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原文
空车辗雷帜推电,千里冥冥甘雨遍。元丰嘉号卜长年,太乙尊神宅畿甸。
齐宫夜祷天俯听,美泽朝流慰人愿。
豆苗蓬蓬粟低垂,土脉舒苏蝗不飞。
野老讴歌忘帝力,夕阳相与荷锄归。
诗词问答
问:时雨的作者是谁?答:孔武仲
问:时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孔武仲的名句有哪些?答:孔武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甘雨
对农事特别适时的雨;甘霖
久旱逢甘雨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尔雅·释天》
元丰
宋神宗赵顼年号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 齐安舟行适 临汝。(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 宋· 苏轼《石钟山记》
嘉号
美名;好名声。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孝行成於内而嘉号布於外。” 三国 魏 曹植 《酒赋》:“仰酒旗之景曜,协嘉号於天辰。”
长年
(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太乙
见“ 太一 ”。
神宅
(1).指精神依附或聚留之处。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 唐 司马承祯 《天隐子·神仙》:“人生时禀得灵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宅。”
(2).神所居之处。《南齐书·乐志》:“报惟事天,祭实尊灵。史正嘉兆,神宅崇禎。”
畿甸
(1).指京城地区。《周书·萧詧传》:“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磐縈。”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无有亲疎远邇,虽在万里之外, 岭 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间,輦轂之下。” 明 何景明 《入京篇》:“轩车若水流,宫闕似云浮。畿甸一千里,山河十二州。”
(2).泛指京城郊外的地方。《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在 周 之衰……鉦鼙震於閫宇,锋鏑流乎絳闕,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 刘良 注:“畿甸,近国也。”《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 马璘 牒,贼拟涉 渭 而南。臣若坚壁,恐犯畿甸。”《清史稿·圣祖纪二》:“﹝ 康熙 三十一年二月﹞丁亥,上巡幸畿甸。”
齐宫
斋宫。《汉书·宣帝纪》:“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燿齐宫,十有餘刻。”
俯听
(1).俯首而听。 汉 繁钦 《与魏太子书》:“同坐仰嘆,观者俯听,莫不泫泣殞涕,悲怀慷慨。” 唐 岑参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唐 韩愈 《合江亭》诗:“波涛夜俯听,云树朝对卧。”
(2).屈尊下听。 许地山 《命命鸟》:“愿勇猛无畏的 阿弥陀 ,俯听恳求接引我。”
頫聽:谓低头而听。《文选·张衡<西京赋>》:“伏櫺槛而頫听,闻雷霆之相激。” 薛综 注:“頫,低头也。”
美泽
(1).美丽的光泽。《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遂来奔,献车于 季武子 ,美泽可以鑑。” 南朝 梁 萧子范 《七诱》诗:“驱美泽之车,策千里之马。”
(2).深厚的恩泽。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豆苗
(1).豆的幼苗。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种豆 南山 下,草盛豆苗稀。” 唐 杜甫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诗:“ 南山 豆苗早荒秽, 青门 瓜地新冻裂。” 宋 杨万里 《行圃》诗:“薤本新痕割復齐,豆苗初叶合仍离。” 清 惠士奇 《田家行》:“屋边豆苗垂宛宛,雁齿丛长雀梅短。”
(2).蔬菜的一种。多指豌豆的嫩茎叶。 梁实秋 《雅舍谈吃·煎馄饨》:“馄饨做得不错,汤清味厚,还加上几小块鸡血几根豆苗。”
蓬蓬
指草木、须发参差不齐或杂乱
低垂
低低地垂下来
杨柳低垂
土脉
亦作“ 土脉 ”。语出《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脉,理也。”此谓土壤开冻松化,生气勃发,如人身脉动。后以“土脉”泛指土壤。 唐 韩愈 《苦寒》诗:“雪霜顿销释,土脉膏且黏。” 宋 曾巩 《诸寺观祈雨文》:“春气已中,农功方急,而膏泽未洽,土脉尚乾。”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园杂兴》诗:“土脉正融催觳觫,林阴微合听钩輈。”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十月之间,阳虽存而不用,不能疏土脉,鼓万物,谓之无阳。”
见“ 土脉 ”。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讴歌
1.亦作"讴歌"。 2.歌唱。 3.歌颂。 4.颂歌。忘帝力
相传 帝尧 时,一老者边击壤,边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后用为歌颂太平的典故。 唐 高适 《酬庞十兵曹》诗:“雨泽感天时,耕耘忘帝力。”参阅《古诗源·击壤歌》。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