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梅南对梅韵原文
三花两花疏篱东,玉堂何以茅舍中。孤芳不受春风涴,千红万紫俱下风。
罗浮梦断孤山杳,寂寂谁蹑二子踪。
谪仙天人霸梅国,骚坛万仞奴群雄。
我交梅花二十冬,梅工於诗例合穷。
我穷於梅诗更拙,岂无膏沐谁为容。
湘累醒眼不相识,兰芷未必臭味同。
何时典衣买酒醉梅下,浇我磊落写我悰。
诗成阁笔对梅笑,此一瓣香为梅翁。
诗词问答
问:和李梅南对梅韵的作者是谁?答:赵必象
问:和李梅南对梅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必象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必象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三花
(1).三花树的略称。 唐 李白 《赠嵩少山焦炼师》诗:“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明 何景明 《简汝立》诗:“ 少室 三花无客采, 小山 丛桂有人攀。”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诗能传五叶,笔已秀三花。”参见“ 三花树 ”。
(2).三辫;三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那 秦太师 他一进门,忒楞楞的黑心搥敢捣了千下,淅另另的紫筋肝剁作三花。”
(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唐 吕岩 《五言》诗:“阴阳烹五彩,水火鍊三花。”参见“ 三花聚顶 ”。
(4). 宋 苏轼 《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金 元好问 《同希颜钦叔玉华谷还会善寺即事》诗之二:“铁笛不曾从二草,头巾久已掛三花。”
玉堂
(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朱阁玲瓏於林间,玉堂阴映於高隅。”
(2). 汉 宫殿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 建章 宫……其南有 玉堂 、 璧门 、 大鸟 之属。” 司马贞 索隐引《汉武故事》:“ 玉堂 基与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宫殿。 唐 杜甫 《进雕赋表》:“令 贾马 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
(4).官署名。 汉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汉书·李寻传》:“过随众贤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颜师古 注:“ 玉堂殿 在 未央宫 。” 王先谦 补注引 何焯 曰:“ 汉 时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时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后,翰林遂并蒙玉堂之号。”《宋史·苏易简传》:“帝尝以轻綃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简 牓於厅额。” 明 李东阳 《院中即事》诗:“遥羡玉堂诸院长,酒杯能緑火能红。”《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业,我过了景了。” 王闿运 《郭新楷传》:“君逸才也,玉堂群彦为愧多矣。”
(5).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 颜师古 注:“玉堂,嬖幸之舍也。”《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諂之党,损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处。《文选·左思<吴都赋>》:“玉堂对霤,石室相距。” 刘逵 注:“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宅赏白牡丹》诗:“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贵的宅第。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惊雷鸣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张柬之 《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参差绣户悬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传説小名儿,檀板能歌絶妙词。”
(8).经穴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顽顙也。”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舍中
(1).犹家中。《后汉书·祭遵传》:“当备 祭遵 !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2).指家中人。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孤芳
(1).独秀的香花。常比喻高洁绝俗的品格。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贞操与日月俱悬,孤芳随山壑共远。” 唐 韩愈 《孟生诗》:“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 于右任 《度陇杂诗》之四:“幽艷居丘壑,孤芳欣有托。”
(2).指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 惜抱 自守孤芳,以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一闕。”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千红万紫
(1).形容百花竞艳。 宋 辛弃疾 《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词:“人间得意,千红万紫,转头春尽。”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三章:“会议上反映出的英雄事迹,直如百花争妍,千红万紫,比漫山遍野的繁花还要绚丽多彩。”
(2).借指百花。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七:“千红万紫都看过,只有黄花与白梅。”
下风
(1) 风所吹向的那个方向
不要在下风的方向救火,那太危险了
(2) 比喻处于下位,卑位
罗浮梦
传说 隋 开皇 中, 赵师雄 于 罗浮山 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见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因以为咏梅典实。 唐 殷尧藩 《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 罗浮 梦,莫听空林翠羽声。” 明 文徵明 《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 罗浮 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珮陆离。”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寂寂
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谪仙
亦作“ 謫僊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 中 会稽 钟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 东方朔 ,大隐 金门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 吴彩鸞 ,世传謫仙也。”
(2).专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 知章 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僊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诗:‘ 黄鹤楼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见“ 謫仙 ”。
天人
(1) 天和人;天象和人事
天人之际
天人合一
(2) 仙人;神人;才能或容貌出众的人
(3) 特指天子
骚坛
(1).诗坛。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折齿》:“他风流名士压骚坛,乌鬼寧同仙鹤班。”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砥志》:“交好,无非词苑名流,与那骚坛年少,怎拚捨西楼月夜花朝。” 清 秋瑾 《读徐寄尘小淑诗稿》诗:“今日骚坛逢劲敌,愿甘百拜作降军。”
(2).引申为文坛。 清 张声玠 《四十自序》:“与 闽 之学士大夫文人墨士,胔酒淋漓,骚坛树旗鼓。”
群雄
旧时称在时局混乱中称王称霸的一些人
群雄割据
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膏沐
(1).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朱熹 集传:“膏,所以泽髮者;沐,涤首去垢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 楚 妃屏膏沐, 越 女乱粧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她本有‘膏沐’,头发油光,只因老爷出征,这才懒得梳洗,随随便便了。”
(2).借喻德政或恩泽。《楚辞·王逸<九思·悯上>》:“思灵泽兮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原注:“灵泽,天之膏沐也,盖喻德政。” 明 吾邱瑞 《运甓记·手板击凤》:“都督,我频年受膏沐,今日分辞往丹瀆,惧才疎力薄,有孤覆育。”
(1).洗沐;润泽。 唐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日出雾露餘,青松如膏沐。”集注引 孙汝听 曰:“如膏沐者,言雾露之餘,松柏皆如洗沐也。” 宋 范成大 《衡永之间山路艰涩》诗:“晚来出前冈,路坦亭堠促;将士走相贺,喜色如膏沐。” 清 杜岕 《九日荔轩招泛虎丘观穫》诗:“是日值微雨,千林尽膏沐。”
(2).谓施惠。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祠堂所有,輒分之以恤孤寡,兴教育,足以膏沐族人。”
为容
犹言修饰容貌。《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朱熹 集传:“言我髮乱如此,非无膏沐可以为容,所以不为者,君子行役,无所主而为之故也。” 唐 杜甫 《庭草》诗:“看花随节序,不敢强为容。” 唐 元稹 《莺莺传》:“虽荷殊恩,谁復为容?”
替人美言推荐。《后汉书·马援传》:“本无公辅一言之荐,左右为容之助。”
湘累
亦作“ 湘累 ”。 1.指 屈原 。 元 张鸣善 《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 湘纍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 湘纍 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 屈原 是赴 湘水 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 湘累 。”
(2).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 宋 苏轼 《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玉堂给札气如云,初起 湘纍 后佩银。” 王十朋 集注:“ 舜民 字 芸叟 , 元丰 辛酉为 环庆 帅属,明年责监 郴州 酒税。 郴 属 湖湘 ,故以 湘纍 称之也。”
醒眼
〈方〉∶显眼
相识
(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兰芷
兰草与白芷。皆香草。《楚辞·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王逸 注:“言兰芷之草,变易其体而不復香。”《史记·日者列传》:“兰芷芎藭弃於广野,蒿萧成林,使君子退而不显众,公等是也。” 唐 沉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宋 柳永 《如鱼水》词之一:“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 瀟湘 。”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臭味
臭恶之气味。《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汉 郑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1).气味。 汉 仲长统 《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苏轼 《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唐 元稹 《与吴端公崔院长五十韵》:“吾兄諳性灵, 崔子 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 清 方苞 《赠潘幼石序》:“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类。《左传·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谁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预 注:“言同类。” 唐 李百药 《房彦谦碑》:“且復留连宴赏,提携臭味,登山临水,必动咏言。” 宋 苏轼 《下财启》:“夙缘契好,获媾婚姻,顾门阀之虽微,恃臭味之不远。”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典衣
(1).典押衣服。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2).指饮酒。 清 曹寅 《读朱赤霞寄后陶诗漫和》:“衙罢典衣违例禁,病餘丸药避章纠。”
酒醉
(1).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失态。《魏书·屈拔传》:“ 拔 酒醉,不觉 盛 之逃去。”《魏书·高允传》:“今之大会,内外相混,酒醉喧譊,罔有仪式。”
(2).谓以酒浸渍食物。如:酒醉螃蟹。
磊落
(1) 壮大的样子
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西游记》
(2) 光明正大,是非分明的态度和坚决遵循很高的道德标准行事
胸怀磊落
光明磊落
阁笔
停笔;放下笔。《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善属文”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钟繇 、 王朗 等虽各为 魏 卿相,至於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宋 王禹偁 《中书试诏臣僚和御制雪诗序》:“遂使四方文士不敢言诗,五牓门生咸思阁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云亭词客,阁笔几度酸辛;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
一瓣香
犹一炷香。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长老即云这一瓣香敬献传授道法的某某法师。后以“一瓣香”指师承或仰慕某人。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向来一瓣香,敬为 曾南丰 。”按, 曾巩 ( 南丰 ),为 陈师道 的老师。 宋 米芾 《画史·唐画》:“ 苏軾 子瞻 作墨竹……运思清拔出於 文同 与可 ,自谓与 文 拈一瓣香,”《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此日一会,不是小缘。将一瓣香为我 无得禪师 ,且道,诸人还识 无得禪师 么?” 清 黄遵宪 《酬曾重伯编修》诗:“诗笔 韩 黄 万丈光, 湘乡 相国故堂堂,谁知东 鲁 传家学,竟异 南丰 一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