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原文
小姨学采莲,两腕白于雪。花色妬缃裙,瓣瓣红如血。
西邻小姑亦采莲,隔岸徒闻语笑喧。
从来不相识,相呼好并船。
停桡花下勤把手,他年何处投箕帚。
苦乐参差不可言,此日花开得来否。
难割藕丝肠,怕逢游冶郎。
归去风吹小簟凉,时闻花外香。
诗词问答
问:采莲曲的作者是谁?答:俞君宣
问:采莲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俞君宣的名句有哪些?答:俞君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小姨
妻妹。《野叟曝言》第五五回:“小姨説甚话来?令姐既奉家母之命,已经过门,令尊便是岳丈,自当竭力,何必相求?”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例如我自己罢,给一个毫不相干的女士做了一篇信札集的序,人们就说他是我的小姨。”
采莲
即《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花色
(1) 指布等的花纹、颜色
花色单调
(2) 种类
花色品种
西邻
(1).西部邻国。 春秋 时 晋 指 秦 。《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2).西边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小姑
丈夫的妹妹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小姑始扶床
小姑如我长
小姑前年嫁彭郎。——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隔岸
指河的对岸。 宋 秦湛 《谒金门》词:“隔岸数声初过櫓,晚风生碧树。”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不凑巧》:“你看隔岸上的桃花也,教我怎生样去採。”
语笑
谈笑。《南史·袁粲传》:“郡南一家颇有竹石, 粲 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主人出,语笑款然。”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鬢着尘沙。”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忽然语笑合,与我谈生平。”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相识
(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并船
(1).两船并合。《墨子·备水》:“并船以为十临,临三十人,人擅弩。” 岑仲勉 注:“并船,即合两船也,两船为一临。”
(2).并排着两只船。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六:“兰桨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 宋 黄庭坚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之二:“可怜一曲并船笛,説尽故人离别情。”
把手
(1) 器物上供手执握之处
(2) 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引申为负责人
一把手,二把手
(3) 通过它可握住、操纵或移动某物的常见的拉手(如抽屉或门的)
金属把手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箕帚
见“ 箕箒 ”。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不可言
对死的讳指。《汉书·元后传》:“ 阳朔 三年秋, 凤 病,天子数自临问,亲执其手,涕泣曰:‘将军病,如有不可言, 平阿侯谭 次将军矣。’” 颜师古 注:“不可言,谓死也,不欲斥言之。”
得来
觅得,求得。《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 汉 何休 注:“登读言得来。得来之者, 齐 人语也, 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百喻经·见水底金影喻》:“其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
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出现某种结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女孩儿諕得来一团儿颤。”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愁得来陡峻,瘦得来唓嗻。”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他是乐得养尊处优,胖得来,实在连走路都很艰难了。”参见“ 得 ”。
丝肠
指柔细的肠子。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受钗》:“那 王 家朝无呼鷄之食,夜无引鼠之粮。若是嫁了他,饿断了丝肠。”
游冶郎
(1).野游少年。 清 何洯 《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2).风流少年。 清 李渔 《玉搔头·误投》:“多时不见游冶郎,怪满面秋霜。”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小簟
凉席,竹席。 唐 白居易 《竹窗》诗:“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牀。”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只见香肌无暑,素质生风,小簟琅玕展。” 清 朱彝尊 《桂殿秋》词:“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