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情之阁原文
六情本宜静,巧琢亦何为。
未免境臻幻,因而兴会奇。
泉从冰底响,窗在树头披。
自是天然句,还凭人写之。
诗词问答
问:琢情之阁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琢情之阁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琢情之阁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三
参考注释
六情
(1).人的六种感情:喜、怒、哀、乐、爱、恶。 汉 班固 《 * 通·情性》:“六情者何谓也?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 晋 陆机 《文赋》:“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2).指廉贞、宽大、公正、奸邪、阴贼、贪狼六种性情。古代数术家据阴阳五行,由喜、怒、哀、乐、好、恶推演而出。谓恶行廉贞,寅午主之;喜行宽大,巳酉主之;哀行公正,戌丑主之;乐行奸邪,辰未主之;怒行阴贼,亥卯主之;好行狼贪,申子主之。见《汉书·翼奉传》。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情六情》:“六情者,地支也:申子为贪狼,寅午为廉贞,亥卯为阴贼,巳酉为宽大,戌丑为公正,辰未为奸邪。”
(3).人的六种 * 。《韩诗外传》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
(4).犹六义。《初学记》卷二一引《春秋孔演图》:“《诗》含五际六情。” 宋均 注:“六情即六义,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5).犹六根。《百喻经·饮水筩水喻》:“汝欲得离者,当摄汝六情,闭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解脱。” 唐 房融 《谪南海过始兴广胜寺果上人房》诗:“方烧三界头,遽洗六情尘。”参见“ 六根 ”。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未免
(1) 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
(2) 不免
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因而
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因而是不可战胜的
兴会
偶有所感而产生的意趣
树头
树干以上的部分。 唐 韩偓 《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鬚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着树头。” 宋 杨万里 《病中感秋》诗:“病中一别祇三秋,况见西风在树头。”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天然
(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