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翰长赵侍郎原文
禹门西面逐飘蓬,忽喜仙都得入踪。贾氏许频趋季虎,荀家因敢谒头龙。
手扶日月重轮起,数是乾坤正气钟。
五色笔驱神出没,八花砖接帝从容。
诗酬御制风骚古,论似人情鼎鼐浓。
岂有地能先凤掖,别无山更胜鳌峰。
攀鸿日浅魂飞越,为鲤年深势噞喁。
泽国雨荒三径草,秦关雪折一枝筇。
吹成暖景犹葭律,引上纤萝在岳松。
愿向明朝荐幽滞,免教号泣触登庸。
诗词问答
问:投翰长赵侍郎的作者是谁?答:黄滔
问:投翰长赵侍郎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投翰长赵侍郎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黄滔的名句有哪些?答:黄滔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06-16
参考注释
禹门
(1).即 龙门 。地名。在 山西 河津县 西北、 陕西 韩城县 东北。相传为 夏禹 所凿,故名。 唐 黄滔 《水殿赋》:“截通 魏国 之路,凿改 禹门 之水。” 前蜀 韦庄 《柳谷道中作却寄》诗:“心如岳色留 秦 地,梦逐 河 声出 禹门 。” 明 何景明 《画鱼》诗:“ 禹门 天池云雾里,白昼雷霆行地底。”
(2).即 龙门 。指科举试场。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禹门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明 范受益 《寻亲记·劝勉》:“倚门望你身脱白,须作禹门惊雷客。”
飘蓬
随风飘荡的飞蓬,比喻漂泊或漂泊的人
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杜甫《铁堂峡》
身世飘蓬
仙都
(1).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沧海岛 在北海中……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所治。” 明 屠隆 《綵毫记·蓬莱传信》:“道士何来,輒敢至此仙都境界?”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缙云县 。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 縉云山 。 唐 神龙 初,以此名县。又名 丹峯山 , 天宝 七载改今名。道书以为第二十九洞天。 唐 贾岛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诗:“ 仙都 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
季虎
指 东汉 贾彪 。 彪 兄弟三人,并有高名,时称 贾 氏三虎。因 彪 最幼,故称季虎。在兄弟中名望最高,与同郡 荀 氏八龙中名望最高的 荀爽 齐名。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唐 黄滔 《投翰长赵侍郎》诗:“ 贾氏 许频趋季虎, 荀 家因敢謁头龙。”
头龙
(1).指 东汉 荀俭 之子 荀悦 。语本《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 俭 , 緄 , 靖 , 燾 , 汪 , 爽 , 肃 , 专 ,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 悦 字 仲豫 , 俭 之子也。 俭 早卒。 悦 年十二,能説《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閒,所见篇牘,一览多能诵记。性沉静,美姿容,尤好著述。 灵帝 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 悦 乃託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 彧 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 曹操 府,迁黄门侍朗。” 唐 黄滔 《投翰长赵侍郎》诗:“ 贾氏 许频趋季虎, 荀 家因敢謁头龙。”
(2).犹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瞎毡 有子 木征 ;‘木征’者,华言‘头龙’也。以其 唃廝囉 嫡孙,昆弟行最长,故谓之‘龙头’-- 羌 人语倒,谓之‘头龙’。”
月重轮
乐府曲名。相传 汉明帝 为太子时,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其德,其二即《月重轮》。见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三国 魏文帝 、 晋 陆机 、 南朝 梁戴暠 等皆有《月重轮行》。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正气
(1)
(2) 同真气。生命机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指人体的抗病能力
(3) 四季正常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
正气者,正风也。——《灵枢·刺节真邪》
(4) 正常气色
(5) 光明正大的风气
正气上升、邪气下降
(6) 刚正的气节
正气凛然
五色笔
(1).几种颜色的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安安先生》:“先生好读书,老而弥篤,案头尝置五色笔,见载籍中有人地事蹟年月先后可疑者,必釐而点乙之。” 周祖谟 《<世说新语笺疏>前言》:“本书经始于一九三七年,曾分五色笔以 唐 宋 类书和 唐 写本《世说》残卷校勘今本。”
(2).五彩妙笔。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淹 罢 宣城郡 ,遂宿 冶亭 ,梦一美丈夫,自称 郭璞 ,谓 淹 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淹 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復成语,故世传 江淹 才尽。”《宋史·范质传》:“ 质 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沉昌眉 《和弟》诗:“夜梦五色笔,日拥百城书。”
(3).喻文才。 唐 李商隐 《县中恼饮席》诗:“若无 江氏 五色笔,争奈 河阳 一县花。”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辨正》:“ 潘彦庶 少有五色笔,本州亟荐送。”
驱神
驱遣神灵。《平妖传》第十二回:“ 蛋子和尚 道:‘一般能驱神役鬼么?’婆子道:‘神鬼亦有情之物,如何不能!’”《荡寇志》第七五回:“ 希真 把朴刀递与女儿,双手叠一个驱神的印诀,口中念念有词。”
出没
显现或隐没
大鲸悠然出没于浪涛中
船头在浪中缓缓出没
八花砖
唐德宗 时翰林院厅前有花砖道,学士入值以日影及五砖时为准, 李程 每于日影过八砖始至,人号为“八砖学士”。见 唐 李肇 《翰林志》。后以“八花塼”为任职翰林院的典实。亦用为晚起的典实。 宋 陆游 《晚起》诗之一:“欠伸看起东窗日,也似金鑾过八砖。”
从容
(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御制
帝王所作。亦指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乐曲。《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庄宗 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 汾 晋 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製者皆是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经籍艺文·御制》:“《家语》:‘ 舜 作《南风》之诗’,此则御製之始也。”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卷一:“ 宣庙 喜绘事,御製天纵。”《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有前日那箇 九江 客人给我的那御製诗盖碗儿。”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鼎鼐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此乃敦耳。”
(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唐 苏颋 《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参见“ 鼎鼐调和 ”。
凤掖
古代皇后或皇太子的宫室。 唐 元万顷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和声躋凤掖,交影步鸞墀。” 唐 钱起 《送王谏议任东都居守》诗:“车徒凤掖东,去去 洛阳 宫。” 明 李东阳 《太皇太后挽歌词》之四:“凤掖承欢地,龙楼问寝辰。”
鳌峰
亦作“鰲峰”。 1.指翰林院。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一:“ 宋景文公 守 益州 ……为承旨,又作诗曰:‘粉署重来忆旧游,蟠桃开尽海山秋。寧知不是神仙骨,上到鼇峯更上头。’” 元 黄溍 《上都分院》诗:“暮投玉堂署,鼇峯屹中央。”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步趋丹陛,入鹤籞而知严;手校紫泥,临鼇峯而滋惕。”
(2).指江海中的岛屿。因如巨鳌背负山峰,故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山语·灵洲山》:“ 西 北 二江之来,至 广州 ,先以 灵洲 为砥柱,次以 海珠 ,次以 海印 ,次以 禺珠 ,皆在水中央,所谓鰲峯也。”
攀鸿
喻志向远大。语本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附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闻 汉 相出守,遽彰集凤之仁; 蜀 客寓言,适起攀鸿之志。”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日浅
时间短。《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閒得竭志意。” 刘良 注:“日浅,谓时少也。”《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初, 许后 起微贱,登至尊日浅,从官车服甚节俭。”《新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赞》:“ 如晦 虽任事日浅,观 玄龄 许与及帝所亲款,则謨谋果有大过人者。”
飞越
(1) 从上空飞行越过
飞越大西洋
(2) 飞扬
心神飞越
噞喁
(1).鱼口开合貌。《文选·左思<吴都赋>》:“葺鳞鏤甲,诡类舛错,泝洄顺流,噞喁沉浮。” 刘逵 注:“噞喁,鱼在水中群出动口貌。”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禽惊格磔起,鱼戏噞喁繁。” 宋 王禹偁 《续戒火文》:“社鸟鸣以啁唧,池鱼涸而噞喁。”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置之盆池,游泳噞喁,粲若锦綺。”
(2).借指鱼。 唐 元稹 《度门寺》诗:“画井垂枯朽,穿池救噞喁。” 宋 梅尧臣 《重送曾子固》诗:“谁知天上争腾跃,偶落池中杂噞喁。” 宋 陆游 《舟中作》诗:“断岸饮觳觫,清波跳噞喁。”
(3).比喻开 * 谈。 宋 黄庭坚 《阻风铜陵》诗:“言语竟不通,噞喁亦何益!”
(4).比喻求食。
泽国
(1) 多水的地区;水乡
泽国用龙节。——《周礼·地官·掌节》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唐·杜牧《题白云楼》
(2) 遭水淹了的地区
那年发大水,这里成了一片泽国
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秦关
(1).指 秦 地关塞。 晋 张华 《萧史曲》:“龙飞逸天路,凤起出 秦 关。” 唐 李白 《登敬亭北二小山》诗:“迴鞭指 长安 ,西日落 秦 关。” 宋 陆游 《谢池春》词:“烟波无际,望 秦 关何处。” 元 揭傒斯 《题李陵送苏武图》诗之一:“今朝送 汉 节,迢递入 秦 关。” 清 刘大櫆 《吴萼千墓志铭》:“ 秦 关 蜀 栈, 粤 岭海嶠,靡不游,游輒有以考其风土俗尚之异,与其山川人物之奇。” * 《攻克石门》诗:“尽歼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 秦 关。”
(2).指 关中 地区。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暖景
春暖时的景色。 唐 韩愈 《苦寒歌》:“填窻塞户慎勿出,暄风暖景明年日。”
葭律
亦称“ 葭管 ”。装有葭莩灰的律管。《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五·唐明堂乐章》:“葭律肇启隆冬,苹藻攸陈饗祭。” 唐 黄滔 《投翰长赵侍郎》诗:“吹成暖景犹葭律,引上纤萝在岳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赏雪》:“灰飞葭管,新阳渐破严寒。” 俞锷 《醉歌行》:“葭管灰飞愁破云,春魂欲返天犹醺。”参见“ 葭灰 ”。
纤萝
亦作“纎萝”。纤细的藤萝。 晋 木华 《海赋》:“轻尘不飞,纤萝不动。”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不知名》:“纎萝自合依芳树,覆水寧思友旧杯。”
明朝
〈方〉∶明天
幽滞
(1).隐沦而不用于世。《后汉书·董卓传》:“幽滞之士,多所显拔。”《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是以人无幽滞而风俗厚焉。”
(2).指隐沦而未被擢用之士。《晋书·李寿载记》:“拔擢幽滞,处之显列。”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是故忿争非钱而不胜,幽滞非钱而不拔。” 明 唐顺之 《谢欧阳石江巡抚》:“搜拔幽滞,如药笼之储,无间於牛溲马渤。”
号泣
号咷大哭。《书·大禹谟》:“帝初于 歷山 ,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行及 宛 叶 间,闻丧,因号泣,昼夜奔赴,凡七日,行千三百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秦生》:“腹痛口噤,中夜而卒,妻号泣,为备棺木,行入殮矣。”
登庸
(1).选拔任用。《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孔 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登庸以德,明试以功。” 唐 唐彦谦 《留别》诗之三:“登庸趋俊乂,厕用野无遗。”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登庸三朝,作社稷臣。”
(2).指登帝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宋书·傅亮传》:“ 高祖 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参军 滕演 。”《北史·高隆之传》:“又帝未登庸日, 隆之 意常侮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臣伏愿登庸御宇,早继高皇。”
(3).指科举考试应考中选。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领父命 长安 科试,幸登庸占榜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