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原文
平湖碧玉烟波阔,芰荷风起秋香发。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
高系红裙袖双卷,不惜浮萍沾皓腕。
争先采得隐船篷,多少相欺互相问。
吴儿荡桨来何事,手指荷花示深意。
郎指莲房妾折丝,莲不到头丝不止。
月上潮平四散归,舟轻楫短去如飞。
断肠脉脉两无语,寄情流水传相思。
诗词问答
问:江南曲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江南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碧玉
一种不透明隐晶质石英,常见有几种颜色(如红色、褐色、绿色、黄色)
烟波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芰荷
指菱叶与荷叶。《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唐 罗隐 《宿荆州江陵驿》诗:“风动芰荷香四散,月明楼阁影相侵。” 明 陆采 《怀香记·索香看墙》:“芰荷池雨声轻溅,似琼珠滴碎还圆。”
风起
(1).风刮起来。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於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唐 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诗:“风起春灯乱, 江 鸣夜雨悬。”《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风起时,有千尺翻头浪。”
(2).比喻事物的兴起。《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遝,熛至风起。”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万物之奥》:“海内之士,响应风起;俊雄英豪,辐至蜂止。”《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 ,边竟雷动,四野风起。”
秋香
(1).秋日开放的花。多指菊花、桂花。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唐 郑谷 《菊》诗:“露溼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元 白朴 《乔木查·对景》套曲:“蝉声咽,露白霜结,水冷风高,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彻。”
(2).一种桂花的名称。 宋 王十朋 《诗序》:“与 万先之 登 丹芳岭 ,路人有手持桂花者,戏觅之,慨然相赠,且言欲施此花久矣,又言花名秋香,一名十里香。”
采莲
即《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女儿
(1)
(2) 某人直系血统或过继的下一代女性
(3) 一个家族的女性后代
张家女儿,李家女儿
(4) 自起源或出身衍生而来的似属于女性的事物
美国是大不列颠的女儿
(5) 女孩
昔作女儿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红粉
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粉,旧时借指年轻妇女,美女
笑语
指谈笑;玩笑的话
红裙
(1).红色裙子。 南朝 陈后主 《日出东南隅行》:“红裙结未解,緑綺自难徽。”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 皇甫松 《采莲子》词:“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2).指美女。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宋 施彦执 《北牕炙輠》卷下:“或人厚我,使红裙传觴,盘列珍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尊有緑蚁,座有红裙,与你痛饮一回何如?”《三国演义》第九回:“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不惜
(1)
不顾惜
不惜工本
(2)
舍得
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浮萍
旧大陆的一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
皓腕
洁白的手腕。多用于女子。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攘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壚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明 孙柚 《琴心记·当炉市中》:“壚边人似月圆时,皓腕空凝双雪姿。” 清 汤春生 《夏闺晚景琐说》:“翘解冰綃,衵衣全露,皓腕滑腻如脂。”
争先
争着赶在前头
争先恐后
船篷
(1) 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2) 船上的帆
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相欺
相互蒙骗;蒙骗。《史记·穰侯列传》:“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东周列国志》第四二回:“君臣和协,共保社稷,倘有相欺,明神是殛!”
相问
(1).互相赠送。《礼记·杂记下》:“相问也,既封而退。” 郑玄 注:“相问,尝相惠遗也。”《国语·吴语》:“王乃之坛列,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 韦昭 注:“问,遗也。通,行赂以乱军。”
(2).询问,质问。《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厮一定强不过我!且慢慢地相问他。”
吴儿
(1). 吴 地少年。《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尧臣 《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萨都剌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
(2).对 吴 人的蔑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吴人 ”。参见“ 吴子 ”。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手指
前肢的一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特指除拇指之外的四指之一
荷花
(1)
(2) 多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花红或白,种子称莲,地下茎为藕
(3) 莲的花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荷花之异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莲房
(1) 莲蓬
(2) 指僧人的居室
不到头
(1).不到尽头;没有收场。 唐 李山甫 《上元怀古》诗:“ 南朝 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2). 金 主 完颜亮 自制尖头靴名。
不止
(1)
(2)
不停止
痛哭不止
(3)
表示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
上潮
涨潮。 汉 枚乘 《七发》:“ 江 水逆流,海水上潮。” 唐 钱起 《送昆山孙少府》诗:“远帆背归鸟,孤舟抵上潮。”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厂屋那边是黄浪滚滚的 黄浦江 ,这时候正上潮,江面鼓动,鼓动,似乎要涨上天去。”
四散
向四周分散
乌云四散,被风吹成了碎片
轻楫
见“ 轻檝 ”。
断肠
(1) 割开或切断肠子。形容极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时用以形容极度悲伤之情
空断肠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也有用以形容极度喜爱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脉脉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也用以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温情脉脉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朱自清《荷塘月色》
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寄情
寄托情怀
流水
(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精彩推荐:
- 九死性命存,乃到海陵仓。每陵何所有,麋鹿画成行。多仓多麋鹿,今也恨难忘。爰从本朝来,人物上国光。容我迹其间,性之因翱翔。性之笃忠信,又复能文章。一世所趣附,在眼独不忙。困于州县史,斂翼弗许张。蹉跎谁识之,心胆空堂堂。我不自揆者,荐之三府傍。相公意似顺。众口极雌黄。我斥不得容,为子增慨慷。子行群贼中,妻孥道路长。挂帆扬州湾,闻我病在床。不寻枉阶来,或谓子不刚。活我以简策,饮我非稻梁。告别闽岭去,波浪春风狂。既欲杀风母,又欲射天狼。四海俱已震,何处一身藏。挥泪与之子,关雎哀不伤。禄山倾社稷,朱沘侮君王。于今无此孽,但可正皇纲。文章出号令,忠信补农桑。之子抱此器,用之斯民康。吴酸宜勉强,无烦忆粟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