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原文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国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赤帝常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十二楼。
诗词问答
问: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的作者是谁?答:陈陶
问: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陈陶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陶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46-52
参考注释
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风光
(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赤城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无因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秉烛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醉玉
见“ 醉玉頽山 ”。
海曲
海隅;海湾。 晋 陆机 《齐讴行》:“ 营丘 负海曲,沃野爽且平。”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屈 贾谊 於 长沙 ,非无圣主;窜 梁鸿 於海曲,岂乏明时?”《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 知慧 逃入海, 素 躡之至海曲。”
春深
春意浓郁。 唐 储光羲 《钓鱼湾》诗:“垂钓緑湾春,春深杏花乱。” 宋 秦观 《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支枕星河横醉后,入帘飞絮报春深。”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 春桃 愉悦的声音就像春深的莺啼一样。”
越人
(1).疏远的人。《商君书·修权》:“故 尧 舜 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於治乱之道也。” 宋 苏洵 《兵制》:“及於 五代 , 燕 帅 刘守光 又从而为之,黥面湼手之制,天下遂以为常法,使之判然不得与齐民齿,故其人益復自弃,视齐民如越人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以天潢贵胄之近,而漠然如越人之视,亦可谓无心肝人矣。”
(2). 战国 时名医 扁鹊 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姓 秦 氏,名 越人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越人 见 齐桓 不振之徵於未觉之疾, 箕子 识 殷 人 鹿臺 之祸,於象箸之初。”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 吴 客漫陈《豪士赋》, 桓侯 初笑 越人 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海石》:“久不晤,岂精 越人 术耶?”
刺桐
(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 印度 、 马来亚 等地,我国 广东 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 唐 罗邺 《放鸭》诗:“好倚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 唐 朱庆馀 《南岭路》诗:“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十:“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宋 苏轼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诗:“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清 孙枝蔚 《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2).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别称。 唐 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 桐城 。 宋 元 时代 * 旅行家东来,常以 刺桐 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 刺桐 称 泉州 。
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虎竹
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按,《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答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用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
锦帐
(1).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为婕妤作七成锦帐。”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流苏锦帐挂香囊,织成罗幌隐灯光。”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锦帐绣幃斜掩,露珠清晓簟。” 明 唐寅 《醉扶归·冬景》曲:“懒安排锦帐饮羊羔,只思量玉手拈蓍草。”
(2).借指郎官职位。 唐 杜牧 《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参见“ 锦帐郎 ”。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阿母
(1).母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闻之,堂上啟阿母。”《晋书·潘岳传》:“ 岳 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 元 揭傒斯 《临川女》诗:“阿母送我出,阿兄抱我行。”
(2).乳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 济北王 阿母自言足热而懣。” 司马贞 索隐:“是王之嬭母也。” 张守节 正义引 服虔 曰:“乳母也。”《后汉书·左雄传》:“案尚书故事,无乳母爵邑之制,唯先帝时阿母 王圣 为 野王君 。”
(3).年老的妇女。 唐 白居易 《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诗:“迴眸虽欲语,阿母在傍边。” 唐 张夫人 《拜新月》诗:“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絶,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
(4).指神话人物 西王母 。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俄有 黄翁 指 阿母 以告 朔 曰:‘昔为吾妻,託形为太白之精。’” 唐 刘禹锡 《步虚词》之一:“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二千岁。”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 黄大痴 ,滑稽玩世人不知。疑似 阿母 旁,再謫偷桃儿。” 吴有章 《清宫词》诗:“ 阿母 开筵长康寿,仙官拥仗从游戏。”
(5).指鸨母。 唐 薛宜僚 《别青州妓段东美》诗:“阿母桃花方似锦,王孙草色正如烟。” 唐 韩琮 《题商山店》诗:“佯嗔阿母留宾客,暗为王孙换綺罗。”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舟中妓女亲生者少,皆买自贫家……唯私本船篙工,则与良妇犯姦无异,阿母忿相责詈,不少宽容。”
金园
寺中园圃。 唐 李峤 《为朝集使等上尊号表》:“攀玉署鸿鸳之议,杂金园龙象之谋。” 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翛然金园赏,远近含晴光。” 王琦 注:“金园,寺中园圃也。 须达长者 欲买 祇陀 太子园为佛住处。太子戏言:‘得金布满地中,即当卖与。’ 须达 遂出金饼布地,周满园中,厚及五寸,广惟十里,买此园地,奉施 如来 ,起立精舍。后人用‘金园’事,本此。”
南都
(1).地名。 东汉 光武帝 的故乡在 南阳郡 ,郡治 宛 在京都 洛阳 之南,因称 宛 为 南都 。在今 河南省 南阳市 。 汉 张衡 有《南都赋》, 李善 注引 挚虞 曰:“ 南阳郡 ,治 宛 ,在京之南,故曰 南都 。” 唐 李白 《南都行》:“ 南都 信佳丽, 武闕 横西关。”
(2). 明 人称 南京 为 南都 。如 吴应箕 记 南京 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剴》诗:“乍领射声兵, 南都 已沦倾。”
灵材
珍奇的木材。 南唐 陈陶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石氏 金园 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又 唐 李汧公 者号善琴,乃自聚灵材为之,曰‘百衲琴’。”
赤帝
(1).即 炎帝 神农氏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以 神农 为 赤帝 。”
(2).指 神农氏 一系的帝王。《逸周书·尝麦》:“ 蚩尤 乃逐帝,争于 涿鹿 之河,九隅无遗, 赤帝 大慑,乃説于 黄帝 ,执 蚩尤 ,杀之于 中冀 。” 朱右曾 校释:“ 赤帝 , 神农 之后帝 榆罔 。”
(3).即 祝融氏 。后世以为火神。《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 赤帝 祝融 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 赤帝 祝融 。”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九:“ 赤帝 跃火龙,炎官控朱鸟。”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八·祝诵氏》:“﹝ 祝融氏 ﹞以火施化,号 赤帝 。”
(4).“赤帝子”的简称。《汉书·王莽传上》:“ 赤帝 汉氏 高皇帝 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 唐 鲍溶 《沛中怀古》诗:“烟芜 歌风臺 ,此是 赤帝 乡。” 胡韫玉 《龙飞》诗:“龙飞已卜黄天立,蛇斩先知 赤帝 成。”参见“ 赤帝子 ”。
(5).见“ 赤熛怒 ”。
丹凤
(1).头和翅膀上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禽经》“鸞” 晋 张华 注:“首翼赤曰丹凤。” 唐 元稹 《桐花》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俄见朝阳丹凤,啣一赤玉盘,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颈屹立。”
(2).喻下达诏书的使者。亦指诏书。 南朝 梁简文帝 《汉高庙赛神》诗:“白云 苍梧 去,丹凤 咸阳 来。” 唐 黄滔 《贺清源仆射新命》诗:“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 明 高明 《琵琶记·春宴杏园》:“九重天上声名重,紫泥封已传丹凤。”
(3).指丹凤城或丹凤阙、丹凤门、丹凤楼。亦借称帝都、朝廷。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明 陈玉阳 《昭君出塞》:“謫青鸞,寃生画郎;今日呵,辞丹凤,愁生故乡。”
(4).喻杰出者。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四折:“俺哥哥丹凤之具。”
新衔
新授予的官衔。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 萧何 归旧印, 鲍永 授新衔。” 清 洪昇 《长生殿·骂贼》:“摇尾受新衔。”
出世
(1) 人的出生
偶有真正伟大的诗人出世
(2) 问世;产生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该有四十七年了。——鲁迅《〈何典〉题记》
(3) 超脱人世束缚。佛教用语,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出世思想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全祖望《梅花岭记》
(4) 高出人世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毛 * 《念奴娇·昆仑》
猗猗
(1).美盛貌。《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猗猗。” 毛 传:“猗猗,美盛貌。”《文选·班固<西都赋>》:“兰茝发色,曄曄猗猗。” 吕向 注:“猗猗,美貌……言草树花色美盛。” 宋 苏轼 《鸦种麦行》诗:“畦西种得青猗猗,畦东已作牛毛稀。” 明 何景明 《花崖梧桐》诗:“桐生何猗猗,其叶何油油。” 郑泽 《长沙谒烈士词》诗:“会见兰宇旁,猗猗竹林长。”
(2).柔美貌;美好貌。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巽》:“白驹生芻,猗猗盛姝。赫谊君子,乐以忘忧。” 晋 石崇 《楚妃叹》诗:“猗猗 樊姬 ,体道履信。” 晋 郑丰 《答陆士龙》诗之二:“猗猗硕人,如玉如金。”
小艳
初绽的鲜艳花朵。 唐 陈陶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薰风笑越 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没中都。” 宋 李元膺 《洞仙歌·探春》词:“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通衢
四通八达的道路。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时来苟冥会,宛轡憩通衢。” 宋 叶适 《修路疏》:“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著脚不牢,未为坦道。” 郁达夫 《过去》:“三面滨海的通衢里,建筑着许多颜色很沉郁的洋房。”
晴日
晴天。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 * 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明 高启 《雨中晓卧》诗之一:“閒人晴日犹无事,风雨今朝正合眠。” 毛 *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
熏风
(1) 和暖的南风或东南风
东南曰熏风。——《吕氏春秋·有始》
熏风自南来。——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 也作“薰风”
只是
(1) 仅仅是
我来找你,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只是拉拉家常罢了
(2) 但是
他的作业全做对了,只是字写得不够端正
红芳
指红花。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前蜀 韦庄 《诉衷情》词:“碧沼红芳烟雨净,倚兰橈。” 元 张翥 《水龙吟·广陵送客》词:“把餘妍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 清 陈维崧 《金凤钩·春夜同展成饮御之斋头感旧》词:“红芳正好,浓香乍饱,俊眼相看如许。”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屏障
(1).亦作“ 屏鄣 ”。屏风。《晋书·阮籍传》:“ 籍 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诸峯咸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参见“ 屏风 ”。
(2).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复传》:“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诗:“他是一架大山--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
满中
谓其中充满。《百喻经·宝箧镜喻》:“昔有一人,贫穷困乏,多负人债,无以可偿,即便逃避。至空旷处,值篋,满中珍宝。”
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攀折
拉断,折取
请勿攀折花木
红树
(1).盛开红花之树。 唐 王建 《调笑令》词:“红树,红树,燕语鶯啼日暮。” 宋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诗:“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緑无涯。”
(2).指经霜叶红之树,如枫树等。 唐 韦应物 《登楼》诗:“坐厌 淮南 守,秋山红树多。”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秋夜旅思》曲:“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
看见
用眼看到;通过看而了解
他睁开双眼看见阳光从窗户射进来
海涯
海边。 宋 苏轼 《寄高令》诗:“田园知有儿孙委,蚤晚扁舟到海涯。”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王天碧》:“丰年有象皆侯德,《五袴》歌謡徧海涯。”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金星从东边底海涯升起来。”
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一枝花
唐 话本,已佚。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原注:“尝於 新昌 宅説《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为 唐 人“说话”的始见资料。后人以“一枝花”为 李娃 旧名。 宋 罗烨 《醉翁谈录·李亚仙不负郑元和》:“ 李娃 , 长安 娼女也。字 亚仙 ,旧名 一枝花 …… 娃 封 汧国夫人 。” 唐 白行简 的传奇小说《李娃传》,或本于此。
上游
(1) 河流靠近发源地的一段
黄河上游
(2) 比喻先进的地位
力争上游
(3) 上级
只恐上游知道
幢盖
(1).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语出《晋书·马隆传》:“詔曰: 隆 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进以显秩,殊以幢盖之制。” 李善 注:“幢盖,将军刺史之仪也。” 唐 刘长卿 《酬滁州李十六使君见赠》诗:“幢盖方临郡,柴荆忝作邻。”
(2).供神佛的幢幡伞盖。 唐 康骈 《剧谈录·真身》:“坊市以繒綵结为龙凤象马之形,纸竹作僧佛鬼神之状、幡花幢盖之属。” 五代 齐己 《升天行》:“驱青鸞,驾白凤,幢盖飘飘入冷空,天风瑟瑟星河动。”
炎州
《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后因以“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西海之草,炎州之烟。” 唐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书》诗:“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
今来
(1).当今,如今。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唐 韩愈 《落齿》诗:“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三国志平话》卷下:“今来 献帝 懦弱, 曹操 弄权。”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今来这番,俺今来这番。又几回筋斗透鍼关,透鍼关。”
(2).从今以后。 晋 潘岳 《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于库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资,并从均分。”
离宫
古代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红翠
山鸟名。 唐 皮日休 《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自注:“红翠,山鸟名。” 宋 张先 《离亭宴·公择别吴兴》词:“随处是,离亭别宴。红翠成轮歌未徧,已恨野桥风便。”
斜欹
见“ 斜攲 ”。
十二楼
(1).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 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 ,命曰 迎年 ’。上许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 。”《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昆仑 玄圃 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又见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 唐 李白 《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明 顾咸正 《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
(2).泛指高层的楼阁。 唐 王昌龄 《放歌行》:“南渡 洛阳 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明 何景明 《送樊生》诗:“岧岧 南京 十二楼,波浪蹴踏金银闕。”
(3).见“ 十二重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