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眠原文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诗词问答
问:偶眠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偶眠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偶眠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居易偶眠书法欣赏
全唐诗
参考注释
书案
长形写桌
红木书案
火炉
炉子
寻思
想;思考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随便,任意。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适江左》诗:“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閒抛掉。” 汪文溥 《子美嘱题化佛化装百相即柬亚子》诗:“有时西笑入 长安 ,七贵三公取次看。”
(2).草草,仓促。《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何不揭毡看验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陆游 《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3).次序。 北齐 斛律羡 《北齐乐歌》:“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
(4).谓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岚》诗:“近树参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诗:“妙舞娑盘歇,华鐘取次催。”
(5).尴尬,进退两难。
乌帽
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
忠烈青衣乌帽。——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青毡
亦作“ 青毡 ”。 1.青色毛毯。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诗:“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氊。”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醉卧枕敧树,寒坐展青毡。” 艾芜 《回家》:“緑色的藤叶就像一大张青毡似的铺在地上。”
(2).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毡大帽上顾见大笑口占纪之》:“大于暖耳覆双肩,冰雪骑驴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头还恋旧青氊。”
(3).见“ 青毡故物 ”。
(4).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岂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黄阁。”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兼怀安侯姊文冲谷四兄》诗之一:“朱紱聊通隐,青氊尽絜家。” 李光 《集诗述感》诗:“门巷萧条酬应懒,英雄末路一青毡。”
便是
(1).即是,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2).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屏风
(1).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令 虞监 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只好算个画里鸳鸯,便做他屏风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 陆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风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说着话。”
(2).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王逸 注:“屏风,水葵也。”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
(3).中草药防风的别名。
何劳
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 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
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 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古贤
古代贤人。《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方之古贤,实有伦序。”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桓桓抚军,古贤作冠。” 清 方苞 《书考定<文王世子>后》:“先圣之经,古贤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