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丽正门观稼阅堤之作原文
策马出观稼,历来率成例。
忆七旬以前,众视为常事。
何乃近年间,都欣称罕瑞。
侵寻臻耄耋,而自觉犹未。
旸雨幸若时,黍禾已吐穗。
祝如是两月,又可稔秋遂。
前此暴涨发,低处致浸被。
山涧落甚速,田无恙有利。
室庐或颓垫,亦关民生计。
随行者辎重,间有致沉失。
即命大臣勘,轻重赉次第。
旧堤或卑薄,示令增补暨。
山庄经百年,已自成都会。
一劳筹永逸,肯惜帑项费。
伏秋南河汛,安澜更廑意。
诗词问答
问:出丽正门观稼阅堤之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出丽正门观稼阅堤之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四
2. 前数日此间连朝骤雨武列河山水陡发沙堤一带官兵居民房屋在低洼处者多被冲塌并随从员役亦间有被水冲失什物者闻之均为轸念
参考注释
策马
用马刺抽打马
观稼
观看庄稼。《周礼·地官·司稼》:“巡野观稼,以年之上下出敛灋。” 唐 罗隐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诗:“湖边观稼雨迎马,城外犒军风满旗。”《宋史·礼志十六》:“五月二日,﹝ 太宗 ﹞出 南薰门 观稼,召从官列坐田中,令民刈麦,咸赐以钱帛。”
历来
(1) 过去多年(次)以来;从来
我们历来相信科学
(2) 远古以来
这些岛屿历来都是中国的领土
率成
草率写成。 清 金农 《旧有写经研》诗序:“今偶登 嵩山 ,过 片石菴 ,閲 释氏 之书,休憩树下,忽念故物,率成二诗。”
以前
指时间上某点、某个转折或某个事件之前
今三世以前。——《战国策·赵策》
神农以前。——《史记·货殖列传》
视三十年以前。——清· 洪亮吉《治平篇》
众视
(1).众人的眼力。《吕氏春秋·用众》:“以众视无畏乎 离娄 矣,以众知无畏乎 尧 舜 矣。”
(2).众人的观瞻。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言不入於高听,人见弃於众视。”
常事
(1) 平常的事
平生常事
(2) 常见的事
何乃
(1).怎能,何能。《史记·蒙恬列传论》:“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后汉书·列女传·袁隗妻》:“乃初成礼, 隗 问之曰:‘妇奉箕箒而已,何乃过珍丽乎?’”
(2).何况。《史记·田叔列传》:“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史记·东越列传》:“且 秦 举 咸阳 而弃之,何乃 越 也!” 明 李东阳 《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讎!”
(3).何故,为何。 汉 荀悦 《汉纪·高后纪》:“ 辟阳侯 曰:‘ 平原君 母死,何乃贺我?’”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余乙巳春……作诗纪事,中有云:‘窃思 河 出 崑崙 墟,其势定可吞埏垓;何乃千里一曲直,如汞泻地往復回?’”
近年
最近过去的几年
近年共称柳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侵寻
亦作“ 侵潯 ”。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 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无寧岁,中间经改易国体者两次,违宪解散国会者两次。”参见“ 侵淫 ”。
耄耋
犹高龄,高寿。 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人耄耋,皆得以寿终。”《北史·尉元传》:“虽老、更非官,耄耋罔禄,然况事既高,宜加殊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李大钊 《青春》:“斯则人类之寿,虽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奋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无尽青春之域?”
自觉
(1) 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
自觉地遵守纪律
(2) 自己感觉到;自己有所察觉
疾病的个人自觉症状
若时
(1).此时,现在。《公羊传·定公四年》:“君如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时可矣。”
(2).那时,当时。《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无若时之急,而使公卿大夫并与厮徒共供事役,闻之四夷,非嘉声也,垂之竹帛,非令名也。”
黍禾
(1).指黍的茎秆。 汉 班固 《 * 通·八风》:“凉风至,黍禾乾。”
(2).黍和禾。泛指粮食作物。 唐 裴鼎 《陂防判对》:“天生五材,水善利物,且溉且粪,长我黍禾;为隄为防,制为畜泄。”
吐穗
抽穗。稻、麦、高粱等禾本科植物的穗由卷起筒状的叶子里露出来
高粱吐穗笑弯了腰
如是
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
前此
在此以前
较前此之仳离。——《广东军务记》
不过前此数法。——清· 洪亮吉《治平篇》
暴涨
(1) 突然猛烈增高水位
河水暴涨
(2) 激增到不寻常的或空前的水平
物价暴涨
山涧
山间的水沟
无恙
(1) 无灾祸
岁亦无恙耶?——《国策·齐策》
安然无恙
(2) 平安;没有疾病
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国语·齐策》
无恙,幸甚幸甚。——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无恙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别来无恙?
有利
有利益、有好处
对两国都有利的贸易协定
室庐
居室;房舍。《管子·山国轨》:“巨家美修其宫室者服重租,小家为室庐者服小租。”《汉书·东方朔传》:“又坏人冢墓,发人室庐。” 宋 苏辙 《病后》诗:“一经寒热攻骸骨,正似兵戎过室庐。柱木支撑终未稳,筋皮收拾久犹疏。”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古之达人以百世为斯须,以天地为室庐,以万物为游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室庐偪仄无地避煞者,又有压制之法,使伏而不出,谓之斩殃。”
颓垫
塌陷。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 魏 侍郎 瓘 知 广州 ,忽子城一角頽垫,得一古砖。砖面范四大字云:‘委於鬼工’,盖合而成‘魏’也。”
生计
(1) 谋生的办法
教育是为生活而不仅仅为生计作准备,是为生存而不是为谋生作准备
(2) 生活的状况
但伙计本非仇敌,生计艰难,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灵《遥夜庥》
(3) ∶谋划;产生计策
事生谋,谋生计。——《鬼谷子》
行者
(1) 出行的人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1)∶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又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 (2)∶泛指修行佛道之人 (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辎重
(1) 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物资
(2) 运输中的(或可以运输的)设备
军队的辎重
(3) 外出的人携带的包裹行李
有致
(1).有韵味;有情趣。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古泗州城》:“人取其砖琢砚,甚古朴有致,惜砖质不能细腻耳。”《诗刊》1978年第2期:“﹝这首诗﹞节奏抑扬而有致,错综而整齐。”《文汇报》1982.9.22:“陈列有致的砚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
(2).有兴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七:“ 常州 赵仁叔 有一联云:‘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即命
(1).顺从正理;遵从王命。《易·讼》:“九四:不克讼,復即命渝。” 朱熹 本义:“即,就也。命,正理也。” 高亨 注:“爻辞言:人不胜诉,则返而从君上之命令告諭。”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方城》:“ 愬 拜即命,于皇之训。”
(2).即世,死亡。《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众隶赖之,而后即命。” 杨伯峻 注:“命谓天命,天命已终,而往就之。犹 成 十三年《传》之‘即世’、前文之‘违世’,皆死之异称。”
(3).受天命。谓即天子位。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戮力戎功,翼戴 更始 ,义不即命,帝位闕焉。”
大臣
受国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脑委托管理一个部门的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
赵王与大将军 廉颇诸大臣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轻重
(1) 重量的大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这两只箱子轻重不一样
(2) 情况严重程度的深浅,事情的主次
工作要分轻重缓急,不能一把抓
(3) 恰当或合适的性质或状态;适当限度或分寸
小孩子说话不知轻重
(4) 意义的大小
轻重固何如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次第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卑薄
(1).土地低洼瘠薄。《后汉书·徐稺传》:“至於 稺 者,爰自 江南 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吴中 卑薄,斸地二三尺輒见水。”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郏亶修东城记》:“ 吕公 之治 广 ,常患旧城不足以容民而议为西城者,皆以地处卑薄毁民居者众而不可为者。”
(2).低劣微薄。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始兄 集 得尉 兴平 ,然后衣服饮食之具有准,而犹卑薄俭贫,给不假足。”
(3).轻贱,轻视。 宋 叶适 《钱则甫字说》:“ 周 道衰,士不知以身为本,而皆以世自名,凡所为立私智,挟污説,无不欲破坏先王之灋而卑薄其身者。”
(4).谦静温和。 清 恽敬 《读论衡》:“然视为 商 韩 之説者有逕庭焉,卑薄则易近于道,高强则易入于术。”
增补
增加;补充
增补章节
山庄
山中的村庄;别墅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成都
中国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中心。面积3861平方公里。人口401万(1982)
永逸
长久安逸。 汉 张衡 《西京赋》:“ 高祖 创业,继体承基,暂劳永逸,无为而治。”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求贤暂劳,垂拱永逸。” 梁启超 《变法通义·论不变法之害》:“一食而求永饱者必死,一劳而求永逸者必亡。”
帑项
国库里的钱财;款项。《镜花缘》第三五回:“主上如此办理,既不虚糜帑项,又安众民之心。” 清 林则徐 《尖沙嘴官涌添建炮台折》:“第国家经费有常,仍不敢请动帑项。”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则以海防之费用之海防,不待筹拨於各省,而帑项无亏缺之虞。”
南河
(1).古代称 黄河 自今 潼关 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 南河 。《书·禹贡》:“浮于 江 沱 潜 汉 ,逾于 洛 ,至于 南河 。”《史记·五帝纪》:“ 舜 让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张守节 正义:“ 河 在 尧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贡》‘至于 南河 是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 东汉 兴 唐 历, 南河 復 禹 谋。”
(2). 清 以前 黄河 自今 内蒙古 巴彦高勒镇 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黄河 正流,当时为支流,称为 南河 。参见“ 北河 ”。
(3).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总督为 江南 河道总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境内的 黄河 、 运河 、 洪泽湖 、 海口 等。时称总督为 南河 总督,所管理诸河为 南河 。参见“ 北河 ”、“ 东河 ”。
(4).星名。属井宿,共三星。《晋书·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夹东井。”参见“ 北河 ”。
安澜
(1).水波平静。比喻太平。《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比屋可封。” 李善 注:“澜,水波也,安澜,以喻太平。”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帅阃宾贤》:“用之将帅,必能扶弱鼎于安澜;委以一方,定可起疲民于袵席。” 清 梁清标 《送张伯珩同年按蜀》诗:“按部诸侯争负弩,洗兵 三峡 见安澜。”福州评话《老渔翁歼敌记》:“红旗飘飘河山壮丽,渔乡繁盛海国安澜。”
(2).谓使河流安稳不泛滥。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将来恐不能不出於河自河,漕自漕,河专主安澜,漕专主海运而后定。”《清史稿·河渠志一》:“前筑土坝,保固隄根,频岁安澜,已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