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亡命云为江海行,然疑此事假和诚。
四千许卷或成此,十一幸传女伏生。
诗词问答
问:《润州道中咏古·其三·读书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
2. 蔡邕读书台在溧阳据志传称邕亡命江海十二年在吴其事疑信参半又后汉书列女传蔡琰称邕书四千许卷今所诵忆裁四百馀卷云
参考注释
亡命
(1).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 尝亡命游 外黄 ……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 张耳 。” 司马贞 索隐:“ 晋灼 曰:‘命者,名也。谓脱名籍而逃。’ 崔浩 曰:‘亡,无也。命,名也。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为亡命。’”《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张敞 亡命,坐致朱轩。” 李善 注:“命,名也。谓所犯罪名已定,而逃亡避之,谓之亡命。” 宋 王安石 《委任》:“ 陈平 ,亡命之虏也,出捐四万餘金,不问出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三:“大革命失败后,我到 日本 去亡命。”
(2).指逃亡者。 汉 扬雄 《解嘲》:“ 范雎 , 魏 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槖。”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伊尹 , 有莘 之媵臣; 韩信 , 项氏 之亡命。”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 隋 既平 陈 , 南海 有五六百家居水为亡命,号曰游艇子。”
(3).指铤而走险不顾性命的人。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吴 之所诱者,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姦人,故相诱以反。”《新唐书·王及善传》:“ 俊臣 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当初 员逆 倡乱,结了五个亡命,号为‘五狗’。”
(4).拼命,不顾一切。《天雨花》第十一回:“ 毛成 着急十来分,用力一挣衣破裂,脱了身儿亡命奔。” 叶紫 《星》第一章:“亡命地从湖滨跑回来,放好桶,晒好衣裳,在进到卧房的时候, 梅春姐 已经身疲力软了。”
云为
(1).言论行为。《易·繫辞下》:“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孔颖达 疏:“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口习丑言,身行弊事,凡所云为,使人不忍论也。” 宋 司马光 《上皇帝疏》:“举措云为,不可不慎。” 清 李颙 《四书反身录·中庸》:“能慎其所习,而先立乎其大,不移不夺,动静云为,惟依良知良能,自无不善,即此便是率性。”
(2).所为。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 河 山 ,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乌睹大 汉 之云为乎!”《汉书·李寻传》:“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晻昧无光,各有云为。” 王先谦 补注:“云犹所也。” 明 宋濂 《傅幼学字说》:“三代,圣人之所学者,大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
(3).变化。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顾於冥冥内,为问秉者谁?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苏曼殊 《本事诗》之三:“ 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苏轼 《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为退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歟之叹。”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然疑
谓半信半疑,犹豫不决。《楚辞·九歌·山鬼》:“君思我兮然疑作。” 洪兴祖 补注:“然,不疑也;疑,未然也。君虽思我,而为谗者所惑,是非交作,莫知所决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正然疑间,忽见十餘步外,片石半没土中,亟掊土视之。” 郑泽 《杂诗答钝庵》:“终伤然疑作,翩来阻行潦。”
十一
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新中国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这一天
伏生
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 ,或云字 子贱 。原 秦 博士,治《尚书》。 始皇 焚书, 伏生 以书藏壁中。 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 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 西汉 《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 《尚书大传序录》。 明 方孝孺 《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