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屋原文
十年诵公诗,正自识孙楚。一日从公游,如入图书府。
登门迹已熟,入室心相予。
及观连屋处,益知用意苦。
岩岩中书君,正色元佑年。
文章照今古,神物护简编。
盛德宜有后,诸孙如彼贤。
韡韡常棣华,相戒南陔篇。
诗词问答
问:连屋的作者是谁?答:章甫
问:连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章甫的名句有哪些?答:章甫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自识
自己知道、认识。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能参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问,而反质之於六经,则自识之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絶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
自己记得。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悵然失志。”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从公
(1).办理公务;参与公事。 唐 马戴 《冬日寄洛上杨少尹》诗:“年长从公懒,天寒入府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绅商尚皆重足而立,惴惴於心。若一波未平,一波復起,断难冀其望风慕义,踊跃从公。”
(2).犹秉公。《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知县 将合县生员考试,弥封閲卷,自恃眼力,从公品第,黑暗里拔了一个第一,心中十分得意。”
(3).谓品秩与“公”同。《晋书·职官志》:“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宋书·孝武帝纪》:“诸王及妃主庶姓位从公者,丧事设凶门,餘悉断。”《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五年》:“ 沉庆之 固让司空, 柳元景 固让开府仪同三司,詔许之;仍命 庆之 朝会位次司空,俸禄依三司, 元景 在从公之上。” 胡三省 注:“ 晋 制:文官光禄三大夫,武官驃骑、车骑、卫将军及诸大将军开府者,位从公。”
图书府
(1).国家藏书的地方。《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 唐 张说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2). 宋 借指秘书监。《宋史·杨徽之传》:“ 咸平 初,加礼部侍郎。二年春,以衰疾求解近职,改兵部,仍兼祕书监。入谢。命坐,劳之曰:‘图书之府,清净无事,俾卿得以养性也。’”
登门
上门去对方家
登门拜访
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已达到深奥的境界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晋书·杨轲传》
虽已登堂,尚未入室
心相
(1).佛教语。指能感知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五·宝亮》:“如来乘本愿以託生,现慈力以应化,离文字以设教,忘心相以通道。”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碑》:“贝叶真偈,现心相於银钩。”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谚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此言人以心相为上也。”
(2).方言。心思,兴趣。《何典》第六回:“人説‘叫化三年,做官无心相’。”
连屋
(1).连及屋顶;满屋。极言众多。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九:“牀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宋 赵蕃 《赠墨》诗之一:“岁计一丸足,痴人连屋悬。” 元 王逢 《客金陵寄丁仲容娄行所二先辈》诗:“十年萤案书连屋,八月 龙湾 浪拍天。”
(2).成片的房屋。 唐 韩愈 《汴州乱》诗之一:“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明 归有光 《白庵程翁八十寿序》:“天下都会所在,连屋列肆,乘坚策肥。” 明 陆楫 《蒹葭堂杂著摘抄》:“囊帛柜金,居则连屋。”
(3).指邻居。 宋 黄庭坚 《上苏子瞻书》之一:“盖心亲则千里晤对,情异则连屋不相往来,是理之必然者也。”
益知
见“ 益智 ”。
用意
居心,动机或意图
你这么说是什么用意
岩岩
亦作“岩岩”。亦作“嵓嵓”。亦作“嵒嵒”。1.高大;高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 邦所詹。” 孔颖达 疏:“言 泰山 之高巖巖然, 鲁 之邦境所至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冠嵒嵒其映盖兮,珮綝纚以煇煌。” 李周翰 注:“嵒嵒,高貌。” 晋 潘岳 《怀旧赋》:“巖巖双表,列列行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叔夜 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唐 张说 《赠华州刺史杨君碑》:“碑闕嵓嵓,蔽满 华山 之下。”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一:“ 天平 之山何其高,巖巖突兀凌青霄。”
(2).威严。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岩岩大理,惟制民命。”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清 许汝霖 《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天子建文华,东宫开讲幄,巖巖师傅席,醇儒孰公若?”
(3).开张貌。《文选·扬雄<甘泉赋>》:“金人仡仡其承鐘虡兮,嵌巖巖其龙鳞。” 吕延济 注:“嵌、巖巖,皆鳞甲开张貌。”
(4).形容瘦削柔弱。 唐 薛能 《吴姬》诗之一:“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巖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张可久 《庆宣和·春晚病起》曲:“病骨岩岩,无斤两腌臢担儿担。” 元 施惠 《幽闺记·偷儿挡路》:“情怀,急煎煎闷似海;形骸,骨巖巖瘦似柴。”《 * 词话》第四回:“瘦体嵓嵓,鬼病懨懨,俺将这旧思情重检点。”
中书君
唐 韩愈 作寓言《毛颖传》,称毛笔为 毛颖 。言 颖 居 中山 为 蒙恬 所获,献于 秦皇 , 秦皇 封之于 管城 ,号 管城子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后因以“中书君”为毛笔的别称。 宋 苏轼 《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正色
(1) 又称“常色”。健康人面部色泽
(2) 纯正的颜色,指青、黄、赤、白、黑等色
(3) 严肃的神色
正色痛斥
正色厉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神物
(1).神灵、怪异之物。《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唐 李白 《梁甫吟》:“ 张公 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神物气聚,则须有纔过便散。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復何怪?”
(2).指神仙。《史记·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简编
(1) 内容简略的著作,也指某一著作的简略本(多用做书名)
《中国通史简编》
(2) 泛指书籍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有后
有后嗣。《左传·桓公二年》:“ 臧孙达 其有后於 鲁 乎!君违,不忘諫之以德。” 唐 韩愈 《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铭》:“何寿之不遐,而禄之不多,谓必有后,其又信然耶!”《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今日到你这座家庙,便叫 玉郎 奉主入祠,使你二位老人家无后如同有后。”
诸孙
本家孙辈。 宋 梅尧臣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 大年 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韡韡
光明华美貌。《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毛 传:“韡韡,光明也。” 郑玄 笺:“鄂不得华之光明,则韡韡然盛。”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赋》:“芙蓉蹇产,菡萏星属……焜焜韡韡,烂若龙烛。” 清 龚自珍 《反祈招》诗序:“韡韡 盛姬 ,返蹕道死。”
棣华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因以“棣华”喻兄弟。《晋书·张载传赞》:“ 载 协 飞芳,棣华增映。”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恨棣华之半缺,悲瑶草之先化。”
南陔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父母。” 唐 杨炯 《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