如指诸掌。” 王国维 《沉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顺康 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

二见

佛教指古 印度 对人死后的两种错误见解,即“断见”(谓人死后一切皆无)和“常见”(谓人死后灵魂常住), 唐 实叉难陀 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卷五:“ 大慧 ,无缚无脱。堕於二见,自心分别,有缚有脱。何以故?以不能知诸法有无故。”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去二见而入流,率一心而办事。”

玻瓈

见“ 玻璃 ”。

水晶

透明的石英,是贵重矿石,可用来制光学仪器、无线电器材和装饰品等

水晶顶:规定五品官用的礼帽顶子;水晶丸:荔枝

昏花

视觉模糊

老眼昏花

长年

(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翻书

翻阅书籍。 宋 范成大 《再韵答子文》:“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繙书。”

棐几

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宋 陆游 《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 元 揭傒斯 《和傅与砺近日》之一:“棐几看云凭,衡门罢月关。”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古稀

称人年七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古稀之年

蝇头

(1).指像苍蝇头那样小的字。 唐 吴融 《倒次元韵》:“鱼子封牋短,蝇头学字真。” 宋 陆游 《读书》诗之二:“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自注:“时方读小本《通鑑》。” 明 陆采 《明珠记·拆书》:“书看罢,恨转深,蝇头一纸写细心,指望再同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张文和之才》:“然其才干实出於众,凡其所平章政事及召对诸语,归家时,灯下蝇头书於秘册,不遗一字。”

(2).比喻微小的名利。 宋 周紫芝 《醉落魄》词:“如今始信从前错,为个蝇头,轻负青山约。” 明 张景 《飞丸记·客途感慨》:“为衣食蝇头,一似吞鉤吞线,那望前程路远。”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胆智·陈星卿》:“村有寡妇,屋数间,田百餘亩,有子方在抱,姪欺之,阴献其产于势家子,得蝇头遁去。” 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 《奉天讨胡檄》:“我 中国 不能犂其窟而锄其穴, * 其诡谋,受其凌辱,听其吓诈;甚至庸恶陋劣,贪图蝇头,拜跪于狐羣狗党之中。”

论孟

《论语》和《孟子》的并称。《二程遗书》卷十八:“学者先须读《论》《孟》。穷得《论》《孟》,自有箇要约处,以此观他经,甚省力。”《朱子语类》卷十九:“沉浸专一於《论》《孟》,必待其自得。”

袖珍

怀藏袖中的小巧之物。引申为小巧或小型的东西

袖珍新汉英词典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絜矩

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郑玄 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 朱熹 集注:“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奋豪杰以特兴,亦多微妙奇伟,非颖秀士亲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嚮,又説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絜矩之道’。”

悟明

佛教语。了悟真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近日禪宗之弊,以觉识依通为悟明,以穿凿机缘传授为参学。”

阿柄

喻权柄。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有逐小人之权,而反为小人倒持阿柄,使善治败于垂成,奇勛反为祸首。”《花月痕》第四二回:“气燄生於积威,权势倾於偏重,以此阿柄持自两人, 员 逆转成疣赘。” 梁启超 《萃报叙》:“ 启超 又痛 中国 互市数十载,交涉之策,一误再误,授人阿柄,自陷棘淖。”参见“ 太阿倒持 ”。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